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九章 红楼五十七 莫名其妙 四 (第2/2页)
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紫鹃自然不好说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坏话”,但黛玉是否自己清楚? ““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果然,紫鹃都很懂这个,意思是林黛玉将来就算嫁得公子王孙,但哪里还会有和宝玉这样的情感而在? ““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也丢在脖子后头了,”(外人注:可见男人的劣根性!(XX注:不就是喜新厌旧嘛(外人注:还有就是贪得无厌!(XX注:哦?那女人呢?(外人注:女人在这方面比男人强得多了!(XX注:也不能就此而言,看各个时代吧,各个时代不同吧(外人注:劣根性是没法变的!(XX注:那太监最好了?(外人注:无理取闹!)))))))) ““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这里仿佛说到了贾琏,但显然,这种事在当时是比较常见的,因为那时是绝对男权社会, ““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这里就明显在指宝钗,显然,紫鹃如此关心宝玉黛玉的事,自然隐隐的“情敌”也考虑得一清二楚,宝钗当然是首当其冲的,(外人注:你说这么清楚干什么?曹雪芹本来就想淡化这些的?(大白纸注:其实已经到越来越矛盾“贴近”甚至不久就会“激化”的程度,说说也无妨)) ““若是姑娘这样的人,”孤苦伶仃,说实话,对其真正最好的还真只有宝玉、紫鹃和贾母, ““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紫鹃看得非常清晰, ““所以说,拿主意要紧。”所以说紫鹃是一个实干家,无论是否有“为己”的成分在内,但显然是全力为黛玉考虑的,而且说得却真是大实话,黛玉处于情中,这方面的分析却真的未必如紫鹃这般清楚, ““姑娘是个明白人,”黛玉是极其明白,但这些方面却真的未必考虑到了,因为黛玉智慧甚高,却真是个少心机的人, ““岂不闻俗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这个黛玉却是明白的, ““黛玉听了,便说道:"这丫头今儿不疯了?”直接触动黛玉的核心,黛玉听了一震动之余,当然不能在丫环面前讨论这些“心机”, ““怎么去了几日,忽然变了一个人。”(外人注:紫鹃是默不作声发闷财,对这个最关键的心机却真的看得明白,但她看得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斗”得赢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明儿必回老太太退回去,我不敢要你了。"”黛玉虽然听得明白,但显然她是很厌烦这些“心机”的,她的葬花辞也表明她是很明白这些的,但她是极清纯的女儿,所以就算真如花被葬,或真如花随水流,也不能去用这些心机,只不过在宝玉面前吃醋来表明她心迹而已,更何况,紫鹃说得很清楚,她实在身后除了贾母,没有任何人,而且贾母在这事上还是起初处于不赞同的态度的, ““紫鹃笑道:"我说的是好话,不过叫你心里留神,”紫鹃也一定看出黛玉成日里忧伤,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这样下去对黛玉当然是极不利的,所以这里很明显是给黛玉在支招,就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先一定要“拿住”贾母,哪怕是如这样借宝玉去间接“逼一逼”贾母呢?(XX注:额,好复杂) ““并没叫你去为非作歹,”恐怕紫鹃先前的意思就是稍微“为非作歹”又如何?而且这句话另一个明显之意就是紫鹃是希望黛玉去主动出击,目的是在老太太身体健康的时候,把和宝玉的事“定”下来(外人注:说得何其明白也) ““何苦回老太太,叫我吃了亏,又有何好处?"说着,竟自睡了。”紫鹃这里不但有些心灰,甚至也有些来气了,当然不能当着黛玉表示,所以只能“竟自睡了”, ““黛玉听了这话,口内虽如此说,心内未尝不伤感,”黛玉其实当然完全听明白, ““待他睡了,便直泣了一夜,至天明方打了一个盹儿。”所以黛玉之忧伤绝不是平白之忧伤,她实在是无力对抗这些外面因素,而又不想违自己之心去使紫鹃所言的“心计”,也就是说,黛玉“只剩”和宝玉的相互的真情和深情了!所以黛玉葬花辞中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有其“深意”的, ““次日勉强盥漱了,吃了些燕窝粥,”如此而言,就算有燕窝,又能怎样? ““便有贾母等亲来看视了,又嘱咐了许多话。”紫鹃的话自然没错,贾母是真心非常疼爱自己最疼爱的女儿贾敏的孤女黛玉的。” “这不是莫名其妙,而是要名其妙了!”小戒叹道。 “现实总是残酷的,尤其在那个时代。”小猴道。 “曹施主不是在写浪漫爱情故事,虽然有浪漫甚至浪漫至极,但是真实和现实不但绝不能忽略,更是决定性!”老沙道。 “这还是老沙吗?”小戒不由张大眼瞪着老沙。 “真实之极,也艺术至极!”小唐道。 “小唐说得没错!”小戒心想,“要这两者都达到,而且都达到至极,何其难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