巨浪_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六十八章 疑惑不解(第三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六十八章 疑惑不解(第三更) (第2/2页)

维修工作也在此时确定了下来,第42舰队的四艘皇帝级战列舰全部留在地中海,其中武宗号在直布罗陀港进行全面维修,世宗号与穆宗号前往亚历山大港,神宗号则前往伊斯坦布尔。第41舰队地四艘战列舰则全部返回帝国本土,其中江苏号与吉林号在狮城进行维修,台湾号与广东号则分别前往高雄与广州造船厂进行维修。

    十日,在收到命令地第二天,白佑彬就率领舰队离开了马耳他。

    随同他一道返回帝国本土的不仅仅有四艘战列舰,还有第4舰队地几艘轻巡洋舰。按照海军参谋部调整之后的兵力配制,第41舰队地所有轻巡洋舰都编入第42舰队,而第42舰队的轻巡洋舰则全部编入隶属于中西战区的护航舰队,在印度洋上执行护航作战任务。

    当时,美国海军已经有四艘大型巡洋舰进入了印度洋。

    在白佑彬指挥第四舰队与美英舰队激战的时候,美国海军的破交舰队在印度洋上袭击了四支运输船队,造成七十多艘商船被击沉,损失的货物近百完吨。为了对付美军的破交舰队,帝国海军已经调整了部署,将原本计划分配给第三舰队的几艘老式战列舰全部编入了隶属于中西战区的护航舰队。只是仅凭老式战列舰很难确保船队的安全,只有在与轻巡洋舰配合的情况下,老式战列舰才能在战斗中对付美军的大型巡洋舰。

    最重要的是,随着功臣级轻巡洋舰大批量服役,海军有足够的能力加强护航舰队。

    直到此时,白佑彬才意识到,战场局势已经生了很大的变化。

    北大西洋上的局势已经得到了缓解,虽然英国海军还有一定的实力,且德国海军在明年中期之前很难恢复作战能力,但是在仅剩六艘战列舰的情况下,英国海军最多勉强维持住北大西洋上的战略平衡,不可能取得战略优势,更不可能反攻欧洲大6。

    美国海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即便其第一批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能够顺利修复,到年底的时候,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最多只有十二艘快战列舰,而帝国海军拥有二十艘快战列舰,其中在太平洋战场上至少拥有十六艘快战列舰。如果第41舰队中的二到三艘战列舰能在年底之前修复,则帝国海军在年底的时候,部署在太平洋上的快战列舰将多达十八或十九艘。

    在此情况下,即便美国海军的第三批衣阿华级战列舰能够赶在明年年初服役,随着帝国海军到时候在太平洋上的快战列舰增加到二十艘,甚至二十四艘,美国海军必须向太平洋战场增派至少八艘快战列舰,才能勉强维持战略平衡。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在明年的时候,无法向北大西洋派遣作战力量。

    显然,战略焦点再次转移到了太平洋上。

    让白佑彬有点疑惑不解的是,帝国海军为什么不趁此机会增强北大西洋上的力量,彻底封锁英国,迫使英国投降呢

    如果立即向北大西洋增派一支作战舰队,哪怕只有二艘快战列舰,都能够完成对英国的战略封锁,然后用破交舰队彻底掐断美英之间的海上航线。只要封锁持续一年,甚至只需要持续八个月,英国就将因为战略物资匮乏而输掉战争可以说,这是击败英国的最佳机会。

    只要击败了英国,美国战败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到时候,不但已经动摇了的西班牙会迅投降,就连还在死扛的俄罗斯也有可能选择主动投降,以便在战后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可是,帝国海军却没有这么做。

    最终,白佑彬只能相信,陈锦宽不是没有看清楚这一局面,而是他不能决定帝国的战略。或说,此时做决定的不是陈锦宽,而是萧鼎昆。

    如果真是萧鼎昆决定不向英国继续施加压力,那只能说明,帝国与德国的分析很严重。

    想到这些,白佑彬不得不暗自庆幸,自己终于可以离开北大西洋,返回太平洋战场了。可他同时又不得不为杨定方,以及留在北大西洋战区的蓝凌波与赵赙礼担心。如果帝国与德国的矛盾激,他们会不会与德国人干上呢

    带着这些疑问,白佑彬在二十三日到达了狮城。

    将相关的工作交给了狮城的卫戍部队,以及港口司令部之后,白佑彬搭乘一艘快战斗支援舰前往舟山海军司令部。

    到达舟山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八日了。白佑彬并不知道,一场真正的考验正在等待着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