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二章 红楼九七 欲哭无泪 五 (第1/2页)
““紫鹃看着不好了,连忙将雪雁等都叫进来看守,自己却来回贾母。”这都是比较严谨的描写实录, ““那知到了贾母上房,静悄悄的,只有两三个老mama和几个做粗活的丫头在那里看屋子呢。紫鹃因问道:“老太太呢?”那些人都说:“不知道。”紫鹃听这话诧异,遂到宝玉屋里去看,竟也无人。遂问屋里的丫头,也说不知。”正是此时插入宝玉和宝钗婚礼之事! ““紫鹃已知八九:“但这些人怎么竟这样狠毒冷淡!””这绝对是紫鹃说的话!“狠毒冷淡”四个字正是曹雪芹要借紫鹃之口让众看官明白这其中的“要诀”!前八十回和八十回后的原文中正是暗含“狠毒”和“冷谈”甚至应该是“冷酷”两词!而且几乎是狠毒之至,冷淡之极的!这才叫“一把辛酸泪”,这才叫“字字皆血”!这辛酸泪不要以为只是曹雪芹什么“老泪纵横”,而是红楼梦中人的各人物的泪恐怕更是各式各样的辛酸泪! ““又想到黛玉这几天竟连一个人问的也没有,越想越悲,索性激起一腔闷气来,一扭身便出来了。”这“越想越悲,索性激起一腔闷气来”其实已经暗含或明显是对当时冷血吃人的制度的一种“自发”的朦胧的背叛! ““自己想了一想:“今日倒要看看宝玉是何形状,看他见了我怎么样过的去!那一年我说了一句谎话,他就急病了,今日竟公然做出这件事来。可知天下男子之心真真是冰寒雪冷,令人切齿的!””这句话却正是紫鹃说出来的!即紫鹃绝对是黛玉的情感知己,而且几乎是贾府里除宝玉外唯一的一心维护黛玉的人,所以这里对“天下男子”的“感悟”正合紫鹃的不同其余大丫环的“大将风度”, ““一面走一面想,早已来到怡红院。只见院门虚掩,里面却又寂静的很。紫鹃忽然想到:“他要娶亲,自然是有新屋子的,但不知他这新屋子在何处?”正在那里徘徊瞻顾,看见墨雨飞跑,紫鹃便叫住他。”曹雪芹交待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几乎用足这种“旁观者”之笔, ““墨雨过来笑嘻嘻的道:“jiejie到这里做什么?”紫鹃道:“我听见宝二爷娶亲,我要来看看热闹儿,谁知不在这里。也不知是几儿?””这个借口说得非常自然而且当然滴水不漏,而且当然如果紫鹃连这个随口的借口儿都说不出的话,那她的智商也太次了, ““墨雨悄悄的道:“我这话只告诉jiejie,你可别告诉雪雁。他们上头吩咐了,连你们都不叫知道呢。”这里要么墨雨有些傻要么墨雨不知内情,不知道紫鹃是更不该告诉的,因为紫鹃是黛玉处的大丫环,而墨雨此话的出发点是紫鹃自然比雪雁更“能”保守秘密,所以才告诉紫鹃而且嘱咐其不要告诉雪雁的, ““就是今日夜里娶。那里是在这里?老爷派琏二爷另收拾了房子了。””请万千注意这里的“今日夜里娶”,而今日夜里恐怕正是黛玉回光返照之时!雪雁接下来也被叫走,也许屋内就只有黛玉一人,黛玉回光返照之时,她绝对是要走出去的,而如果写得比较“狠”的话,当让黛玉看见了宝玉和宝钗成亲的场面,然后…(XX注:然后什么?快说呀!(外人注:然后,恐怕会进一步“刺激”黛玉产生“不可思议”的“匪夷所思”的“幻觉”,而…(XX注:干什么?!都支支吾吾的!而什么呢!(大白纸注:而以为自己就是那树上即将凋落的花了!(XX注:…又是什么意思?!(外人注:且看下文吧!(XX注:…)))))) ““说着,又问:“jiejie有什么事么?””