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五章 红楼一百一 水下的石头 四 (第1/2页)
““这里凤姐自己起来,正在梳洗,”果然是“该起来了”, ““忽见王夫人那边小丫头过来道:“太太说了,叫问二奶奶今日过舅太爷那边去不去?要去,说叫二奶奶同着宝二奶奶一路去呢。””前面刚提过王夫人,这里就来,而且这话里透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意思,正好顺承上一章所述,即王夫人为什么会“舍得”弃卒保帅,甚至会是主动地弃卒保帅?这里有一句极其重要的话:叫二奶奶同着宝二奶奶一路去!王夫人从与宝钗的交往当中已经深知宝钗之才!甚至可以说,宝钗已经深得王夫人之心!在王夫人心中,宝钗做事的效率和效果估计要比凤姐儿强不少!而王夫人此时就已经开始着手提升宝钗的实际地位了!凤姐儿前八十回对宝玉的婚姻是倾向于黛玉的,但主要原因甚至全部原因是因为看出贾母疼爱黛玉,从一个侧面也可证明贾母原来或说一直是支持宝玉和黛玉的婚姻的,宝钗虽然有能力,但也只在探春儿面前稍微有展露,探春儿不象宝钗儿,只是代理凤姐儿职务,便几乎是不遗余力地进行“整顿改革”,甚至革到凤姐儿头上了,凤姐儿看了难道不怕?恐怕一时用“心惊胆战”来形容都不过分,而宝钗儿作为当时派过去“辅助”探春儿的,不但不出什么主意,反而劝探春儿不要以“利”为中心,意思自然是要注意照顾要注意平衡贾府内的“关系”或说业已形成的“权力网”,平儿知道这些事,自然会如实告诉凤姐儿,凤姐儿听了,嘴上不说,心中自然有一个“定论”,即探春儿将来如果在贾府里有权或者能对贾府内部事务有影响力,凤姐儿和整个王家都会是首当其冲“受害”的,所以自然嫁得越远越好,而宝钗儿虽然有治理才能,但至少当时的表现绝不会对凤姐儿造成几乎任何利益和权力上的威胁,而宝钗儿当时考虑到了这一点没有呢?当然是考虑到了的,但是这也完全符合宝钗儿不出头的“特点”,所以就算考虑到了,也不能说宝钗儿当时就是怕凤姐儿会因此反对她和宝玉的婚事,怕她日后“夺权”,但是,当然,也不能说宝钗儿没有想到这一点,因为,宝钗一旦成为宝玉的媳妇后,宝钗就算“不想”执掌贾府现在和未来大权,当时的凤姐儿要出事的“事态”和无论是从亲情上还是对宝钗儿印象都已经佳到极点的王夫人定会在背后支持的“事实”,宝钗儿都几乎是“必将”会走向替代凤姐儿甚至将来替代王夫人,而成为王夫人的接班人,当然,同时也是王家最好的接班人,而凤姐儿再怎么聪明,也无论如何是想不到王夫人可能会有这些想法,而宝钗儿有没有这种想法呢?你完全不能说她有,但你也几乎完全不知道她心里到底想到没有,用另一句话说,宝钗儿是完全有可能想到了日后这些的,再说句大白话,宝钗几乎任何事都可能想到,但她可能没想到或者说当时感受不到的是,有些事她所要承受的代价和痛苦却是她之前可能想不到体会不到的,要说一眼可看出的宝钗儿没想到的就是夏金桂的言行和造成的后果,也就是说,对于夏金桂这种不按常理出牌又没有人能监管到她的人物,不但夏金桂对宝钗儿是免疫的,宝钗儿也是几乎丝毫拿夏金桂没办法的,由此也可见,宝钗是努力把自己的言行控制在一个别人还有自己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但这些言行的目的以及可能造成的结果甚至后果,宝钗很可能是知道的,但她却绝对不是直接造成者,但肯定是造成那些结果和后果的关键点甚至从某些程度上来说甚至是最关键点,宝钗厉害就厉害在通晓贾府内各种看起来“稳定”但实际上错综复杂的关系,她应该完全知道自己只要起一个很小的作用、用一个很小的力便可以达成类似蝴蝶效应的效应和效果,而她起的这些很小的作用和力是几乎完全符合“情理”但其“蝴蝶效应”却很可能是很放大的(XX注:蝴蝶效应?莫非曹雪芹那时就知道了?(外人注:何以见得?(XX注:宝钗在前八十回不是有个扑蝶的动作吗?(外人注:...你倒果然贼!是不是物理上的蝴蝶效应不知道,但,是事态和关系上的蝴蝶效应却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宝钗儿的扑蝶的动作并非要“嫁祸”给黛玉,因为这事没有什么“祸”可以嫁,而再但是,宝钗儿在情急之下“下意识”“潜意识”地只说出黛玉来,却“突发”地显露出一个问题,即宝钗儿为什么不叫出其余任何一个人呢,几乎可以说,宝钗儿当时至少是有“恶作剧”之心的,即让黛玉背负被贾芸小红误解之名,而如果宝钗儿不是情急之下,是绝对不会突然就叫出黛玉的名字来的,因为以宝钗儿的智商和情商,是完全知道这样叫可能会造成的对黛玉的不公平,所以,曹雪芹此笔看似无意,实际上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