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七章 红楼七十五 果然 二 (第1/3页)
““尤氏等遂辞了李纨,往贾母这边来。贾母歪在榻上,王夫人说甄家因何获罪,如今抄没了家产,回京治罪等语。”因何?“等语”中还有其他“语”吗? ““贾母听了正不自在,”这不自在恐怕也是有诸多感慨,联想到贾府应该也是有的, ““恰好见他姊妹来了,因问:"从那里来的?可知凤姐妯娌两个的病今日怎样?"尤氏等忙回道:"今日都好些。"” ““贾母点头叹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显然是兔死狐悲,而“别管人家的事”恐怕也包含自己帮不了他们忙的意思, ““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贾母的这句话“成功”“顺利”“高效”地承上启下了甄家被抄以及“内部抄检”大观园之事(外人注:抄检大观园只是预演?),而且同时要问的是,这样的中秋不知道之后还能有没有,而且这里恐怕又要花费不少,如果从另一角度来说,竟似象在贾府的伤口上撒盐,虽然这伤口如同贾府常说的“折了胳膊袖里藏”, ““王夫人笑道:"都已预备下了。不知老太太拣那里好,只是园里空,夜晚风冷。"贾母笑道:"多穿两件衣服何妨,那里正是赏月的地方,岂可倒不去的。"”天已凉,恐怕贾府的“天气”也开始“凉”了,(XX注:...有些照应现在?(外人注:巧合而已)) ““说话之间,早有媳妇丫鬟们抬过饭桌来,王夫人尤氏等忙上来放箸捧饭。贾母见自己的几色菜已摆完,另有两大捧盒内捧了几色菜来,便知是各房另外孝敬的旧规矩。”孝敬是孝敬,但说白了就是浪费, ““贾母因问:"都是些什么?上几次我就吩咐,如今可以把这些蠲了罢,你们还不听。如今比不得在先辐辏的时光了。"”请注意此话!显然与甄家被抄有关,而且甄家被抄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这样“穷”了, ““鸳鸯忙道:"我说过几次,都不听,也只罢了。"”当然,怕贾母讲的是客气话,而且孝敬贾府的最重要人物,“何乐而不为”呢, ““王夫人笑道:"不过都是家常东西。”确实是家常东西,只不过比如一样小菜可能要好几只鸡鸭来配, ““今日我吃斋没有别的。那些面筋豆腐老太太又不大甚爱吃,只拣了一样椒油莼虀酱来。"”尤其是这种酱,加工可能更是复杂, ““贾母笑道:"这样正好,正想这个吃。"鸳鸯听说,便将碟子挪在跟前。宝琴一一的让了,方归坐。贾母便命探春来同吃。探春也都让过了,便和宝琴对面坐下。”这里的让了方归坐其实曹雪芹也不是“无意”写的,只是考虑一下方才所言,如若真的如甄家般被抄了家了,这大量的诸如“让了方归坐”的“礼”不知该如何“进行”(XX注:失物不失礼嘛(外人注:说得轻巧,你试想一下,贾府的哪些物没了会去除掉多少“礼”?也才会有贾母之前的破俗套)) ““待书忙去取了碗来。鸳鸯又指那几样菜道:"这两样看不出是什么东西来,”看不出来,可见配料之复杂, ““大老爷送来的。这一碗是鸡髓笋,是外头老爷送上来的。"”鸡髓笋,曹雪芹的意思已经非常明了,果然是些“家常东西”,用鸡髓来做配菜,这鸡的数量可要惊人了! ““一面说,一面就只将这碗笋送至桌上。贾母略尝了两点,便命:"将那两样着人送回去,就说我吃了。以后不必天天送,我想吃自然来要。"”贾母只是略尝了点,虽然这里受甄府被抄的刺激而再次强调不必天天送,但之前恐怕大多菜也只是略尝了点, ““媳妇们答应着,仍送过去,不在话下。贾母因问:"有稀饭吃些罢了。"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又指着"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rou给兰小子吃去。"”贾母最喜爱和看重的这几个小辈都在这些话中了, ““又向尤氏道:"我吃了,你就来吃了罢。"尤氏答应,待贾母漱口洗手毕,贾母便下地和王夫人说闲话行食。尤氏告坐。探春宝琴二人也起来了,笑道:"失陪,失陪。"尤氏笑道:"剩我一个人,大排桌的吃不惯。"”大排桌的,可见菜仍然不少, ““贾母笑道:"鸳鸯琥珀来趁势也吃些,又作了陪客。"尤氏笑道:"好,好,好,我正要说呢。"贾母笑道:"看着多多的人吃饭,最有趣的。"”这话有趣,(XX注:仿佛看着一群小鸡在吃食?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外人注:...这比喻)),当然,如果再“无情”地“推开”来去,将来还能看到这热闹有趣吗?恐怕换成另一个词就是“冷清凄凉”了, ““又指银蝶道:"这孩子也好,也来同你主子一块来吃,等你们离了我,再立规矩去。"尤氏道:"快过来,不必装假。"贾母负手看着取乐。”贾府的规矩即封建社会的规矩缩影,果然是相当多和严格的,果然很乐,(外人注:...这两个果然,是不是离得太近了点) ““因见伺候添饭的人手内捧着一碗下人的米饭,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饭,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如何?曹雪芹这里可谓花了相当笔墨说吃的“等级”,原来连饭都分了等级!(外人注:...呼吸的空气要不要也分等级?(XX注:当然,周围多建些园林就可以分了(外人注:...我是说这里的这几个(XX注:也可以,每人发不同级别的呼吸器(外人注:...)))) ““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鸳鸯的口语还真是丰富, ““王夫人忙回道:"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其实就一句话,别说菜了,连米都有问题了, ““贾母笑道:"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众人都笑起来。”这话正是凤姐儿及整个贾府早有的写照,贾母也许这个时候才真正体会和明白过来, ““鸳鸯道:"既这然,就去把三姑娘的饭拿来添也是一样,就这样笨。"”这饭的等级还分了好几等!(XX注:也不嫌麻烦?) ““尤氏笑道:"我这个就够了,也不用取去。"鸳鸯道:"你够了,我不会吃的。"”鸳鸯儿的强势也难免会有些体现在了这等级上,这是贾府的“惯性”,几乎人人难免的, ““地下的媳妇们听说,方忙着取去了。一时王夫人也去用饭,这里尤氏直陪贾母说话取笑。”不在饭下(外人注:...又来了,不过这次,还真准确...) ““到起更的时候,贾母说:"黑了,过去罢。"尤氏方告辞出来。走至大门前上了车,银蝶坐在车沿上。众媳妇放下帘子来,便带着小丫头们先直走过那边大门口等着去了。因二府之门相隔没有一箭之路,每日家常来往不必定要周备,况天黑夜晚之间回来的遭数更多,所以老嬷嬷带着小丫头,只几步便走了过来。两边大门上的人都到东西街口,早把行人断住。尤氏大车上也不用牲口,只用七八个小厮挽环拽轮,轻轻的便推拽过这边阶矶上来。于是众小厮退过狮子以外,众嬷嬷打起帘子,银蝶先下来,然后搀下尤氏来。”看起来是闲话,却也是艺术大师自然的节奏缓急,漂亮的过渡, ““大小七八个灯笼照的十分真切。”正为了引出这“真切”, ““尤氏因见两边狮子下放着四五辆大车,便知系来赴赌之人所乘,”如何,不是查赌吗?老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