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_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五十三章 惨遭重击(第二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五十三章 惨遭重击(第二更) (第2/2页)

   因为战列舰的排水量达到了数万吨,其惯性质量也就达到了数万吨,如此庞然大物,即不可能立即开始转向,也不可能在转向之后立即停下来。所以如果转向时间过晚或者过早,都有可能将其宽大的侧面暴露在鱼雷面前,而不可能把中雷概率降到最低限度。

    相对而言,松江府号受到的威胁就要小得多了。

    美军驱逐舰大概在七千米的距离上射了鱼雷,对于航六十节的鱼雷来说,大概需要二百三十秒才能跑完这段距离。而在此期间,对航已经达到了十八节,且还在继续加前进的战列舰来说,足以航行二千多米。因此,美军驱逐舰在设定相邻两条鱼雷的航线夹角时,会使其在七千米外的间隔距离为二百米到二百五十米之间。显然,这差不多就是一艘省级战列舰的长度。

    只要舰长把握好转向的时间,在鱼雷射到的时候,松江府号完全能够转过九十度,从而将舰尾对准鱼雷来袭的方向。\这样一来,战舰暴露在鱼雷面前的水线长度仅三十多米。为舰长地七分之一而已。因此,中雷的概率也为之前的七分之一。如果战舰不转向,战舰将有百分之百地可能被一条鱼雷击中。而战舰转向之后,就只有百分之一十四都机会被鱼雷击中。

    结果,松江府号上的官兵都是虚惊一场。

    可是,辽省号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时,射向辽省号的鱼雷多达二十七条仅有一艘驱逐舰上一具鱼雷射器出了故障,有三条鱼雷没有射出去。虽然参加攻击的三艘驱逐舰的舰长并没有相互沟通,都是各自设定鱼雷的航向与航向夹角。但是这并没有任何影响,在与松江府号差不多地情况下,广州号就算顺利完成了转向,其中雷概率也是松江府号的二点七倍,既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九。

    显然,这已经不是很小的概率了。

    更要命的是,就在松江府号准备转向的时候。连续三枚十六英寸穿甲弹击中了辽省号。且其中一枚就落在了航海舰桥下方的左侧装甲上。虽然在航海舰桥内指挥战舰的舰长与大副都没有阵亡,只受了点撞伤。但是当二副在后舰桥内接替指挥战舰时,已经错过了转向地最佳时机。

    别说经验丰富地舰长。肖定邦都看了出来,辽省号肯定要遭殃。

    就在一条重型鱼雷从松江府号左侧大概二十米外的海面下穿过地时候。辽省号的舰尾左侧被第一条鱼雷击中,随即又有二条鱼雷集中了该舰地左舷。命中点分别距离舰三十米与七十五米。

    因为鱼雷在攻击战列舰的时候,航行深度一般都会设定在七米,至少也会设定在五米以下。所以鱼雷在击中战舰,生爆炸之后,并不会像穿甲弹那样产生明亮地火光,爆炸声也要沉闷得多。可是有一点是不容否定的,鱼雷地破坏力远过了任何一种穿甲弹,这不但是因为鱼雷装填的炸药更多,还因为鱼雷攻击的是水面以下的舰体,且海水的密度是空气的千倍以上,且几乎不可压缩,能够最大限度的传导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从而对舰体造成更加致命的损伤。

    连续被三条重型鱼雷命中,如果换成其他型号的战列舰,恐怕立即就会沉没。

    不得不承认,省级战列舰在水下防护方面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只是其设计的防鱼雷能力仅为四百五十公斤tnt炸药,而美军新式重型鱼雷的装药量达到了一千五百磅,也就是大概六百八十公斤。

    再好的防鱼雷结构也不可能使战舰在遭到鱼雷攻击之后安然无恙,只是为战舰上的官兵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要么是弃舰逃生的时间,要么是拯救战舰的时间。

    显然,辽省号的指挥官选择了后者。

    在舰体开始左倾之后,代替指挥的二副就立即下令向右舷中部的二个隔舱注水,以保持战舰的横向平衡。同时,至少有六支损管队冲向了战舰左侧的受损区域。

    要想拯救这艘战舰,就得在尽量短的时间之内阻止损伤蔓延。

    不说别的,能否及时修复受损区域附近其他舱室的水密门,阻止海水灌入未受损的舱室,就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能在前十五分钟之内采取行动,损伤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也就在这个时候,第31舰队突然从辽省号南面大概七海里处冲了出来,而且朝着美军第51舰队所在的方向直奔而去。

    不明就里的,还以为郑恩博在舍命救助辽省号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