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二百五十七章 红楼六十四 笑与泪 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七章 红楼六十四 笑与泪 二 (第1/3页)

    ““只见写道: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西施与东施对比,西施一代倾城不错,但落得个宫内空自孤苦回忆的结局,东施效颦丑吗,头白还能在溪边浣纱,到底哪个一生过得更惬意或说甚至更象一个人呢?这里很明显,黛玉与西施在心境上何其相似!有人可能会问,不是还有宝玉吗,宝玉前面说了如此多的话似乎应该可以“保证”黛玉将来的“幸福”?但显然黛玉是通过一些“细节”之事了解她和宝玉将来的困难重重,所以才有此叹西施叹己,甚至可能都会产生如果自己活在贾府之外,甚至可能会更幸福的想法!而且,这里隐藏的一个意思大概是如果年华老去,容颜还能留住吗,

    ““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这里虞姬被四面重围,十面埋伏,不由想到黛玉何尝不是如此,虞姬空有项羽一人相爱,而黛玉岂不也是空有宝玉一人相爱?而十面埋伏到底是些什么,以黛玉之聪明之极敏感之极,自然这些天她已经看了出来,(外人注:而甚至黥彭又是暗指谁,甚至在咒其“他年醢”?(XX注:这么复杂?))而如果“外指”的话,当然更倾向于指向宫中的元春贵妃,这宫中的争宠争风、派系斗争那更是赤裸裸地勾心斗角甚至血雨腥风的!

    ““明妃,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王昭君外嫁匈奴,汉元帝临行时知王昭君美貌,杀画工,而探春本实乃可能挽救贾府的管理之人,但仍然可能由于嫉妒或其他利益等原因而被逼嫁往外族,虽是王族,但贾府从此彻底垮塌,逼探春之人也许也最终送了卿卿性命,

    ““绿珠,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孙秀强索石崇爱妾绿珠,不得,要杀石崇,绿珠殉情,这里如果“影射”的话,似乎前文中看不出有任何一人会有这等“遭遇”,但细细一想,也许孤独清高的妙玉最有可能被权贵逼索的可能!而石崇又是指谁,显然如果真是这样,后文应该有虽然自称槛外人,但其实情根尘缘都未净的妙玉当有此“石崇”,

    ““红拂,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这里红拂女难有所指,如果非要有“影射”的话,过程类似尤三姐,慧眼识如李靖般的柳湘莲,但结局两人却大相径庭,

    ““宝玉看了,赞不绝口,又说道:"meimei这诗恰好只做了五首,何不就命曰《五美吟》。"”这五美,如果真是暗指黛玉、元妃、探春、妙玉和尤三姐,则是极具五种完全不同性格、气质、经历、相貌的又极典型突出的五位女子!

    ““于是不容分说,便提笔写在后面。”显然宝玉深深叹服,

    ““宝钗亦说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宝钗此评甚是精到,虽然如何“善翻古人之意”仍未说明,而且也许并不是“善翻”,而本就是自己本义,但落为第二义,则不算得好诗,这却是相当正确的,

    ““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这里挑出这两句来,与黛玉所做一对比,不得不说,黛玉从女子的身份和心理来写明妃的诗,显然更符合明妃的心理!

    ““今日林meimei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显然,宝钗对黛玉的诗也是很肯定的,

    ““仍欲往下说时,只见有人回道:"琏二爷回来了。适才外间传说,往东府里去了好一会了,想必就回来的。"”好,大戏的主角都一一亮场,

    ““宝玉听了,连忙起身,迎至大门以内等待。恰好贾琏自外下马进来。于是宝玉先迎着贾琏跪下,口中给贾母王夫人等请了安,又给贾琏请了安。二人携手走了进来。”自然礼仪如此,

    ““只见李纨、凤姐、宝钗、黛玉、迎、探、惜等早在中堂等候,一一相见已毕。因听贾琏说道:"老太太明日一早到家,一路身体甚好。今日先打发了我来回家看视,明日五更,仍要出城迎接。"说毕,众人又问了些路途的景况。因贾琏是远归,遂大家别过,让贾琏回房歇息。一宿晚景,不必细述。”后面有更要细述的,

    ““至次日饭时前后,果见贾母王夫人等到来。众人接见已毕,略坐了一坐,吃了一杯茶,便领了王夫人等人过宁府中来。只听见里面哭声震天,却是贾赦贾琏送贾母到家即过这边来了。当下贾母进入里面,早有贾赦贾琏率领族中人哭着迎了出来。他父子一边一个挽了贾母,走至灵前,又有贾珍贾蓉跪着扑入贾母怀中痛哭。”好个扑入贾母怀中痛哭,

    ““贾母暮年人,见此光景,亦搂了珍蓉等痛哭不已。贾赦贾琏在旁苦劝,方略略止住。又转至灵右,见了尤氏婆媳,不免又相持大痛一场。哭毕,众人方上前一一请安问好。贾珍因贾母才回家来,未得歇息,坐在此间,看着未免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