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章 红楼三十五 玲珑心 五 (第2/2页)
了,”,正是如此!莺儿的“好处”全在于此,才会引得宝玉连说呆话,但除了宝玉,贾府中又有谁能看得出来?(XX注:娇憨婉转,语笑如痴,原来如此!(外人注:明白一些了?(XX注:可,这又有什么好?(外人注:不懂欣赏!愧为万物之灵!))) ““那更提起宝钗来!”,呆病大犯,(XX注:说不定口水都流了下来!(外人注:你也就这水平了(XX注:...)) ““便问他道:"好处在那里?好jiejie,细细告诉我听。"”,依前面“不胜其情”而言,其中定有“歪意”甚至“邪意”,以为莺儿会说出让宝玉自己更“不胜其情”的话来!(XX注:怎样?我说得没错吧?(外人注:你只关注了其中的一面,其它面你根本就连一点影子都看不到)) ““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他去。"”,此话更吸引宝玉了!(XX注:莺儿果然天真,这种只有极小的小孩儿才说的话才相信对方不会告诉别人的话也能说出来,(外人注:因为他信任宝玉!其他人你看她会说半句吗?)) ““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宝玉心中一定大煞风景,但见宝钗亲自而来,自然又肯定会转郁为喜!(XX注:莫非宝钗又在外面偷听,见说到紧要处,忙进来打断?(外人注:偷听未必,不过恰巧过来听到,见要说这些,忙进来,却有可能,但因为莺儿说的是自己大大的好话,而且是对宝玉说的,心中定会是欢喜多于不满的))) ““宝玉忙让坐。宝钗坐了,因问莺儿"打什么呢?"一面问,一面向他手里去瞧,才打了半截。”,“手里去瞧”,这动作显然是认真而且“关切”的,显然,宝钗到这来正是为了莺儿这“络子”而来, ““宝钗笑道:"这有什么趣儿,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前面刚说到“金莺”的金,这里就提到“玉”,可见宝钗对这“金”和“玉”还是在意而且不是一般地在意的! ““一句话提醒了宝玉,便拍手笑道:"倒是jiejie说得是,我就忘了。只是配个什么颜色才好?"”,傻子兼呆子一个,这里简直象个活宝了,(XX注:说得好!(外人注:你不要曲解!宝玉不擅长此类心思才会有如此表现而已,而且他心中也是喜欢宝钗的,大白纸,你是不是说的有些过分了?(大白纸:此时不说他是活宝,就没有多少机会来这样说他了!)) ““宝钗道:"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等我想个法儿:把那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好嘛,“金”就这样“不经意”而“出来”了,果然事先有相当的“研究”,定是从要莺儿来打络子时就开始“思索”的,(外人注:宝钗情商高,智商也是相当地高) ““宝玉听说,喜之不尽,一叠声便叫袭人来取金线。”,好宝玉!才听莺儿说到宝钗的“世人都没有的好处”,这里就已经得了宝钗的“大大的想都想不到的好处”了!(外人注:正是如此!宝钗的好处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正值袭人端了两碗菜走进来,告诉宝玉道:"今儿奇怪,才刚太太打发人给我送了两碗菜来。"宝玉笑道:"必定是今儿菜多,送来给你们大家吃的。"袭人道:"不是,指名给我送来的,还不叫我过去磕头。这可是奇了。"”,自然是袭人的“地位”或说“未来地位”已经被大大认可了,这事比较突然,袭人一时没想明白,(外人注:世上无白吃的午餐) ““宝钗笑道:"给你的,你就吃了,这有什么可猜疑的。"”,宝钗已经猜到,(外人注:宝钗情商之高的一个小小佐证) ““袭人笑道:"从来没有的事,倒叫我不好意思的。"”,袭人的心思正是如此, ““宝钗抿嘴一笑,说道:"这就不好意思了?明儿比这个更叫你不好意思的还有呢。"”,宝钗却一听就明白,宝钗心思之细由此可见,所以,前面的金也好,玉也好,自然是深深“存在”于宝钗心中的,而且,注意,这里的“抿嘴一笑”绝不是曹雪芹随意写出,与前面莺儿的“抿嘴一笑”恰巧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抿嘴一笑是有高的情商和智商才产生的抿嘴一笑,而莺儿的抿嘴一笑却是如此自然,“明眼人”应该可以体会而且应该会“深深”体会这两笑的“不同”甚至是“巨大不同”,虽然不能因此而下结论说哪个好哪个不好, ““袭人听了话内有因,素知宝钗不是轻嘴薄舌奚落人的,自己方想起上日王夫人的意思来,便不再提,”,袭人自然不是傻子,这话当然听得出意思,可见袭人前面绝对不是故意在“炫耀”,所以这里立即便“不再提了”, ““将菜与宝玉看了,说:"洗了手来拿线。"说毕,便一直的出去了。”,显然为自己刚才那“不知其意”而说的话在“还债”, ““吃过饭,洗了手,进来拿金线与莺儿打络子。此时宝钗早被薛蟠遣人来请出去了。”,一来一往,小说的中的动静自如便是如此, ““这里宝玉正看着打络子,忽见邢夫人那边遣了两个丫鬟送了两样果子来与他吃,问他"可走得了?若走得动,叫哥儿明儿过来散散心,太太着实记挂着呢。"”,这个反应谓足够慢,其迂可见一斑, ““宝玉忙道:"若走得了,必请太太的安去。疼的比先好些,请太太放心罢。"一面叫他两个坐下,一面又叫秋纹来,把才拿来的那果子拿一半送与林姑娘去。”,宝玉见到好东西,第一想到的必是黛玉,(外人注:如何,不要只把宝玉往某一方面想(XX注:谁知道呢?)) ““秋纹答应了,刚欲去时,只听黛玉在院内说话,宝玉忙叫:"快请。"””,好,热闹! ““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曹雪芹这个“且听下回分解”相当有水准!” “果然是八面玲珑,心心相通。”小戒叹道。 “嘿,各有各的玲珑。”小猴笑道。 “有趣,有意思。”老沙也笑道。 “曹施主,真正的十面玲珑。”小唐双手合什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