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冥罗残阳对决空尘 (第2/2页)
佛家武学中的一个禁忌,非佛家之主不能修习,这也是佛家武学中的一个不能付诸于文字的规矩。到底原因是什么,就算是佛家中人,也只是能够了解个大概——除了“青莲花开”心法本身玄奥异常且要求佛学和禅修境界达到“无我”之外,其中还牵涉的武学境界的划分根本和佛道两家的根本分歧,也更加牵涉到朝廷庙堂的武学纷争。总之,在佛家武学中,“青莲心法”,非大智大慧者不能修习,非大德大能者不能修习,非佛家道教者不能修习,这是青莲心法开篇的三项劝告之语。对于武学修为和武学境界,作为佛家之主的空尘自有一番见解。特别是今天白天,在亲眼目睹冥罗残阳的以“无限”而演化“无我”的武学心法之后,空尘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在武学修为上,除了“无我”和“无限”的两个境界之外,还有一个“无为”的武学境界。因此,当今武学,如果以武学境界而分,则可以三分天下,一分佛家的“无我”境界,二分冥罗的“无限”境界,三分道教的“无为”境界。而在江湖武林,在冥罗残阳之前,最被人们熟知的武学境界就是“无我”和“无为”,即佛家和道教。 对于佛家的“无我”境界,江湖传言,如果武学修为可达“无我”境界,则可破万源武学,千法招式,从而可以做到“无色无相,破尽世间一切虚妄。” 对于道教的“无为”境界,武林传闻,如果武学修为达到“无为”境界,则可以与天机相契,与地脉一体,从而可以做到“无形无势,参透天地固有法则。” 而对于这两种境界,到底是谁更出众,则无人知晓。因为先不说佛家讲究隐忍,道教奉行清净,单单是能够达到这等武学境界的人,无论是佛家还是道教,都不会因为所谓的江湖浮名而对战向相。更别说,有此等武学修为的人都是一代家主或一教之主。 而对于“无限”的武学境界,却只存在于一个传说之中,而这个传说却与冥罗城相关,也牵涉到一个武学至尊的传说。而且近几百年,世人无缘得见以至于渐渐的将这个“无限”的武学境界慢慢的淡忘了。 历史传言,几百年前,一代武学至尊,也是一代武学天纵之才——司空容博,他同时身学佛家道教的两部无上武学心法而同时达到“无我”和“无为”的武学境界,然而,他却并没有止步于此,在晚年之中,在“无我”和“无为”之外,开创了另外一个武学境界,即“无限”境界。并且,他在消失人间的一年之前,在冥罗城中开山立派,最后归隐冥罗山脉。可是人们奇怪的是,司空容博虽然创立了门派,却没有收任何的徒弟,也没有任何的传人,只是给世人空留了一个门派的名字——无限门和一个只有他达到过的武学境界——无限境界。当然,他也留给了当时世人无限的猜想与无尽的传说。 后来世人想重走司空容博的武学道路,经过各种尝试,最终却无一例外的失败了,没有任何的结果。如果非得说有结果的话,唯一的结果就是人们知道了他所学的两部无上的武学心法, 它们分别是佛家的“拈花一叶”和道教的“静水不止”。而且这两部无上的武学心法从司空容博之后,再也没有同时在世间出现过。 自从司空容博在武学上开创“无限”的境界之后,在当时的江湖武林掀起了一阵讨论到底什么是“无限”武学境界的话题,因为司空容博在世间并没有留下关于任何关于“无限”境界的武学心法,也没有徒弟,更加没有传人,而他的那一身的绝代的武学修为随着他消失人间而消失了。因此,关于“无限”武学的讨论最终在江湖武林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定论。但是江湖武林根据他先后的武学历程,将“无限”武学境界视为武学的第三境界,并且一致认为那是在达到“无我”或者“无为”之后才能接触和领悟的境界。同时,也因为,在司空容博之后,再也没有人在世间演化过“无限”武学,或者说在他之后再也没有人达到过“无限”境界而渐渐的将这一武学境界而淡忘了,也被历史慢慢的尘封而渐渐退出人们的眼睛和耳朵。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只要它存在过,那么,它就不会被彻底遗忘。 月华如洗,凉风阵阵。面壁崖前,佛家家主空尘仰头星月,思绪万千。 “残阳泯灭,无限黄昏,到底什么是无限?”僧人空尘喃喃自语道。 那一年,那一个黄昏,冥罗残阳对决佛家家主空尘之后,江湖武林又风传两件大事: 其一,“冥罗心法不输佛家武学” 其二,“空尘大师闭关,空无新任佛家家主” 然而,更加令江湖沸腾,武林sao动的是: “无限武学,重现江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