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卷 天庭任职 第七十五章 天地六动大势至 (第2/2页)
。对此,贫僧求教过我佛门的两位圣人。他们地意见是和平第一。所以,就算是为了宽你仙界中那些敏感者的心,我和观音也就对佛界中的此种情形视而不见。”说到这里,大势至菩萨那一直透露出居高临下意味的怜悯面孔也不由带了些苦色,“可就算是这样,仙界天庭里还是出了终南真人你这么位人物啊!” 被受害人当面揭开疮疤,行凶者、不是直接行凶者至少也是主谋。难免会有些难堪。所以现在杨易很尴尬,感觉到自已有被绑到火刑柱上接受炮烙的资格——罪孽深重啊! 还好大势至菩萨说到这里也只是感慨了一句,瞟了眼杨易后再度回归正题,“所以那时没有制止这股奢靡风气,没想到此后居然愈演愈烈,自下而上的让我们也被动了起来。没办法,要想压住那些桀骜不驯的年轻罗汉,而又不想诉诸武力。那就得用他们地方式来显示实力。所以贫僧就成了这副模样,还请终南真人切莫笑话!” 杨易脑门冒汗!他本想投其所好奉承这大势至菩萨两句,没想到人家却不是表面上这种浅薄的人物,马屁拍上了马腿。遂摇摆着双手,说道:“终南知错了,菩萨莫怪。再不敢自作聪明了!” 交锋的第一回合占了上风的大势至看杨易服了软。也没有穷追滥打,稍稍转移话题道:“其实说来,当年我事后也曾去追索过那奢侈风气的源头。或许是时间过得久了,也或许是有些人打扫干净了痕迹,贫僧始终没能找出最早的源头所在。就连这风气因何会如此快的在仙界里扩散开来?又是不是有人在其中推波助澜?也难以找到相关的证据!” 杨易听到此言,虽然心里极为认同这大势至菩萨地猜测,可鉴于立场的差异,又忍不住有脑门冒汗的感觉。 倒是大势至看杨易一副不自在的样子,安慰他道:“真人何故如此,我又没说这事情就一定和仙界有关。无根无据的。贫僧断然不会如此冒失。何况无论如何。此事却是同真人断然没有牵扯的,真人无须自责。” 被这一劝慰。杨易反而更加浑身难过了起来。倒不是良心发现,只是这大势至菩萨地嘴上功夫太厉害了,每一句说话好像话语后面都带着刺,让杨易不住得被扎,不住得难过。更让人不爽的是,人家句句都是隐喻,就算是杨易想要出言反驳一番,也找不到话题由头。只能看着对方出拳出脚,结成组合形式攻来,而自己却束手束脚,递不出一招一式,当真不是什么好感觉。 嘴上交锋第二回合,杨易完败,毫无抵抗之力。 ‘不愧是佛界最大势力的实际最高负责人,不但实力强悍,就连这嘴上功夫和管理手段,也很出彩啊!’杨易坦然认识到了双方的差距,趁着大势至菩萨停口的那一瞬间,生硬的扯断了这越来越让人难过的话题,问道:“离两位圣人的居所还有多远,菩萨?” 虽然只要拿出太清圣人赐给他的晶球一查就可以知道答案,但为了打断大势至菩萨舌灿莲花掩盖下暗底里的唇枪舌剑,杨易还是没话找话地问了这么一句。 看杨易有不欲再言地意思,大势至倒也没有咄咄逼人、不依不饶,回了句“就快到了,前方不远就是。”然后他也静默了下来,摆动着他那如同是万吨轮上岸一般有重量质感的身形,看似一步一顿极具节奏感地在星空中踏行,同一旁杨易飘飞中身轻云淡的身形比较起来,俨然有些相互映衬的味道。 虽然接引圣人不理俗事,也只是在名义上管理着极乐净土世界而已。可是因为佛界的整体风气趋向奢靡,这名义上极乐净土最高领导人的居所也不得不享受到了奢侈的待遇。 看着那层层叠叠的佛塔与金顶,杨易恍然以为来到了泰国。只是菩萨罗汉们的建筑热情更为高涨些,这些佛庙的数量和规模绝不是人间的曼谷所能够比拟的。 迎面就是这一群佛庙中最大、气势最磅礴的‘大雷音寺’了,杨易随着大势至菩萨降下身形,朝着那金光闪闪的大门行了进去。 ‘额’,杨易无意中发现身边的大势至菩萨不知在何时,已经收敛了他那一套极具有特色的、反响极大的肢体动作,而是如同自己一般的风轻云淡起来,只是少了些飘逸而已。一步踏出,莫说是山摇地动,就连片点微尘,也未能惊起。 ‘看来圣人就在前头了。’杨易忖着。 没有如同想象中的肥头大耳,也没有电视中的体型巨硕,旁边也没有五百罗汉护持,就在一个金碧辉煌的的禅房里,杨易见到了盘坐在蒲团上的美少年和尚——阿弥陀佛。 接引圣人的这具法身虽然也是光头,可外显的年龄却让杨易颇为吃惊,‘这种样貌如何能有领袖的威慑力?’不过转而杨易想到了也只有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能时常面见到圣人,也就心下了然,‘或许圣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法时是另一副样貌也说不定。’ 大势至菩萨领着杨易进到禅房后却没有说话,只是双手合什朝正闭目拈花一般的圣人一礼,然后就悄然转身退去。没有一句言语的把杨易独自留在了接引圣人的禅房中。 看接引圣人迟迟没有动静,杨易“咳咳”两声之后就准备例行公事的把那一番邀请语言拿出来讲述一遍。可就在他咳嗽完之后还没有开始步入正题的时候,接引圣人睁开了眼。一刹那,好似是碧蓝的汪洋大海就出现在了杨易身周,无边无际。海水好像是有了生命一般,咆哮着、沸腾着包围住了他,跃跃欲试。 这突然的变化让杨易咽下了即将脱口而出的邀请词,只是他也不惊慌。看到过老聃那无尽空寂、恒古不移眼内世界的杨易知道,‘这是圣人还没有收敛起入定时的余威,牵动了自己的神念感觉。’ 果然,只是几刹那,水世界褪去,点痕不留。杨易眼前又回复了金碧辉煌的禅房,以及那端坐在蒲团上笑吟吟看着自己的少年光头圣人——阿弥陀佛。只是他此时的眼里完全没有了汪洋与大海,只有那漆黑瞳仁中杨易的小小身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