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仙武同修 (第2/2页)
魏朝建国三百年,一统中土不过两百年,开辟疆域划分十三州到如今,其实也算完成了魏征的布局。 还有歇语提到的“菩提”二字,袁归常听信佛的娘亲碎碎念那《金刚经》,”须菩提”早已热濡目染,佛道是否也是除武道与仙道外的另一种修行呢? 可是这其中意义,昆仑老祖房玄真没有解释,纳兰氏也无注解,袁归自然无法领会其中玄机。 是夜月明星稀,这山下旷地倒也是处宁静读书习武的好地方,若是有处茅屋,添上一盏油灯就更有那野郊狐仙伴书生的幽异感觉了。不过这清澈洁净的月光,也勉强能够籍以观摩《玄丹引》。 总的来说,袁归弄明白了两件事:其一,这本《玄丹引》前三十六章记载了百年前那武道修为踏足神品的昆仑老祖悟于九曜玄珠的奇特武道,后七十二章则记载了九曜玄珠所传承的修真妙法。 两部分皆是举世罕见的瑰宝,玄丹引此书包藏的最大秘密却不是功法本身,而是一反古往今来之常理,地将顺天的武道与逆天的修仙二者合而为一! 或者用纳兰氏的话说,便是“以武道修仙道,成就武仙。” 其二,据纳兰氏脚注,昆仑星宫有过两代数位天品境界的长老试图修习过原书上记载的功法,无一例外都爆体而亡,以至于无人敢修。 纳兰楼雪的修行前无古人,世人无法评断其境界,只能用“相当于”神品论之。而她则断言若能真正成功融合二者,甚至日后可能会有超出神品之前景格局——只是她好像还缺少了什么。 由此说明这位纳兰宫主至少在当年注解此书时,尙未成功融合二者。 至于她为何没有练功暴毙,她只是简单说自己是获得了玄珠真正的认可,再无其他解释。而她推断玄珠并非只有一颗,而是两颗! 袁归看得一阵云里雾里,只能权当看故事,并未深入思考。 夜色苍茫,少年合上书,闭眼遐想那昆仑之巅,星野苍茫,那位传说中全天下为之倾倒的女子长袖飘摇,乘风飞舞,采集日精月华,如仙子轻临人间,那该是何等逍遥的画面? 打坐运气许久,身上痛感终于感觉好了很多。 他还记得叶叔说他是个习武的上好胚子,自己颇受鼓舞,常勤加练习温养护体的功夫,现在终于明白叶叔的良苦用心。 光叶家拳入门的基础内功袁归就练了六年,虽只懂得些最基础的东西,但这些东西恰好是武学的渊源所在。天下武学殊途同归,大道至简。 以前每日蹲马运气时,袁归也会感到那一缕缕阳刚内息自丹田生出,并不觉有何奇怪。这也使得他特别抗打,平时也没甚疾病,就算有伤病也好得比常人快一些。 随着他翻阅默诵这玄丹引上前三页的内功心法,同时照着那图文引导内息,体内就渐渐多了一丝不同的清凉感,皮肤温热御寒,很是舒服。 尝到了甜头,他便安心打坐到天明了。 翌日,天气略微转好,当旭日东升之时,袁归吐出一口浊气,缓缓睁开双目。眼前清明许多,身子也感觉轻盈了些。 叶小天一醒来就哭着要回去找叶青,难耐她动都动不了;娘亲奇迹般地恢复正常,气色居然好得比儿子还好得快,看见周围一地尸首,受惊不小,但看两个孩子平安无事,才放下心来。 袁归心中惊疑,围着梁小敏啧啧称奇,见娘与往常一样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只道是那太液丸药效奇特罢了。 他见那独狼遗留的柄苗刀锋锐,心生喜爱。 这柄来自青蛇堂的宝刀还有名字,刀身上刻着“独狼”二字。袁归随便挥了挥,只觉得上手轻便,挥舞并无大碍,暗赞一声“好刀”,便将那细长苗刀系在身后,想着自己即便不懂刀法,用作防身也好。只是那细长的蟒皮刀鞘令人有些心觉不适,但也并非什么大问题。 既然娘亲和小天都无碍了,那么按照爹的计划,尽早将她们护送往渭州才是正事,回去反而添乱。 大军压境,指不准立马就要开战,娘亲和小天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是药效的缘故,叶小天勉强能够行走,袁归还是不放心,照着老剑客的嘱咐,清早又喂了她一粒太液丸。 虽然苗刀尖利,袁归依旧费了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刨出一个土坑,将老张草草埋了,又怕被人发现挖了,便寻了许多树叶枯草撒在坟头。 三人情绪失落,一起拜祭了一番。 梁小敏默默抹了些眼泪,掐着念珠替老张诵了一段地藏经。 老张是她渭州老乡,十多年前被抓兵役扔到边关,退伍后梁夫人便收留他在药铺帮忙打理生意,来了有快十个年头了。梁小敏自幼无父,这些年来把老张视为很亲近的长者,平日里她有些心里话,也会对一副好脾气的老张倾诉。 可如今这老人说没就没了,难免令她悲恸。 袁归见娘亲伤心落泪,心头也酸楚,握住她手道:“娘,老张是看着我长大的,待战事结了,我们回来好好厚葬了他。” 三人辞了土里的老张,朝东方的古河镇走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