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章 红楼四十八 中毒 一 (第2/2页)
宝钗商议。”薛姨妈这一点很好,能找对的人商议, ““宝钗笑道:"哥哥果然要经历正事,正是好的了。”宝钗立即便下结论,宝钗的大智慧可真是了不得, ““只是他在家时说着好听,到了外头旧病复犯,越发难拘束他了。”对于薛蟠来讲,一百个人中有九十九个半人都会这么认为, ““但也愁不得许多。”不试如何知道? ““他若是真改了,是他一生的福。”所谓赌一把,赢的话真是可得天大的利, ““若不改,妈也不能又有别的法子。”输了,也没损失什么, ““一半尽人力,一半听天命罢了。”宝钗心态很正很好, ““这么大人了,若只管怕他不知世路,出不得门,干不得事,今年关在家里,明年还是这个样儿。”此乃大理,从古到今至未来的大理,只是许多人不但没有宝钗如此的明理,更不象宝钗这样能诉之于行, ““他既说的名正言顺,”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先有正言,才能有正行,虽然有正言也不一定有正行,而且往往不能有正行,但总比无正言的要好, ““妈就打谅着丢了八百一千银子,竟交与他试一试。”以宝钗此言,将来如果教子女,估计真能教出一个有名的大人物出来, ““横竖有伙计们帮着,也未必好意思哄骗他的。”考虑周到,不是真要丢这八百一千银子, ““二则他出去了,左右没有助兴的人,”直译为酒rou朋友, ““又没了倚仗的人,”直译为没了地头蛇, ““到了外头,谁还怕谁,有了的吃,没了的饿着,举眼无靠,他见这样,只怕比在家里省了事也未可知。"”果然是个“锻炼”人的好事!想早日独立,这几乎是唯一的最有效的方法了,同样古今通用, ““薛姨妈听了,思忖半晌”思忖半响,可见宝钗的话的不但超越她本身的年龄,甚至超越“大人”们的思维, ““说道:"倒是你说的是。花两个钱,叫他学些乖来也值了。"商议已定,一宿无话。”薛姨妈总结得也精简干练, ““至次日,薛姨妈命人请了张德辉来,在书房中命薛蟠款待酒饭,自己在后廊下,隔着窗子,向里千言万语嘱托张德辉照管薛蟠。”“千言万语嘱托”,足见薛姨妈对薛蟠之爱, ““张德辉满口应承,”名字就可看出此人确实是德而辉的,所以“满口应承”,敢于承担如此“难责”, ““吃过饭告辞,又回说:"十四日是上好出行日期,大世兄即刻打点行李,雇下骡子,十四一早就长行了。"薛蟠喜之不尽,将此话告诉了薛姨妈。”“喜之不尽”,薛蟠离之心切,不但是因为柳湘莲之事,而且看出他对他妈他妹的情感之不重, ““薛姨妈便和宝钗香菱并两个老年的嬷嬷连日打点行装,”与他妈他妹他身边人对他的情感和cao心之重形成鲜明对比, ““派下薛蟠之乳父老苍头一名,当年谙事旧仆二名,外有薛蟠随身常使小厮二人,主仆一共六人,雇了三辆大车,单拉行李使物,又雇了四个长行骡子。”薛家确实算是一殷实之家,也足见孤苦伶仃的黛玉比宝钗不如太多, ““薛蟠自骑一匹家内养的铁青大走骡,外备一匹坐马。诸事完毕,薛姨妈宝钗等连夜劝戒之言,自不必备说。”薛蟠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至十三日,薛蟠先去辞了他舅舅,然后过来辞了贾宅诸人。贾珍等未免又有饯行之说,也不必细述。”贾珍等,正是前宝钗所言薛蟠所“倚仗和助兴的人”, ““至十四日一早,薛姨妈宝钗等直同薛蟠出了仪门,母女两个四只泪眼看他去了,方回来。”只讲姨妈和宝钗之泪,知道可以离开而“喜之不尽”的薛蟠的泪估计怎么也挤不出来的(XX注:男子成长需要时间(外人注:好借口!)),而宝钗虽然前面在某些看官看来可能对薛蟠要求有些“严苛”,但从此泪眼来看,宝钗对这个兄长也是很重感情的。” “好沉闷!”小戒皱眉道。 “排毒去吧。”小猴笑道。 “人之复杂,全由简单而起。”老沙道。 “阿弥陀佛,”小唐念道,“良药苦口,毒药伤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