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一百七十章 红楼三十七 真狂士 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章 红楼三十七 真狂士 五 (第2/2页)

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的周到。”,周到,是宝钗的智商方式很重要的一点,

    ““宝钗又笑道:"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办去的。"”,同时还能替对方“是否多心”来考虑,已经不能再周到了,

    ““湘云忙笑道:"好jiejie,你这样说,倒多心待我了。”,湘云也明白得很,反以“多心”劝之,

    ““凭他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成个人了?我若不把jiejie当作亲jiejie一样看,上回那些家常话烦难事也不肯尽情告诉你了。"”,说得很是明白,此处已经足见宝钗和湘云之情之深,

    ““宝钗听说,便叫一个婆子来:"出去和大爷说,依前日的大螃蟹要几篓来,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你说大爷好歹别忘了,我今儿已请下人了。"”,嘱咐薛蟠的事,必须如此叮嘱,才能有“效果”,

    ““那婆子出去说明,回来无话。”,意思是事已经定下,

    ““这里宝钗又向湘云道:"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就算有好诗,概率也很低,而诗社刚开个头,所以以调节气氛,热身为第一目的,而不是以险难来反而难为了自己,而打击了兴趣,

    ““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这话很好,引发兴趣,才会激发思维,

    ““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倒是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这话却大煞风景,正在诗社初始之时,曹雪芹这话狠,宝钗这一句至少让自己“老”了三十岁,

    ““湘云只答应着,”,湘云虽与宝钗感情深厚,但这句话她显然不能赞同,所以是“只答应着”,而且也可看出曹雪芹心中对宝钗的一个“定位”,

    ““因笑道:"我如今心里想着,昨日作了海棠诗,我如今要作个ju花诗如何?"”,湘云赶快岔开话题,回归重点,

    ““宝钗道:"ju花倒也合景,只是前人太多了。"湘云道:"我也是如此想着,恐怕落套。"宝钗想了一想,说道:"有了,如今以ju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便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又新鲜,又大方。"”,宝钗着实是有才,但是其某些观点却让人不由称“可惜”,

    ““湘云笑道:"这却很好。只是不知用何等虚字才好。你先想一个我听听。"”,湘云听了宝钗那句话,想以这个来“激发”宝钗的情绪?

    ““想了一想,笑道:"《菊梦》就好。"湘云笑道:"果然好。我也有一个,《菊影》可使得?"宝钗道:"也罢了。只是也有人作过,若题目多,这个也夹的上。我又有了一个。"湘云道:"快说出来。"宝钗道:"《问菊》如何?"湘云拍案叫妙,因接说道:"我也有了,《访菊》如何?"宝钗也赞有趣,因说道:"越性拟出十个来,写上再来。"说着,二人研墨蘸笔,湘云便写,宝钗便念,一时凑了十个。”,宝钗“教育”别人“老气横秋”,自己一经湘云“挑动”,却仍然暴露自己“本性”,

    ““湘云看了一遍,又笑道:"十个还不成幅,越性凑成十二个便全了,也如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湘云更是越来越来劲,

    ““宝钗听说,又想了两个,一共凑成十二。又说道:"既这样,越性编出他个次序先后来。"”,如何?

    ““湘云道:"如此更妙,竟弄成个菊谱了。"”,两人如此配合,竟是绝配,

    ““宝钗道:"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此类思维却是极好的!这才成其为“文章”,

    ““湘云依说将题录出,又看了一回,又问"该限何韵?"”,头痛的地方又来了,海棠诗不能发扬光大,全僵在这韵上了!

    ““宝钗道:"我平生最不喜限韵的,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曹雪芹的态度很明显,宝钗极有才,而且非一般之极有才,但那些观念害了她,

    ““咱们别学那小家派,只出题不拘韵。原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并不为此而难人。"”,说得极是!

    ““湘云道:"这话很是。这样大家的诗还进一层。但只咱们五个人,这十二个题目,难道每人作十二首不成?"”,宝钗道:"那也太难人了。将这题目誊好,都要七言律,明日贴在墙上。他们看了,谁作那一个就作那一个。有力量者,十二首都作也可;不能的,一首不成也可。高才捷足者为尊。若十二首已全,便不许他后赶着又作,罚他就完了。"”,很是自由,很能激发潜力的机制,

    ““湘云道:"这倒也罢了。"二人商议妥贴,方才息灯安寝。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到底是怎样的“端的”,自然要大耗曹雪芹脑细胞的“端的”,当然,曹雪芹相信此时此刻也定是相当兴奋的。”

    “怎么看不出来什么真狂士?”小戒道。

    “真狂士哪里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小猴笑道,“看看这章,哪些人说话比较少就是的了。”

    “林黛玉?”小戒道。

    “宝钗虽然后面说话比较多,但内心深处肯定也是。”老沙道。

    “我倒觉得湘云虽然说话最多,但也真是狂士。”小猴又道。

    “什么都是你说的!”小戒暗道。

    “为什么不说是曹施主,”小唐道,“黛玉内心深处宝钗内心深处湘云内心深处,其实都有曹施主的内心深处在其中。”

    “反串?”小戒一愣,心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