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二百六十三章 红楼六十六 自然 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三章 红楼六十六 自然 二 (第1/3页)

    ““是日一早出城,就奔平安州大道,晓行夜住,渴饮饥餐。”(XX注:可见古代交通落后)

    ““方走了三日,那日正走之间,顶头来了一群驮子,内中一夥,主仆十来骑马,走的近来一看,不是别人,竟是薛蟠和柳湘莲来了。”出其不意,又要在情理之中,

    ““贾琏深为奇怪,”贾琏定以为走累了,出现了幻觉,

    ““忙伸马迎了上来,大家一齐相见,说些别后寒温,大家便入酒店歇下,叙谈叙谈。”按部就班,待会再细谈,

    ““贾琏因笑说:"闹过之后,我们忙着请你两个和解,谁知柳兄踪迹全无。”贾琏真这样想过?不过是客套话或“规矩话”,

    ““怎么你两个今日倒在一处了?"”(XX注:莫非薛蟠被打上瘾了?(外人注:...))

    ““薛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天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劫去。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的性命。”所以说柳二郎是个人物,他只是就事论事,绝非要将某人往死里整的小人(XX注:为什么取个柳湘莲的名字?(外人注:怎么,不允许啊))

    ““我谢他又不受,”薛蟠也非绝对小人,这里的“谢”应该是真心实意,

    ““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弟兄,如今一路进京。”可能有人会奇怪,这两人怎会结拜兄弟,大不了柳湘莲接受感谢然后离开罢了,但显然,薛蟠是真心感激,柳湘莲何等聪明的人,正好趁此机会化解前仇,同时也化解了薛蟠的“非分之想”,再则一定也由此事见到薛蟠“爷们”的一面,于是结拜兄弟,至于是不是薛蟠所说的是什么“生死”兄弟,那倒完全不一定,

    ““从此后我们是亲弟亲兄一般。”显然,这事薛蟠更为“主动”,

    ““到前面岔口上分路,他就分路往南二百里有他一个姑妈,他去望候望候。我先进京去安置了我的事,然后给他寻一所宅子,寻一门好亲事,大家过起来。"”如何?薛蟠这次于柳湘莲的事上是彻底改过来了,而且凑巧提到“好亲事”的事,应该是两人喝酒喝到兴致上聊出来的,

    ““贾琏听了道:"原来如此,倒教我们悬了几日心。"因又听道寻亲,又忙说道:"我正有一门好亲事堪配二弟。"说着,便将自己娶尤氏,如今又要发嫁小姨一节说了出来,”这才真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只是福祸相倚,此事中间有甚多的“伏点”甚至是“爆发点”,尚不知是福是祸,

    ““只不说尤三姐自择之语。”如何?柳湘莲要是知道自己是被尤三姐“选中”,定会皱起眉来,

    ““又嘱薛蟠且不可告诉家里,等生了儿子,自然是知道的。”贾琏也想将柳湘莲和尤三姐来个“暗渡陈仓”,同时自然要求薛蟠为其和尤二姐“保密”,而且说到“生了儿子”,显然,贾琏正好无子,如果尤二姐能生了儿子,太太老太太们应该自然愿意,甚至尤二姐的“地位”还真可能会高过凤姐(XX注:他怎么知道一定是生儿子?(外人注:...))

    ““薛蟠听了大喜,说:"早该如此,这都是舍表妹之过。"”薛蟠称凤姐儿为表妹,虽然怪怪的,但凤姐儿却真是他亲表妹,(XX注:凤姐自然也是宝钗的亲表姐(外人注:...)),而早该如此,自然是“怪”凤姐儿平时“管”得太严,

    ““湘莲忙笑说:"你又忘情了,还不住口。"”从这句话便可知,湘莲已经完全“掌握”薛蟠,薛蟠能遇到柳湘莲也算是幸运,这个“忘情”自然是薛蟠又露出以往“纵情”嘴脸,

    ““薛蟠忙止住不语,便说:"既是这等,这门亲事定要做的。"”薛蟠果然听话,或者说果然改过不少,宝钗前面那些薛蟠需吃些教训的话果然很正确,

    ““湘莲道:"我本有愿,定要一个绝色的女子。”湘莲所谓没读过什么书,而且本身又所谓风liu标致,这种想法是极其正常的,但有一句话他没讲,就是柳湘莲是比较厌恶如薛蟠如贾珍甚至如贾琏以往那般行为的,所以才独与宝玉好,所以,自然,对尤三姐的过往一定不会不在乎,甚至是十分介意,贾琏隐瞒这一段,甚至隐瞒尤三姐是“东府宁府”的人,必将埋下一颗大地雷,

    ““如今既是贵昆仲高谊,顾不得许多了,任凭裁夺,我无不从命。"”“顾不得许多”,这话却很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看来前言说如果贾琏给湘莲提亲会吃闭门羹的话要小小地收回(XX注:哈哈(外人注:你笑什么)),但这里有柳湘莲与薛蟠都结拜兄弟之事,而且贾琏主动提起此事,柳湘莲冲着结拜兄弟和结拜兄弟的兄弟份上,甚至连“绝色女子”都不在乎了,也看出柳湘莲之豪情,

    ““贾琏笑道:"如今口说无凭,等柳兄一见,便知我这内娣的品貌是古今有一无二的了。"”这话却相当不假,按兴儿的说法,能与林黛玉容貌身段相似,用“古今有一无二”也不过份(XX注:反正那时的“古今”没照片,那时的“古时”怎样也不知道(外人注:...))

    ““湘莲听了大喜,说:"既如此说,等弟探过姑娘,不过月中就进京的,那时再定如何?"”湘莲的唯一标准似乎几乎就是“绝色”,所以大喜,但贾琏隐瞒的事显然也是甚至更是柳湘莲“在乎”的事,

    ““贾琏笑道:"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柳兄。你乃是萍踪浪迹,倘然淹滞不归,岂不误了人家。须得留一定礼。"”难怪贾赦让贾琏去办事,贾琏办事考虑得还是比较周全,还是比较稳妥,(外人注:当然,和鲍二家的做事还有不止两个望风的(XX注:...))

    ““湘莲道:"大丈夫岂有失信之理。小弟素系寒贫,况且客中,何能有定礼。"薛蟠道:"我这里现成,就备一分二哥带去。"贾琏笑道:"也不用金帛之礼,须是柳兄亲身自有之物,不论物之贵贱,不过我带去取信耳。"湘莲道:"既如此说,弟无别物,此剑防身,不能解下。囊中尚有一把鸳鸯剑,乃吾家传代之宝,弟也不敢擅用,只随身收藏而已。贾兄请拿去为定。弟纵系水流花落之性,然亦断不舍此剑者。"说毕,大家又饮了几杯,方各自上马,作别起程。”这送礼物都费了这么多文字和口舌,曹雪芹只是为了说明:这剑可不是我借给尤三姐的,也不是柳湘莲直接借给尤三姐的,实在是贾琏要信物,最后说着说着才“不得不”说到这“鸳鸯剑”的,所以日后如果因为这剑出了事,与这里实在没有直接的关系,

    ““正是: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显然不吉利的话,这三位包括提到的尤二姐尤三姐果然都是各自奔“前程”,

    ““且说贾琏一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