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二百六十三章 红楼六十六 自然 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三章 红楼六十六 自然 二 (第3/3页)

还道好事喜事来了,

    ““湘莲只作揖称老伯母,自称晚生,贾琏听了诧异。”毫不客气,

    ““吃茶之间,湘莲便说:"客中偶然忙促,谁知家姑母于四月间订了弟妇,使弟无言可回。若从了老兄背了姑母,似非合理。若系金帛之订,弟不敢索取,但此剑系祖父所遗,请仍赐回为幸。"”理由却也客气,

    ““贾琏听了,便不自在,还说:"定者,定也。原怕反悔所以为定。岂有婚姻之事,出入随意的?还要斟酌。"”贾琏自然不满,这事关系可谓重大,因为尤三姐对柳湘莲痴情是明摆在那的,心想就算说的是真的,也要把那边亲退了就这边的,

    ““湘莲笑道:"虽如此说,弟愿领责领罚,然此事断不敢从命。"”这是柳湘莲,什么时候和别人罗嗦过?

    ““贾琏还要饶舌,湘莲便起身说:"请兄外坐一叙,此处不便。"”饶舌,起身,两个完全相反的动作,

    ““那尤三姐在房明明听见。”尤三姐听得柳湘莲来,自然会过来偷看和偷听,

    ““好容易等了他来,今忽见反悔,便知他在贾府中得了消息,自然是嫌自己yin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尤三姐和柳湘莲一样聪明,可惜身处两境,

    ““今若容他出去和贾琏说退亲,料那贾琏必无法可处,自己岂不无趣。”尤三姐也知道柳湘莲是要和贾琏出去直接说退亲之事,

    ““一听贾琏要同他出去,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内,”尤三姐和柳湘莲的性格着实相当相似!“最是冷面冷心的,差不多的人,都无情无义”,只不过这里尤三姐是要对自己“冷面冷心”“无情无义”了!

    ““出来便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泪如雨下,心碎至此!实如心中已血如雨下!

    ““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这决绝!(XX注:剑够利!(外人注:...))

    ““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芳灵蕙性,渺渺冥冥,不知那边去了。”一句话,一缕香魂一腔灵性,飘渺离身!

    ““当下唬得众人急救不迭。尤老一面嚎哭,一面又骂湘莲。贾琏忙揪住湘莲,命人捆了送官。”且看众人反应,自然是乱得炸了锅,

    ““尤二姐忙止泪反劝贾琏:"你太多事,人家并没威逼他死,是他自寻短见。你便送他到官,又有何益,反觉生事出丑。不如放他去罢,岂不省事。"”尤二姐一句“岂不省事”,已觉心空,

    ““贾琏此时也没了主意,便放了手命湘莲快去。湘莲反不动身,泣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敬,可敬。"”可见这一刹那给予柳湘莲的震憾!与柳湘莲原本对尤三姐的想象完全从“地狱”到了“天堂”!(XX注:也许柳湘莲只是想逃脱而故意这样说?(外人注:这话本不该出自人类之口(XX注:...)))柳湘莲完全从自身想象出发去想象和“判断”和给尤三姐“下结论”,而他其实之前还根本没有见过尤三姐,而突然见到尤三姐的面时,恐怕至少已经推翻了一半他的想法,(XX注:绝色?(外人注:是又怎样?)),而尤三姐的这种决然的举动更超脱于似乎已经很“决然”的柳湘莲,此时,恐怕自卑的会是柳湘莲了,自卑后才真正知道尤三姐对其感情之深,深到能当即付出性命(外人注:不可模仿!),而一刹那已经不能挽回,一瞬间从地狱到天堂,再到十八层地狱,自然是追悔莫及,

    ““湘莲反扶尸大哭一场。等买了棺木,眼见入殓,又俯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柳湘莲知道不但这次后悔莫及,而且之后都不太可能遇到尤三姐这样的,所以这种追悔莫及是比较彻底的,

    ““出门无所之,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原来尤三姐这样标致,又这等刚烈,自悔不及。”正是如此!曹雪芹很写实,柳湘莲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没见过尤三姐就下了一切的判断和决定,但见面后,首先感到的是“这样标致”!可能已经超过他对“绝色”的标准,而这样“刚烈”,不但容貌,她的人性也完全深入柳湘莲之心,同时,也极强烈地感到了尤三姐对其的几乎无比的痴情,而此时,那些所谓以往的“污点”已经被柳湘莲“自然”地化为一种“外在”而飘走,当然,此时,尤三姐也飘走了,

    ““正走之间,只见薛蟠的小厮寻他家去,那湘莲只管出神。那小厮带他到新房之中,十分齐整。忽听环珮叮当,尤三姐从外而入,”曹雪芹笔法,

    ““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向柳湘莲泣道:"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妾不忍一别,故来一会,从此再不能相见矣。"说着便走。”尤三姐原来只是一个“开始”!那“一干情鬼”也许稍后便陆续而来!

    ““湘莲不舍,忙欲上来拉住问时,那尤三姐便说:"来自情天,去由情地。前生误被情惑,今既耻情而觉,与君两无干涉。"说毕,一阵香风,无踪无影去了。”很好,这就是“自然”,“误被情惑,耻情而觉”已经说得非常明白(XX注:如果柳湘莲先看见了尤三姐呢,如果尤三姐出来没有立即自刎呢,如果尤三姐自刎没死呢?(外人注:...历史没有如果(XX注:...)))

    ““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请注意,红楼梦中,此道士一直“旁观”,

    ““湘莲便起身稽首相问:"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此等俗语,在此特时特地,已成“醒语”,

    ““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醒语碰到此时此地的柳湘莲,自然便“悟”,柳湘莲定会以此“"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认为:“我还系在何方呢,我还系着何人呢,这里又是哪里呢,我又是谁呢?我这一二十几年不过是暂时到这来歇歇脚罢了,于是,要赶路啦!”

    ““后回便见──”,鸳鸯剑三字,本是天造地设的鸳鸯,但剑当其中,成了鸳剑鸯,后回便见,见什么,见证这虽然惨烈,但其实不过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顺其自然?”小戒皱眉道。

    “自然而然,”小猴道,“连曹雪芹都阻挡不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老沙道。

    “花非花,物非物,情天恨地人离去。”小唐道。

    “小唐干嘛呢?”小戒愣了半天,“动了凡心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