这句话便看出曹雪芹交待得仔细,即这个墨雨确实有些憨的,他确实不知道黛玉与这件事的厉害关系,而墨雨不过是一个小厮甚至是一个不太重要不太灵活的小厮,所以他不知道宝玉和黛玉之间的事也情有可原,所以墨雨这里“间接”担当了原来“傻大姐”做的事,因为如果都让傻大姐来说,便太过唐突或说太过假了,从而也知道曹雪芹写任何文字都是有都是遵循自己的内心的感觉的, ““紫鹃道:“没什么事,你去罢。”墨雨仍旧飞跑去了。”飞跑二字更说明墨雨是有些憨,而仔细回忆一下,墨雨正是第九回中在学堂里帮宝玉打架首先cao起“兵器”的小厮,所以也难怪如此,而这小小的也可算是“伏笔”从第九回“埋”到这,“伏线千里”也可见一斑了!而伏线只是一种说法,更重要的恐怕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对逻辑的严谨态度, ““紫鹃自己发了一回呆,忽然想起黛玉来,这时候还不知是死是活,”如何?黛玉还不知是死是活,又请千万注意这里的再次“提示”或“暗示”,因为这句话显然是在说黛玉此时还并未死, ““因两泪汪汪,咬着牙,发狠道”,“两泪汪汪,咬着牙,发狠”这几个字非常形象!尤其是“两泪汪汪”,极其简洁又十分透心! ““:“宝玉!我看他明儿死了,你算是躲的过,不见了!你过了你那如心如意的事儿,拿什么脸来见我!””这些话果然是狠话!尤其是“躲的过”和“如心如意”,可见紫鹃也不能理解宝玉,那此时还剩谁能理解宝玉呢?除了黛玉还有何人?!如果连黛玉都不能理解宝玉,那红楼梦就算白写了!而后面那句“拿什么脸来见我”中的“见我”更是紫鹃悲恨到极点!也同时可见紫鹃与黛玉同心!即黛玉的事就是我紫鹃的事! ““一面哭一面走,呜呜咽咽的,自回去了。”想象一下这惨景,能不更替黛玉伤心和恨怀吗?! ““还未到潇湘馆,只见两个小丫头在门里往外探头探脑的,一眼看见紫鹃,那一个便嚷道:“那不是紫鹃jiejie来了吗!”紫鹃知道不好了,连忙摆手儿不叫嚷。”因为还未到夜里,所以黛玉此时自然仍在病情加重,(XX注:什么意思?夜里就好了?(外人注:忘了回光返照了?)) ““赶忙进来看时,只见黛玉肝火上炎,两颧红赤。紫鹃觉得不妥,叫了黛玉的奶妈王奶奶来,一看,他便大哭起来。这紫鹃因王奶奶有些年纪,可以仗个胆儿,谁知竟是个没主意的人,反倒把紫鹃弄的心里七上八下,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便命小丫头急忙去请。你道是谁?原来紫鹃想起李宫裁是个孀居,今日宝玉结亲,他自然回避;况且园中诸事,向系李纨料理,所以打发人去请他。李纨正在那里给贾兰改诗,冒冒失失的见一个丫头进来回说:“大奶奶!只怕林姑娘不好了!那里都哭呢。”李纨听了,吓了一大跳,也不及问了,连忙站起身来便走,素云碧月跟着。一头走着,一头落泪,想着:“姐妹在一处一场,更兼他那容貌才情,真是寡二少双,惟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竟这样小小的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这一大段话其实就是李纨过来即可,但明显显得太过罗嗦!曹雪芹绝不会如此浪费笔墨!所以,蠢才们篡改八十回后的原文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回数拖长,比如这里,情节上无可厚非,但文字上却大异曹雪芹,除了王奶奶来了哭以及李纨“回避”的文外,其余的文字尤其什么“改诗”以及那番感想统统都是可有可无的废文! ““一头想着,已走到潇湘馆的门口。里面却又寂然无声,李纨倒着起忙来:“想来必是已死,都哭过了,那衣衾装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