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八章 旧都请粮 (第1/2页)
兰子义骑在马上生闷气,这戚荣勋真是气人,榆木脑袋不开窍,没意识也就罢了,还不听人说,真是头疼。 这时兰子义身后有人叫道: “如今城中乱作一团,正需要卫侯主持大局,卫侯此时怎能出城而去?” 兰子义循声望去,原来是仇家父子催马追了上来,刚才发话的正是仇文若。 兰子义还是满脸怒容,见仇家父子到来便在马上拱手作揖,问道: “两位先生昨晚没有受伤吧。” 来到兰子义跟前后,仇家父子与桃逐兔互相抱拳行礼,接着仇孝直略微打量了兰子义,问道: “卫侯为何脸又愠色?” 仇文若责问道: “昨夜出逃那营将为何被押到神机营去了?不斩了他以正军威还留他何用? 还有,卫侯为何要在此时出城?” 兰子义听着长叹一口气,说道: “你们以为我想这么干?” 接着兰子义把刚才和戚荣勋谈话的内容将给仇家父子, 听兰子义说完,仇孝直与仇文若都捋着胡子默不作声。 过了一会仇孝直说道: “卫侯不在城中抓人恐怕不妥。” 兰子义抬头看了仇孝直一眼,没有说话, 仇孝直接着说: “城中与贼寇暗通者众多,就这样放着太危险。” 一旁仇文若说道: “城中刚遭大劫,这时候再满城杀人必然会使人心惶惶。” 仇孝直说道: “人心惶惶都是可以接受的结果,如果还有人与贼寇暗通那我们就危险了。” 仇文若说道: “昨夜临阵脱逃的不杀,现在有什么借口让城里人连坐?” 仇孝直说道: “借口和裕州城安危比起来哪个重要? 有没有借口都要把城中清理干净,自古守城若有里通外敌者必要斩草除根,否则后患无穷,卫侯熟读经史不会不知,这时候不能有妇人之仁。“ 兰子义听着父子两人争论,见仇孝直直接问自己,吸了口气说道: “刚才我已经与戚荣勋谈妥,出榜安民,不再杀人了。” 仇孝直听着“啧“了一声,说道: “没有这么守城的。“ 兰子义听仇孝直这么说略有不快,皱着眉头答道: “昨夜贼寇精锐被全歼在城下,我军主力尚存, 现在不是我们守,是贼寇在守,只要我们趁势将贼寇歼灭,城里有没有人通敌跟我们就没有关系了。“ 仇孝直说道: “卫侯,鄙人虽然不懂军,但也明白兵马未动粮草现行的道理, 禁军没有辎重,裕州城中现在又府库荡尽,京军两营所带粮草只够自己用,一路过来又消耗巨大,怎么供给全军?现在还有裕州城里的百姓嗷嗷待哺,没等到进攻我们自己就得饿死了。“ 兰子义说道: “这就是我要出城的原因。” 然后兰子义简要说了下他与戚荣勋商量的结果,他准备带人出城到附近城中请粮。 听完兰子义所说,仇文若说道: “北镇军与河**的确联系紧密,可以戚荣勋的才智想要掌控现在当下裕州城的局面太难。 卫侯此时离城万一城中有什么变故该如何是好?“ 仇孝直也说道: “自代公领军落雁关以来,北镇的确与朝中非江东籍士人过往精密,与河**的关系尤其密切,但前些日子卫侯刚刚在朝中参了旧都罗应民一本,在朝中闹出不小的动静,卫侯此时去要粮罗应民会给吗?” 兰子义沉吟半响,说道: “军国事大,我想罗太守身为老臣不会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的。” 仇孝直说道: “不因私费公的确是君子所为,可这世上又有几个君子呢? 罗应民为人阴戾,卫侯几乎断了他的前程,他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并非所有人都像戚荣勋那般单纯的。“ 兰子义余怒未消,现在听仇家父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心里烦躁不止,回头低声吼了一句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倒是跟我说该怎么才行?“ 仇文若见兰子义发火,低头叹了口气, 仇文若盯着兰子义看了一会,说道: “如果罗应民真肯供粮,不用卫侯自己去,让桃家大郎去就行, 要是罗应民打算落井下石,卫侯去是自取其辱。 现在城中局面还远远谈不上安稳,贼寇攻城时形势所迫,禁军不得不听命两位侯爷,现在外敌一去禁军忠诚也成问题 当此时节卫侯应当坐镇城中,禁绝盗贼,安抚民心,最主要的是借战胜之余威,重新布置禁军防御,将军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这才是上策。“ 兰子义这时已经烦的听不进仇孝直这番话,再一想起刚才跟戚荣勋吵架的场景,真是想赶紧出城去,再也不想看城里这群蠢货烦人的脸。 兰子义摆摆手,说道: “禁军我今早已经安排妥当,逐虎将军与逐鹿将军都已经入营带兵,孝直先生不用担心。 请粮事大,有没有朝廷执意,不亲自去怎能显示出我对罗太守的敬意?“ 仇孝直叹气道: “罗应民真要是有心借粮自然也会明白当前军情紧急,等战事结束卫侯再去也不迟。 只怕卫侯只是为了一时私愤不顾大局。“ 兰子义被仇孝直说破心事,脑里嗡的一声,手中猛攥缰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