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_太昊的传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太昊的传说 (第2/2页)

居于华胥(今陕西蓝田县境)之渚,生帝于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境)以木德而王,故姓风,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曰太昊,作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帝崩(在位一百一十五年)葬于陈,神农氏践位”⒃。

    清《历代(帝王)陵寝备考》中说:“太昊伏羲氏,风姓,母居华之渚,履巨人迹,因娠生帝于成纪,蛇身人首,以木德王,都陈,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崩,陵在河南陈州府(淮阳县)城北三里淮宁县界,国朝载人会典恭遇,国家大庆,遗官致祭。”

    太昊伏羲氏在中华民族族谱大系列中,位于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等大系列之首,历史地得到了记载,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官方也得到了国朝。

    第三,从其葬地,也可以考证太昊、伏羲是一个人。

    《纲鉴易知录·太昊伏羲氏》记载:“作都于陈,帝崩,葬于陈,神农氏践位。”

    清《历代(帝王)陵寝备考》中说:“太昊伏羲氏,风姓,母居华之渚,履巨人迹,因娠生帝于成纪,蛇身人首,以木德王,都陈,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崩,陵在河南陈州府(淮阳县)城北三里淮宁县界,国朝载人会典恭遇,国家大庆,遗官致祭。”其陵前的墓碑上书“太昊伏羲氏之莫”七个大字,字大径尺,相传是宋人之书⒂,其陵称“太昊陵”,或“太昊伏羲氏陵”。

    口碑历史毕竟是历史,历史是人民写成的,特别是人民的是历史反映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对于几千年以后的人,对无文字记载的远古史的研究,只能说明一个方面。徐旭生先生说得好,“自从刘歆用比附《左传》与《周易·系辞》的办法把伏羲与太昊说成一个人,两千年间,大家全认为定论。以至于一谈到伏羲画卦,大家就会立时想起河南省淮阳县的太昊陵”⒄。刘歆是汉代学者,他“用比附《左传》与《周易·系辞》的办法把伏羲与太昊说成一个人”,是何原因?刘歆之所以如此结论,他的依据是《四书》与《五经》,一个是“记事”古史的《左传》,一个是被后人称之为“群经之首”的《易经》。这两个“依据”大概是很“有说服力”的吧!应当是两个“硬件”了吧!作为对历史的研究与记载,恐怕没有比这更权威的了。为什么不能作为依据呢?为什么“两千年间,大家全认为定论”?为什么河南省淮阳有太昊伏羲氏陵?什么河南省淮阳称“伏羲故都”?为什么太昊伏羲氏陵稳坐伏羲像?为什么不同坐太昊与伏羲二人像?为什么天水称“伏羲故里”?为什么天水伏羲庙稳坐伏羲像?为什么不同坐太昊与伏羲二人像?

    所谓文字记载的信史与历史是不是一个概念?正史的记载是历史,民间传说,人民史来相传的口碑同样是历史。要说信史,再“史”不过司马迁的《史记》了。然而,在《史记》中,司马迁却从黄帝方始,“中国远古史”一笔带过,对黄帝的落笔,只写了不到500字,黄帝轩辕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吗?是中华民族这个龙民族的龙的鼻祖吗?哪里是啊!

    第四从太昊伏羲文化遗址及民俗,也佐证了太昊伏羲氏是一个人,从许多现象可以印证。

    (一)古成纪,今天水是伏羲故都,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天水有伏羲庙。这座伏羲庙,名伏羲庙,然而天水伏羲庙的主体建筑的殿宇,却名太昊宫。若不是一个人,在太昊宫里,怎么伏羲受祀?在伏羲庙里,怎么会有太昊宫?民间为何称伏羲是“人宗爷”?

    (二)古宛丘,今河南省淮阳,是伏羲故都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然而,这座古庙名太昊陵,在太昊陵里,其主体建筑是统天殿,在统天殿里,坐的竟是伏羲。如果太昊伏羲氏不是一个人,伏羲怎么能在太昊陵庙落座?为何又称太昊陵为太昊伏羲氏陵?民间为何普遍称伏羲是“人祖爷”、女娲是“人祖奶奶’或者“人祖姑娘”?

    (三)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能够在羲皇故都淮阳民间普遍看到,一些小男孩,在脑袋前方,留有一块头发,俗叫“茶壶盖”,其实是“鸟啄”,头发长了,跑起来扑扑闪闪,象个小鸟;在小男孩的脑袋后面,又留有一撮头发,名叫“龙尾”或称“龟尾”。小男性的生殖器爱称“鸡子”。几乎是21世纪,在有些农村,偶尔也能看到这种民俗的反映。这种“鸟啄”与“龙尾”,其实是太昊伏羲氏的“龙图腾”与“凤图腾”的崇拜,“龙凤呈祥”“龙凤合璧”民俗的反映,是对太昊伏羲的祭祀。

    (四)祭祀是反映一个民族古老风俗的宝藏,其不仅可以反映这个民族现状,反映一个民族不数典忘祖的美德,而且可以反映这个民族古代崇拜的渊源。在民间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以民族的力量千古相传。在羲皇故淮阳都,对于太昊伏羲氏的祭祀,有这样几种:

    (1)家家户户每每在大年三十,即除夕祭祖,男子要到坟地,在祖宗前,摆上祭品,一是猪rou刀头,二是鸡,三是鱼,四是四个馒头,俗叫“蒸馍”,上圆下圆。

    (2)凡是红事,即喜事,诸如娶儿媳妇,在堂屋正堂,也要摆上这四种供品,祭祖宗。

    (3)凡是家中出了什么异常灾难,有的也要摆上这四种供品祭祖,以祈求平安,保佑平安。

    (4)遇到白事,即丧事,在死者的灵堂前,也要摆上这四种供品。特别是在死者的棺材前,前面要供上一盘四条小鱼,前面是一个盘子,盘子里放有一只鸡,这只鸡称之为“领魂鸡”。

    (5)遇到氏族里有重大事件,或者平时有重大事件,或者遇到什么灾难,村子的“长老”,或者的权威的头人,也要进行祭祀,摆的也是四种供品。

    (6)千余年来,每逢仲春二月或农历初一、十五日,太昊伏羲氏陵庙朝周围各省、各县、各乡、各村的“进香会”,其供品古来也是这四种。我们这个龙民族,素有祭祀祖宗的美德,有喜事,不忘祖宗,祖宗要受祭奠;子孙有灾难了,请祖宗保佑;子孙死了,要“归天”了,向祖宗“禀报”,求祖宗护佑;丰收了,有喜庆事,不忘祖宗,让祖宗高兴。从羲皇故都淮阳民俗反映,所谓有鱼,代表龙,素来有鱼龙之说,所谓有猪,古来有猪龙之说;所谓有鸡,是代表鸟,代表凤,不论红白之事,讲龙头凤尾。民俗既崇龙,又崇鸟“凤”。从这里也反映了太昊伏羲氏的图腾崇拜。社会已进入阶级社会了,图腾崇拜早已结束,但在伏羲故都仍强烈反映了太昊伏羲氏图腾崇拜的古风遗俗。

    太昊伏羲氏是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人物,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龙的祖先,其影响具有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代表性、持久性、自觉性的特点,持续了两千多年来,已深入人心。这是一座大山,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耸立了近万年,对太昊伏羲的崇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与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太昊伏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集中代表,也中国三皇五帝的集中代表。要振兴一个民族,首先要振兴这个民族的文化,要灭亡这个民族首先要灭亡这个民族的文化。我们在二十一世纪要迎接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首先要得兴伏羲文化,牢记这个不容置疑的结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