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正文_第六十五章 战备视察(五) (第2/2页)
和上海江南造船厂的1号船台看到了,帝国的省会级战列舰的第三艘和第四艘同时开始辅设第一根龙骨。于是,这型尺寸为231.8-32.7-9.89米的巨舰开始了其光辉的一生。 而此时,省会级的一号舰石家庄号在海试时,终于测得了其建造排水量37820吨/45782吨,设计航速原本31节,而在海试中,达到了32.3节。设计船员数量没有改变,一直保持在1522人。与此同时,五号舰和六号舰分别于大连造船新厂的一号船台和湛江造船厂3号船台上。主尺寸为245.2-29.85-9.76米,在后来的海试中,测得实际标准排水量为37118吨,满载排水量为45398吨,实际航速达到设计航速的35节。船员总共1530人。 对于战列舰,刘仁俊也十分清楚,在这次大战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在大连红旗厂核心厂区的那几个大家伙。 在大连红旗厂,刘仁俊终于看见了自己参与设计的航空母舰,虽然早在20年代,帝国就有了航母,但是性能不是很好,最多与日本海军的打个平手,而这型新航母则在各个方面领先于世界其他海军强国。 这级航母被命名为“山脉级”,用帝国的山脉来命名航母。改型航母的装甲防护与帝国典型的战舰设计不同,采用了“全面防护”的设计思想。虽然其装甲厚度无法与战列舰等相比,但其装甲分布得比较均匀。装甲飞行甲板的装甲厚度为76毫米,再加上8毫米厚的浅条纹钢板,其厚度达到了84毫米。能够抵御从2000米空中投下的250公斤级穿甲炸弹。在舷侧防雷层的装甲厚度较大,达到了120毫米,并设有“普列塞”水下防雷装置,加上特殊设计的隔舱,使其能够承受200公斤级的水下爆炸。为了进一步加强防护力,在燃油舱、弹药舱和机舱还加装了105毫米厚的装甲,主要防护锅炉、轮机舱、燃油和弹药舱对应的舷侧舰体,其他非重要部位的装甲厚度递减。而在舰桥的司令塔上则装上了130毫米厚的装甲。这使“山脉”级航母的整体防护能力已经接近重巡洋舰的标准了。 舰上的武备则体现了刘仁俊的“纯防空”理念,原本在舰岛前后的飞行甲板上设置了6座双联155毫米舰炮,被刘仁俊改成了6座双联105毫米高平两用炮。除此之外,在舰艏和舰艉的两侧还配置有8座双联76毫米高炮;舰体与飞行甲板的楔形斜面上,设置了8座双联40毫米高炮;在飞行甲板四周还密布了12座四联25毫米高炮。这样计算下来,“山脉”级航母总共就拥有92门高炮,这在当时来说,是世界上装备高炮数量最多的一级军舰,而且高炮也涉及远中近程和高中低空,也算得上是世界上防空能力最强的战舰了。对于这型标准排水量32000吨,满载排水量45000吨,载机量96架,完全算得上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母了。 之后,刘仁俊还视察了位于葫芦岛的造船厂,在海湾巨大的山体中,刘仁俊看到了G级潜艇的首艇正在加班加点的建造。同时工厂方面还汇报了,关于在洞庭湖兴建第二个分厂、与五院合作潜射导弹的研制进展情况。 在会上,刘仁俊甚至提出了关于核动反应堆上潜艇的思路,同时强调,这个计划现在只能处于预研阶段,船厂和九院可以进行一些深入的理论研究。要想实现,至少还需要15年的时间。 从葫芦岛到沈阳,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后,刘仁俊终于结束了这次历史一个月的视察。他现在已经对帝国的尖端武器研制情况有了一个准确的判断。回到北京后,他马上根据手头的资料写了一份数万字的汇报,直接呈递给了军队最高层的老将帅们,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向国防科工委提出了建议。正是一次视察,是的刘仁俊对未来的战争有了底,对未来的国际格局有了一个较为明晰的思路。也正是在这次视察之后,帝国明显加快了尖端武器的研制步伐。 视察结束后,刘仁俊并没有闲着,而是继续开始了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宅男深夜福利,你懂的!!!在线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