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一百零三章 红楼二三 线索 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三章 红楼二三 线索 四 (第1/2页)

    (作者注:灌高续集已更新:第二十六章**灌高续十五**海南二队)

    “仍是第二十三回,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引出书,

    ““黛玉道:"什么书?"”,难道黛玉很少见宝玉在外面拿书看,所以起了“疑心”?

    ““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这里没有嘲笑《中庸》《大学》之意,不过仍是调侃,因为这书也总不能不释手地看,而不看其他书,尤其是对于年纪不大的宝玉等人,

    ““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的“慌的藏之不迭”,动作太糟糕,又道什么“《中庸》《大学》”,更是“弄鬼”,黛玉自然一眼看出,

    ““宝玉道:"好meimei,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宝玉在阐述自己的读后感,就是看得“连饭也不想吃”,

    ““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果然是好书,能让黛玉看得“越看越爱看”的,“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的,还能不是好书?同时也说明此书对于黛玉来说也十分“应景”!

    ““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恰好的年纪看到恰好的书,“词藻警人,余香满口”丝毫也不夸张,

    ““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果然能“怡情”,还有,“怡心”,

    ““宝玉笑道:"meimei,你说好不好?"”,宝玉见状,一定得意无比,

    ““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黛玉实话实说,

    ““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玉这就“得意忘形”了!

    ““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黛玉是何等敏感之人,宝玉如此“忘形”之话,定让她一下有了“甚多”联想!

    ““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黛玉刚才还如此“慈悲”,现在似不似要吃人样?

    ““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该死的!

    ““好好的把这yin词艳曲弄了来,”,刚才还“余香满口”,现在成了“yin词艳曲”,

    ““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欺负”二字,显然是“联想”很多,斗胆乱猜的话,一个是宝玉脱口而出,显得轻薄,黛玉毫无思想准备啊,二个是此话在剧中有“后续”发展,象幽会啊什么的,黛玉一“联想”,认为宝玉心中也在想“这些”,如何能不羞愤?

    ““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meimei,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首先认错是必须的,

    ““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然后自残,

    ““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然后替对方“虐已”,

    ““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定是以前没听过宝玉如此“认错”,因为,宝玉也从未见黛玉如此发火过,自然宝玉也从未如此情急过,所谓情急生智,大概便是如此,

    ““揉着眼睛,一面笑道”,好个模样!揉着眼睛,显然眼圈儿已红,说不定那闪闪泪花儿已经显现,而一面笑道,极其惹人怜爱!

    ““"(黛玉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嘲笑其有贼心没贼胆,

    ““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呵呵,黛玉此话比前面的“多愁多病身、倾国倾城貌”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说是说“我也告诉去”,但终归仍然是“银样蜡枪头”!

    ““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均是心中的文字,仿佛如同自己写的一般,如何能不一目十行?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宝玉定是余悸未消,

    ““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