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如血江湖如烟武林 (第1/2页)
第一节正邪大战 说起那场正邪大战,武林中人说起来多多少有些心虚。因为,并不是所谓的正道门派围剿魔教,反而以魔教教主为头的东方无魔,率领魔教上下主动覆灭所谓的正道门派,而且不惜一切代价,或者说东方无魔以数百年的魔教底蕴正面挑战江湖武林的正道。无奈,面对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孤注一掷的东方无魔的势如破竹且心狠凌厉的进攻,正道门派不得不迅速的团结在一起,一起抵抗。 大战初期,魔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江湖武林,而且对于那些小门派,要么入魔教,要么惨遭灭门覆派,从此从江湖消失,武林除名,而对于那些大门派或者所谓正道的大势力,就三个字:杀无赦。 战初一个月,武林中的正道门派已经被魔教除去四成,而且这个时候,所谓的正道门派,还不清楚东方无魔到底是什么人,除了知道他是魔教现任教主以外,对于其他的一无所知,而且更加令正道沮丧的是,也不知道魔教为什么如此的疯狂。好像要不惜一切代价颠覆整个的江湖武林。 “挑战,绝对的挑战!”,这个是一个月来,魔教给整个江湖的感觉。 “疯狂,绝对的疯狂!”这是一个半月来,东方无魔给整个武林的震慑。 三个月之后,大战进入中期,此时,魔教已经死伤过半,但是并未伤及本源,而所谓的正道门派已经被魔教除去了七成,虽然战至此时,即使进入了中期,魔教仍然未伤及底蕴,而正道除了道教,佛家以及冥罗城外仍然可以有一战之力以外,其他的门派已经无力再战。 此时,江湖武林中人才切身体会到魔教何以为魔教,正邪何以不两立。 此时,正道中有人提议,“向朝廷借兵,围剿魔教”,同时,朝廷庙堂也蠢蠢欲动,也行借此机会想让江湖彻底江湖,武林彻底武林。 对于这个提议,佛家和道教均表示沉默,或者说,用沉默表示反对,而只有冥罗城城主说了一句:“江湖事,武林解。” 四个月之后,所谓的正道已不足两成,而道教,佛家以及冥罗各损失了三成战力,但是,魔教仍然有六成的战力。 这个时候,正道中有人提议与魔教谈判,说的好听一点劝解东方无魔,想魔教从此收手,以免双方玉石俱焚。这话,在这个时候听起来,绝对是至理名言——为了活下来,管他什么正道邪道呢,活下来才是王道。即使这样,那些人还不免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材烧”。 佛家家主第一个反对,理由是:“除恶务尽” 半年之后,这场正邪大战进入了尾声,却也进入了有你无我的状态,最后的结果最大的可能,也许只有一种,那就是:要么魔灭,要么正亡。 当然,前提条件是,此时的双方还不肯妥协。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可以妥协了,因为这个时候,江湖不再是江湖,武林已经不再是武林。也正因为这个时候,正与邪也从来没有如此的黑白分明过,或者说,正与邪也从来没有如此的模糊过,也从来没有如此的相似。 这个时候,那些早已不足一成的正道中人早已退出了战线,能够战斗在战线上至今不退的人,除了魔教,就是道教,佛家以及冥罗。而且,其中的道教教主已经身亡,了一新任道教道长。 七个月之后,半月之中,月圆之前三夜,正邪大战的双方人物无人入眠。因为这个时候,是该进行终极决战的时候了,如果再这么你死我活下去,江湖武林真的要彻底的江湖武林了。 深夜子时,中原横岭,魔教流云窟内,东方无魔与几位魔教太上长老面对前方的墙壁上的大战地图,举火而立,却也沉默无语。 “理教圣令到”,忽然一声尖锐的报令声,瞬间打破了流云窟内的死寂和沉闷。 “宣圣令”,东方无魔说到。 “圣令曰:自冥丧之后,魔君举全教之力,怒而兴师,攻伐整个江湖武林,大战历经半年有余,战绩之辉煌,功勋之卓越,自本教创立以来鲜有,经此一战,既报冥丧之仇,亦雪本教百年之冤屈,不可谓不大快人心。然,歼敌一千而自损八百,为此一役,本教底蕴尽出,虽已屠戮大半个武林,却也伤及了本源,此外朝廷兵马有异动,若再继日血战,当有覆教之危险,亦沦为江湖罪人。此外,教义明言,本教除报仇和雪耻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尔等勿忘,我等复姓东方。故而,再战无益处,亦违本教教义。念及此处,不免感叹,一月以后,又是一年中秋,北原冰灯起,万家灯火亮,望魔君以教众子弟家人为念,三思而行,遵令而回。拟令人:东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