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 走,我带你回家 (第2/2页)
城下,把丁原的脑袋送给董卓,一切就这样结束了。 童军的到来让董卓很高兴,虽然他只有三千人,但是同样在边塞杀胡的董卓知道童老大这些年都做了什么。 特别是去年,匈奴人知道大汉内乱不止,又有些蠢蠢欲动的时候,就是童军带着这三千军士大败于夫罗的六千骑兵,将匈奴人的野心扼杀在萌芽。 他早想过,一旦自己平定了洛阳,马上去朔方招揽童军。 但是现在,童子安来了,送上门来了。 董卓很高兴,亲自带队伍出城迎接。洛阳的那些士人武将们都想不通,为什么董卓如此看重一个都尉。但是,那些并州和凉州的将领却知道,不管是童军还是朔方精兵,都值得董卓这样去做。 “你的事情,我都听说了,很好,真的很好。”卢植笑着,这些天很少漏出笑容。 童军没有去董卓专门为他举办的宴会,而是先送蔡文姬回府,然后拜见卢植。 “你怎么看洛阳的形式?”卢植问道。 童军拱手回答:“现在,董卓气候已成,再无人能撼动。与其反对董卓徒增变乱。不如与他合作,也可限制他的权利。” 卢植点点头,又叹口气:“哎,如此浅显的道理,他们怎么不明白呢!” 拉过童军,卢植告诉他,自己要走了。 董卓不可能让卢植呆在洛阳,所以他必须走。 他拉着童军聊了一个晚上,一开始是询问朔方一战的具体情况。后来是童军请教卢植一些他在那行军中遇到的一些关于战阵变化不明白的问题。 这一次,卢植很耐心的解说着,生怕童老大听不明白。 不觉,天色发白。 “子安,当初你受孟德所托,一路护我,老夫实在感激不尽。” 卢植说起了从前,童军正待谦虚一下,却听卢植接着说道:“我知子安是守信之人,我要走了,有一事相托,望你万勿推辞。” 守信之人?童老大很是汗颜。看样子,人总会犯错的,即便聪明如卢植,也有看错人的时候。 童军说道:“卢公有何事尽管吩咐就是了,子安一定不负所托。” 卢植看着童老大的眼神,半晌之后,忽然起身,给童军跪下。 卢植走了,他把他的大宅院留给了童军,把他的兵书也留给了童军。 他对送行的一众士人说道:“你们要多照顾一下子安,他是我的门生。”众人惊讶不已。 卢植这样说,是因为童军的作为让他感觉很合心意,也觉得童子安好像是目前唯一能够帮他办成事情的人。 一开始卢植还有些犹豫,但是童军进入洛阳之后,没有马上去赴董卓专门为了迎接他而准备的宴会,而是先送蔡文姬去见蔡邕,再来看望自己,这让卢植下了决心。 童军并不知道这个决定让卢植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他只是有些头昏。不知道怎么了,一见到蔡文姬,他就有些反应迟钝。 董卓其实还是有些忌惮童军的。就像他现在收了吕布却依然忌惮吕布一样。 听说童子安是卢植的门生,董卓不停的用手握着自己的刀柄。 卢植的门生?卢植亲口承认了童军是他的门生?这就意味着童军不再是一文不名。意味着士人可能悄悄的支持他,虽然他只有三千人马,但是,董卓不敢大意。 最让董卓不放心的事情,却是童军昨天推掉了自己为了他准备的酒宴。 这在董卓看来,就是童军对自己发出的信号,他不准备站在自己这边。 将一切的潜在的危险消灭,这一向是董卓的信条。一旁的李儒猜透董卓的心思,上前说道:“岳父,童子安不比那些洛阳的将领,他原属并州一系,与吕布张辽等人均有旧情。若是无故杀他,恐让并州人马生变。” 董卓点点头道:“我心中明白,现在并州军马刚刚易主,军心不稳,实不易妄动。可若给那童军时日,让他与洛阳士人连成一气,也是后患!” 李儒爬在董卓耳边说道:“岳父,可借酒杀他,然后推脱自己酒醉,哭其灵位即可。” 董卓冷笑一声,思索片刻说道:“今夜设宴,再请童子安!” 李儒应道:“是。” 董卓想了一下:“多请些士人,武人不上桌。” 童老大这次没有拒绝,他本就没打算拒绝。从内心来说,童军对于董卓并不反感。 之所以第一次没有答应,是因为再他看来,送蔡文姬回家,比和董卓喝酒重要的多。可惜,他的想法董卓并不知道。 于是,今天的酒宴,和昨天酒宴的味道,就不一样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