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一百七十六章 红楼三九 强大生命力 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 红楼三九 强大生命力 二 (第2/2页)

姑娘,我讨半日假可使的?"”,贾府的小厮儿说话倒都别有趣味,

    ““平儿道:"你们倒好,都商议定了,一天一个告假,又不回奶奶,只和我胡缠。”,人之常情,

    ““前儿住儿去了,二爷偏生叫他,叫不着,我应起来了,还说我作了情。你今儿又来了。"”,此处不提贾链,倒还真忘了他和凤姐儿和平儿的关系,(XX注:有无贾链也没什么啊,贾府一点损失都没有(外人注:...你是不是看他是宝玉的哥哥?))

    ““周瑞家的道:"当真的他妈病了,姑娘也替他应着,放了他罢。"”平儿道:"明儿一早来。听着,我还要使你呢,再睡的日头晒着屁股再来!”,小厮门果然淘气,

    ““你这一去,带个信儿给旺儿,就说奶奶的话,问着他那剩的利钱。明儿若不交了来,奶奶也不要了,就越性送他使罢。"”,忽又提到了前面的利钱的事,可见利钱的事知道的人可不少,并非只告诉袭人得知,而且平儿的这软中带硬的话也是深得凤姐儿熏陶,的确为凤姐儿省了不少的事,

    ““那小厮欢天喜地答应去了。”,欢天喜地去了,让人怀疑是不是他妈病了,不过这种请假方式倒是古今通用,

    ““平儿等来至贾母房中,彼时大观园中姊妹们都在贾母前承奉。”,正是要宝玉也在其内,

    ““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并不知都系何人。”,正是如此,为何前面不见有“珠围翠绕,花枝招展”的描述,因为大家都在庐山中,而庐山外来一人,自然会觉得“珠围翠绕,花枝招展”,而且定会让许多看官初次觉得:果然是这样!

    ““只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一个丫鬟在那里捶腿,”,贾母和鸳鸯,前面如何见过这样的贾母和鸳鸯?

    ““凤姐儿站着正说笑。”,贾母好福气,

    ““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刘姥姥几乎就是当时的一个民间语言艺术家,每句话都极其地“当时民间”,

    ““贾母亦欠身问好,又命周瑞家的端过椅子来坐着。那板儿仍是怯人,不知问候。”,很写实,

    ““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相对“老寿星”,“老亲家”的称呼“旗鼓相当”,两位老人都是这方面的行家,所以且看两人的好对话!

    ““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果然生命在于运动,劳动人民最健康,

    ““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贾母这话顿觉亲近,

    ““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刘姥姥的“哲学”非常朴素,

    ““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家活也没人作了。"”,刘姥姥的哲学也很实用,

    “贾母道:"眼睛牙齿都还好?"”,问得很实际,

    ““刘姥姥道:"都还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回答得很实在,

    ““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对自己的总结,与许多人的自我总结或自我传记比如何,

    ““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贾母道:"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说的大家都笑了。”,”,老人家的对话,果然非同一般,包含高度的生活历练和经验造就的智慧,这里的“大家”如果有慧根的自当相当受教诲和启发,

    ““贾母又笑道:"我才听见凤哥儿说,你带了好些瓜菜来,叫他快收拾去了,我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像你们田地里的好吃。"”,这话刘姥姥听着相当舒服,其实也应该别看鸳鸯儿捶腿凤姐儿说着笑话儿,两人其实都是挺舒服的,贾母有这个魅力,(外人注:能让刘姥姥都觉得舒服,这个实在是可以称之为的“魅力”的)

    ““刘姥姥笑道:"这是野意儿,不过吃个新鲜。依我们想鱼rou吃,只是吃不起。"”,刘姥姥回话有一个“准则”:尽量谦虚,而且回话模式基本是“你说怎样不好,但我们想怎样,却不能怎样”,

    ““贾母又道:"今儿既认着了亲,别空空儿的就去。不嫌我这里,就住一两天再去。我们也有个园子,园子里头也有果子,你明日也尝尝,带些家去,你也算看亲戚一趟。"”,贾母对刘姥姥印象很好,此话更是发自内心,

    ““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也忙留道:”,这倒不能说凤姐儿看风使舵,这是凤姐儿在帮贾母,刘姥姥可能只认凤姐儿的话,所以需要凤姐儿的发话才行,

    ““"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有两间。你住两天罢,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与我们老太太听听。"”,而且“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与我们老太太听听”这话只能凤姐儿来说,这正是刘姥姥来贾府的“重点”之一,

    ““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他是乡屯里的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他。"”,这话凤姐儿心中却未必会听,

    ““说着,又命人去先抓果子与板儿吃。板儿见人多了,又不敢吃。贾母又命拿些钱给他,叫小幺儿们带他外头顽去。”,板儿典型的老实小孩儿,

    ““刘姥姥吃了茶,便把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与贾母,贾母益发得了趣味。”,凤姐儿的那话效果如何?

    ““正说着,凤姐儿便令人来请刘姥姥吃晚饭。贾母又将自己的菜拣了几样,命人送过去与刘姥姥吃。”,贾母与刘姥姥真可以说是一见如故了,

    ““凤姐知道合了贾母的心,吃了饭便又打发过来。”,凤姐儿伶俐。”

    “刘姥姥七十五了?”小戒道,“还能背那些蔬果那么远过来,果然生命力强大!”

    “你倒很会找证据嘛。”小猴笑道。

    “刘姥姥和贾府是两个世界,”老沙道,“虽都是生命,但在那时却是如此不同的两类生命。”

    “再不同的两类生命,也同样是生命。”小唐道。

    “小唐为什么总能总结得那么好?”小戒郁闷心道,“下次我要最后一个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