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 终南山上 (第1/2页)
宗圣宫乃是大魏一处行宫,宫中有含风殿,修建至今也有了一百年多年历史。 早在宗圣宫建成之前,太乙峰上还只有几座小道观。随着大魏几任先祖皇帝入住含风殿,太乙峰也香火愈发旺盛,最终围绕经台落成了六殿二楼的太乙宫,因此两宫之名也渐闻名于世。 南五台本有国光寺,可是近几任帝王皆近道远佛,故而也被排挤得零落荒废。 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最胜。终南山中太乙谷,玉池光游照三清。仰天池上观楼台,双柏显圣问玄机。两宫三池五台峰,自有仙气蓬勃生。 庚子东迁十九年以来,后十年里曹家先帝大多时间都在此地修仙炼丹,养居修真。 传说当今皇帝还是文王时,曾与父皇游骊山,沿着秦岭一直走到这座终南山脉,偶得一段机缘奇遇,在山下见到一位仙风盎然的云游道人,询问之下才知是这太乙山上的大真人,遂以国礼拜之,成为一时美谈。 那真人乘鹤上终南,亲自为先帝炼仙丹。仙丹名曰“化神”。 传说只要吞服一粒化神丹,便可以神游河山三千里,出入各方小天地,采撷灵元修真仙。 然而,事实却出乎人们意料,魏帝修行一年而薨,死因至今未解。 那以后,文王顺利继承帝位,尊贵妃为太后,蔡氏家族一夜登天,此事就渐渐变成了一段灰暗的皇家辛秘,美谈无人再敢谈。 新帝登基后,此事不了了之,那修仙的高人非但没有被问罪,反而依旧享受超然地位,被曹室供养在这终南山上。 后来,诸葛皇后自缢于神都后宫,太子生死未卜。 当时的诸葛烈乃是大魏当之无愧的第一巨擘,武道修为还在十二卫的五位天品都统、曾经的“隆政双壁”欧阳鹏之上。 诸葛烈骨子里本就桀骜不羁,先帝既崩,龙青元也逍遥远遁,当时神都乃是最为疲弱混乱之时,若是诸葛家族非要闯入皇宫讨个说法,可能会令蔡氏和龙椅还没焐热的瑞庆帝很头疼。 更要命的是,身为一品军侯、第一国戚的诸葛烈,手握威威军权,据西京,坐龙眼,一旦起兵造反虎扑神都,必然天下大乱。 到时候不说虎视眈眈的干戚族举兵南下,恐怕连大魏都要立马四分五裂了。 不过,世人都以为诸葛烈要反,最少也会有些兴师问罪的动作。可那兵法拳法名满天下的神侯始终都没有说一句话。 新帝厚葬了皇后诸葛氏,也没有刻意调兵防备,只是在定了年号的那天,亲宣神侯入殿。 据说二人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及这段血腥史的内幕。 只是这不为人知的默契之下,两京之间不可避免地有了一丝看不见的剑拔弩张。 这也是北夏、干戚等国最愿意看到的事情。 或许无人知晓,皇后自缢的密报传到西京城时,有那么一个夜晚,这座旧皇城里忽有一道恐怖的拳气奔雷般冲上天空。 熟睡的百姓都以为不过是闷雷炸响罢了,不料次日一早就有人在城南曲江池畔发现成群的死雁坠落在水里,碎羽浮满了湖面。 此事传开后,一时众说风云,坊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无非是举国迁都民怨载道,天神震怒才罚了群雁给皇帝看,那曲江池也被人戏称为落雁池了。 终南山上云雾缭绕,含风殿里香火鼎盛。隆政帝留下的香炉丹经依旧有道童看守,只不过这里的主人却是早就换作了一位道人。 道人正当壮年,年纪不老,可即便是当今皇上见到,也要敬称他一声“国师”。 隆政帝在世时,道人在太乙宫修行,如今含风殿无人问津,他便也常来这里照看香火。莫看太乙峰距离这圭峰山麓少说也隔着几个山头,可对于这位大神通的真人来说,不过是须臾功夫便到。 圭峰山山麓再往上,有那紫阁峰、大顶峰、凌云峰等,各有奇峻。 此时这位羽衣轻冠的男子正站在殿前负手望天,若有所思。 飞鸟归林,秋风落叶,焚香钟鸣,林逾静幽。 有资格来宗圣宫祈福的香客可不是一般人,大多都是些天潢贵胄。这含风殿更是极少有外人进得来。 偏偏有一人飒然而至,洪亮笑语惹来道童们纷纷侧目。 “国师,一年未见,别来无恙。” 来人身材魁梧,须发灰白,身穿一身杏黄织金蟒袍,补团上绣有八宝江牙海水,更有四爪纹龙九团,冕冠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