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六章 红楼一百一 蝴蝶效应 五 (第3/3页)
,生者获福。所以我不得空儿来请老太太的安。””这里却突然提到半途暴去的“王子腾”,根据曹雪芹写鬼魂出没都是说一些“警告”之语,这里要么让看官们去“猜”这警告之语便是王子腾自己死得冤枉以及提醒众人注意大难要临头,要么就是蠢才们将这里王子腾鬼魂所说的话一删了之! ““却说凤姐素日最是厌恶这些事,自从昨夜见鬼,心中总只是疑疑惑惑的,如今听了大了这些话,不觉把素日的心性改了一半,已有三分信意,”这也是实录, ““便问大了道:“这散花菩萨是谁?他怎么就能避邪除鬼呢?”大了见问,便知他有些信意,说道:“奶奶要问这位菩萨,等我告诉你奶奶知道:这个散花菩萨,根基不浅,道行非常,生在西天大树园中。父母打柴为生。养下菩萨来,头长三角,眼横四目,身长八尺,两手拖地。父母说这是妖精,便弃在冰山背后了。谁知这山上有一个得道的老猢狲出来打食,看见菩萨顶上白气冲天,虎狼远避,知道来历非常,便抱回洞中抚养。谁知菩萨带了来的聪慧,禅也会谈,与猢狲天天谈道参禅,说的天花散漫。到了一千年后,便飞升了。至今山上犹见谈经之处,天花散漫,所求必灵,时常显圣,救人苦厄。因此世人才盖了庙,塑了像供奉着。””果然说得“天花散漫”, ““凤姐道:“这有什么凭据呢?””凤姐儿果然不大信这个,竟然问出什么“凭据”来, ““大了道:“奶奶又来搬驳了。一个佛爷可有什么凭据呢?就是撒谎,也不过哄一两个人罢咧,难道古往今来多少明白人都被他哄了不成?”这话却大含深意,“难道古往今来多少明白人都被他哄了不成”越看越象在说封建社会一两千年,都是被“哄”了, ““奶奶只想,惟有佛家香火历来不绝,他到底是祝国裕民,有些灵验,人才信服啊。””这里却也肯定了封建社会能存在这么久的一些个道理, ““凤姐听了,大有道理,因道:“既这么着,我明儿去试试。你庙里可有签?我去求一签。我心里的事,签上批的出来,我从此就信了。”要象凤姐儿如此信佛,显然是太过投机的, ““大了道:“我们的签最是灵的,明儿奶奶去求一签就知道了。”贾母道:“既这么着,索性等到后日初一,你再去求。”说着,大了吃了茶,到王夫人各房里去请了安,回去不提。”这签自然有其灵处,所以一百个签,每个签都会有数字切中当事人的某些心事,如果信如果参考之,倒也不妨是一种心理安慰, ““这里凤姐勉强扎挣着,到了初一清早,令人预备了车马,带着平儿并许多奴仆来至散花寺。大了带了众姑子接了进去,献茶后,便洗手至大殿上焚香。”很显然,这回都是重点在写凤姐儿,大幕所谓越拉越开! ““那凤姐儿也无心瞻仰圣像,一秉虔诚,磕了头,举起签筒,默默的将那见鬼之事并身体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才摇了三下,只听“唰”的一声,筒中撺出一支签来。”前面包括前八十回都没有讲到抽签之事,这里出来其实也符合曹雪芹写文的尽量不重复的艺术思维和手法, ““于是叩头拾起一看,只见写着“第三十三签:上上大吉”。大了忙查签薄看时,只见上面写着:“王熙凤衣锦还乡。””这却是极大的讽刺,“衣锦还乡”最重要的“还乡”二字,为什么会“还乡”,显然是被贾琏所休是被贾府彻底抛弃, ““凤姐一见这几个字,吃一大惊,忙问大了道:“古人也有叫王熙凤的么?””凤姐儿只在乎有同名者,却不能明白其余之意, ““大了笑道:“奶奶最是通今博古的,难道汉朝的王熙凤求官的这一段事也不晓得?”周瑞家的在旁笑道:“前年李先儿还说这一回书来着,我们还告诉他重着奶奶的名字,不许叫呢。””周瑞家的说的这番话,这种细节交待是非常细致的,非曹雪芹不能写出! ““凤姐笑道:“可是呢,我倒忘了。”说着,又瞧底下的,写的是: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很明显,这里的大幕已经几乎完全拉开,即凤姐儿的命运就是如此:离家二十年后被休回家,“蜂采百花成蜜后”更是道明凤姐儿为了王夫人cao劳一世,更将宝钗和宝玉如此“撮合”而成,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那是“为谁辛苦为谁甜”呢? ““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这里的重点恐怕是“婚再议”,即暗含“休”字, ““看完也不甚明白。”这也是曹雪芹的笔法,自然是看得明白的,只是当时不能相信而已, ““大了道:“奶奶大喜,这一签巧得很。奶奶自幼在这里长大,何曾回南京去过?如今老爷放了外任,或者接家眷去,随便回家,奶奶可不是‘衣锦还乡’了?”一面说,一面抄了个签经交与丫头。”自然要如此解释,才“皆大欢喜”, ““凤姐也半疑半信的。”凤姐儿果然是不信的,而且之前心中因为已有诸多疑心,所以当然不能信其所说, ““大了摆了斋来,凤姐只动了一动,放下了要走,又给了香银。大了苦留不住,只得让他走了。凤姐回至家中,见了贾母王夫人等,问起签来,命人一解,都欢喜非常:“或者老爷果有此心,咱们走一趟也好。”凤姐儿见人人这么说,也就信了,不在话下。”都没有料到贾府大难临头,而凤姐儿只是一个开端而已, ““却说宝玉这一日正睡午觉,醒来不见宝钗,正要问时,只见宝钗进来。宝玉问道:“那里去了,半日不见?”宝钗笑道:“我给凤jiejie瞧一回签。”宝玉听说,便问是怎么样的。宝钗把签帖念了一回,又道:“家中人人都说好的,据我看,这‘衣锦还乡’四字里头,还有缘故。后来再瞧罢了。””宝钗儿果然明白,而且前面是“笑道”,恐怕凤姐儿如果真是如此下场,应该正合甚至“完全”合宝钗之意之心了! ““宝玉道:“你又多疑了,妄解圣意。‘衣锦还乡’四字,从古至今都知道是好的,今儿你又偏生看出缘故来了。依你说,这‘衣锦还乡’还有什么别的解说?”宝钗正要解说,只见王夫人那边打发丫头过来请二奶奶,宝钗立刻过去。未知何事,下回分解。”果然,衣锦还乡,如果理解为只有“衣锦”还了乡,连命都没有来得还乡那可就大不好了!而最后突然王夫人来请宝钗,显然,正是合这一回“顺承”之意,即恐怕要正式揭晓宝钗儿“取代”凤姐儿之意了!” “蝴蝶效应果然小动静要出来大结果了!”小戒叹道。 “蝴蝶效应不但是宝钗,恐怕整个贾府整个红楼梦都被如此效应了!”小猴道。 “不但是蝴蝶轻轻一扇,恐怕正是当时如此美丽的外表下终有一天随着一丝风吹草动,便飞去无踪影了!”老沙道。 “阿弥陀佛!”小唐念道,“两千年的蝴蝶,终有效应的一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