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三章 红楼五十六 偏锋 一 (第2/3页)
是去想,当然句句都是有的,但是如果是与实践相结合,不但是想,而且去做,便知也许句句都值得推敲了, ““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这话重了,所以说是宝钗“坚定的立场”, ““把朱子都看虚浮了。”可见宝钗维护封建体制和思想的不容侵犯,对探春都毫不客气,哪怕她刚才刚展露其“铁腕手段”, ““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曹雪芹说话鬼,这里借朱子带出孔子,头脑精明而灵活的看官恐怕会意会出:“也许孔子或者被封建统治利用的孔子的某些部分有不少就是“虚”的呢?或者说,孔子是不错,但在当时,不能让孔子或借着孔子反而阻碍了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向前发展,而让孔子反而成了替罪羊,他老人家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大智慧者,如何能替后人想几千年的所有事情,特别是经济等等各方面的事情?最多只是一个大方向吧(XX注:什么意思,明明是宝钗说话), ““探春笑道:"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子书?”探春只是笑道,除了对宝钗的尊重,也是对宝钗这等僵化言论的隐隐不屑, ““当日《姬子》有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正是,虽然姬子杜撰,姬子言也杜撰,但全拥有岂不好?又不是没能力,又不是不可能,而且还是必需,否则,哪里会出现曹雪芹之后不久的国之不国的惨痛局面? ““宝钗笑道:"底下一句呢?"”这一笑却甚毒!(外人注:有这么严重?)显然,就算是杜撰,但“底下一句”显然全然否定了探春所讲的那四句!好不容易能有这样好的四句,却一句就全部否定了,如果说轻点,宝钗无疑象个书呆子,如果说重点,宝钗以文字治人甚至“杀人”,误人误国!(XX注:也许那最后一句是后人有谁加上去的呢?(外人注:啊!这想法却有意思!)) ““探春笑道:"如今只断章取意,”是断章取意,但如果取出来的这“意”是“好意”,那这断章取意实在是断得取得太好了! ““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骂我自己不成?"”探春是聪明的人,显然这里不是为了骂自己,而很可能是说宝钗你怎么骂人呢?(外人注:有吗?就算有,这意思也埋得很深吧),而且,姬子暗指儒家始祖周公,也许周公真是有前四句的意思,但是后人加上“后一句”后,便面目全非甚至颠倒过来了,至于为什么要加“后一句”,自然出自封建统治阶级自身的利益,(外人注:孔子就这样被利用了?) ““宝钗道:"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这倒是,但是明白这道理其实是如此容易,但真正去做真正让其去“值钱”却是如此之难?甚至只能如贾府如清朝一般,坐以待毙!犹如日后清朝被列强ling辱之时,有人如宝钗般在一旁“笑道”:世间万物皆兵器,我中华数亿人,定让汝数千几万杂种死无葬身之地!说此话容易,真正去做呢,至少花了阴风血雨仍然备受屈辱的一百年吧! ““难为你是个聪敏人,这些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也可惜迟了。"”只说,便可如圣人,不做,如何成事业?(XX笑注:你不是在说吗?(大白纸注:我不是在说空话废话或蠢话)) ““李纨笑道:"叫了人家来,不说正事,且你们对讲学问。"”李纨点题,多做点正事吧!当前最重要的不是学问,尤其不是“咬文嚼字”的“学问”,而是正事, ““宝钗道:"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是,确实“高”一层了,但事还是没做成,甚至事情就因此而没做成!甚至也连“小事”也没做成!(XX注:为何如此激动?(外人注:曹雪芹如果知道他之后发生了些什么事,恐怕还会激动一万倍!)) ““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市俗,很好,日后,清朝上千王爷爵爷便被那些国外那些“市俗”们逼得在“学问”的宫中自刎, ““三人只是取笑之谈,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曹雪芹心道:看懂没看懂就姑且看吧,我也不想也不能多说了,而当然,宝钗和探春自然不会因此而“较劲”,两人都是绝顶聪明的,探春如此想自然有她的道理,宝钗如此说却也许真能防止探春利欲熏心?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 ““探春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这是简单的算法, ““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这是实际的情况, ““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mama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mama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这是实际的情况下的实际的算法,贵在考虑得仔细周到,可行性极强! ““宝钗正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听如此说一则,便点一回头,”所以显然,不要大力责怪宝钗,曹雪芹文中行偏锋,虽然偏锋极其锋利,但都是偏锋一闪,而且闪得极快!用金蝉脱壳都完全不足以形容,所以,曹雪芹并非针对或冲着宝钗而来,宝钗也知道要有“产业”,但不能变成了纯粹的“商人”,否则就是“利欲熏心”、“自暴自弃”了,因为前面刚讲过jianian猾的买办, ““说完,便笑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探春精确算出该如何做,宝钗便能立即得知并肯定其具体效果, ““李纨笑道:"好主意。这果一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们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外人注:正是现代企业用人和激励制度的缩影,放权而专司其职,有奖金提成,去除冗余部门和人等(XX注:嗯?我怎么没碰到?我碰到的都是钱都尽量往老板或承包人口袋里装,然后下面的人得到的钱越少越好)) ““平儿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