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 红楼二九 繁忙 二 (第2/2页)
, ““张道士道:"手里不干不净的,怎么拿?用盘子洁净些。"”,这话倒应该是凤姐儿心中的话, ““凤姐儿笑道:"你只顾拿出盘子来,倒唬我一跳。我不说你是为送符,倒象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此话绝,凤姐儿的笑话,正因为真实所以让人从心底里发笑,虽然火辣, ““众人听说,哄然一笑,”,让众人哄然一笑,可见其水准, ““连贾珍也掌不住笑了。”,显然,贾珍一直在告诉自己如此场合任何事都要控制自己,但就是这样,也掌不住笑了,可见凤姐儿的功力, ““贾母回头道:"猴儿猴儿,你不怕下割舌头地狱?"”,贾母自然要为张道士缓此尴尬, ““凤姐儿笑道:"我们爷儿们不相干。他怎么常常的说我该积阴骘,迟了就短命呢!"”,丝毫不忌讳这些地狱短命等等话语, ““张道士也笑道:"我拿出盘子来一举两用,却不为化布施,倒要将哥儿的这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这话却奇巧,不知是真是假,但却极好地为自己掩饰了尴尬,不愧是张道士, ““贾母道:"既这们着,你老人家老天拔地的跑什么,就带他去瞧了,叫他进来,岂不省事?"”,客套话, ““张道士道:"老太太不知道,看着小道是八十多岁的人,托老太太的福倒也健壮;二则外面的人多,气味难闻,况是个暑热的天,哥儿受不惯,倘或哥儿受了腌臜气味,倒值多了。"”,八十多岁,大风大浪经过不知多少,所以上面这些事对他来说实在是小事,所以才能如此轻易化解, ““贾母听说,便命宝玉摘下通灵玉来,放在盘内。那张道士兢兢业业的用蟒袱子垫着,捧了出去。”,自然的,不在话下, ““这里贾母与众人各处游玩了一回,方去上楼。只见贾珍回说:"张爷爷送了玉来了。"刚说着,只见张道士捧了盘子,走到跟前笑道:"众人托小道的福,见了哥儿的玉,实在可罕。都没什么敬贺之物,这是他们各人传道的法器,都愿意为敬贺之礼。哥儿便不希罕,只留着在房里顽耍赏人罢。"”,张道士在此时极会做人,前已似乎怠慢了凤姐儿的巧姐儿,而且凤姐儿那句“化布施”的话虽是笑话,但心下岂敢再怠慢,此时要在宝玉身上补回, ““贾母听说,向盘内看时,只见也有金璜,也有玉玦,或有事事如意,或有岁岁平安,皆是珠穿宝贯,玉琢金镂,共有三五十件。”,果然还算不菲, ““因说道:"你也胡闹。他们出家人是那里来的,何必这样,这不能收。"”,贾母心中却明白, ““张道士笑道:"这是他们一点敬心,小道也不能阻挡。”恐怕却是张道士授意, ““老太太若不留下,岂不叫他们看着小道微薄,不象是门下出身了。"”,此话已经说明张道士绝不是客气, ““贾母听如此说,方命人接了。”,接礼物尤其是不菲礼物的程序之一, ““宝玉笑道:"老太太,张爷爷既这么说,又推辞不得,我要这个也无用,不如叫小子们捧了这个,跟着我出去散给穷人罢。"”,此话说得轻巧,宝玉年纪小小,虽然情感之事颇通,但世上生活之艰辛尤其是穷人生活之艰辛却几乎一丝毫也不能了解,这话还好是八十多岁的张道士听到,如若是其他一些人听到,定会血脉贲张, ““贾母笑道:"这倒说的是。"”,贾母此“笑道”其实是在笑宝玉不懂这些, ““张道士又忙拦道:"哥儿虽要行好,但这些东西虽说不甚希奇,到底也是几件器皿。若给了乞丐,一则与他们无益,二则反倒遭塌了这些东西。要舍给穷人,何不就散钱与他们。"”,张道士这事却不能顺着,第一次“逆”言,但就算是“逆言”也必须是理由充分而且要让对方能欣然接纳的, ““宝玉听说,便命收下,等晚间拿钱施舍罢了。”,宝玉当然也能听明白, ““说毕,张道士方退出去。”,张道士此举没有白费,也从此可见,如贾府这样的显赫贵族,收下人的礼时也必须是要以是自己“施舍”的态势来收下的,说白了就是,求着才收下。” “真是难为这八十多岁的张道士了。”小戒叹道。 “与贵族打交道,不就是如此?”小猴笑道,“还好是张道士,若是换个人,不知已经错了多少回了。” “呵,还是我们快活。”老沙呵呵道。 “僧道不同,僧道不同。”小唐不由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