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三百八十三章 红楼一百三 豁然开朗 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三章 红楼一百三 豁然开朗 五 (第2/2页)

之事,曹雪芹甚至会厌恶在红楼梦中提到!所以那些认为红楼梦中的“隐含”的政治斗争是红楼梦核心部分的人恐怕要失望了,曹雪芹对这种虽然“残酷”但“愚蠢至极”所谓“政治斗争”几乎一点兴致一点“向往”一点“揭密”的意思也没有,曹雪芹仍然不过是实录,这些不过是红楼梦不能缺少的内容也算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而已!只不过有些过于敏感的涉及到皇帝的词要么不说,要么说得比较隐晦罢了,而官场甚至包括太监,他都说得已经算是相当揭露,当然,也绝对不排除曹雪芹对皇族也说得相当揭露,只不过后期被人删改了这些敏感的字词而已!

    ““雨村原是个颖悟人,初听见“葫芦”两字,后闻“钗玉”一对,忽然想起甄士隐的事来,”果然是个“颖悟”之人!只想起这些来,却没想起办的葫芦案中对本是甄士隐之女英莲后为香菱的巨大伤害,可见其中包含对贾雨村的绝大讽刺!

    ““重复将那道士端详一回,见他容貌依然,便屏退从人,问道:“君家莫非甄老先生么?””“屏退众人”自然是心中有愧和有鬼,

    ““那道人微微笑道:“什么‘真’?什么‘假’?要知道‘真’即是‘假’,‘假’即是‘真’。””这里的“真即是假”几乎是曹雪芹在说当时封建社会之极度虚伪,而“假即是真”便几乎在说自己写的红楼梦是极度真实!

    ““雨村听说出“贾”字来,益发无疑,”贾雨村果然有“悟性”,上面这句话中竟然只听出一个“贾”姓来,当然,曹雪芹为了掩盖上面的真实含义,这里“虚晃一枪”也完全能理解,

    ““便从新施礼,道:“学生自蒙慨赠到都,托庇获隽公车,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飘举仙境。”这些狗屁客套话果然狗屁,什么“慨赠”?当初不是生怕甄士隐酒醒后反悔而连夜拿“赠”“逃”走吗?而说甄士隐什么“超悟尘凡,飘举仙境”,更是为自己开脱的无聊抬举,要不是想娶那个娇杏,哪里还会想到“感恩”甄家乃至甄士隐!

    ““学生虽溯洄思切,自念风尘俗吏,末由再睹仙颜,”好个“思切”,此时甄士隐会相信吗?正合甄士隐刚说的“真即是假”!贾雨村言这番话果然是“假语村言”!

    ““今何幸于此处相遇!求老仙翁指示愚蒙。倘荷不弃,京寓甚近,学生当得供奉,得以朝夕聆教。””这里更是说得假到不能再“真”了,竟然要颐养甄士隐天年了!可千万别让甄士隐恶心了吧!(XX注:如果甄士隐真的答应贾雨村的话会去让贾雨村“供奉”呢?(外人注:你以为都象你这般心思?甄士隐会去吗?贾雨村说出“供奉”二字来,明摆着就是知道甄士隐不会答应))

    ““那道人也站起来回礼,道:“我于蒲团之外,不知天地间尚有何物。适才尊官所言,贫道一概不解。”说毕依旧坐下。”这话已经表现出甄士隐心中的恶心了,即“我根本不知道你说的是些什么!你就别再恶心我了吧,你可真够假的了”!

    ““雨村复又心疑:“想去若非士隐,何貌言相似若此?”这里还在怀疑是不是甄士隐,足见贾雨村之俗!

    ““离别来十九载,面色如旧,必是修炼有成,未肯将前身说破。”好个修炼有成,不知道贾雨村认为的“修炼有成”是何意?(外人注:他如果知道修炼有成是何意,他早就醒悟了!)

    ““但我既遇恩公,又不可当面错过。看来不能以富贵动之,那妻女之私更不必说了。””这里看起来贾雨村真的好象很“诚心”,但仔细想想,却仍然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而已!即怪不得我,不是我不报恩,是别人不接受!所以我也能心安理得了!(XX注:这样说贾雨村是不是有些误解贾雨村,也许贾雨村真是这样想的呢?(外人就:想想贾雨村之后碰到英莲不但没有“应怜”反而恩将仇报,任其被薛蟠带走,便知贾雨村之虚伪到了极点了!(XX注:是吗?(外人注:贾雨村于当时尔虞我诈的官场中不但能混迹如此之久还能日益官运亨通,骗骗你简直跟玩一样的了!(XX注:额…好吧!我自叹不如好吧!)))))

    ““想罢,又道:“仙师既不肯说破前因,弟子于心何忍!”正要下礼,”这与之前办葫芦案、强抢扇子打死石呆子还不知做过多少坏事的贾雨村来说,简直判若两人!更可见贾雨村虚伪已经达到的“化境”!

    ““只见从人进来禀说:“天色将晚,快请渡河。”雨村正无主意,”贾雨村所谓也是“要面子”的人,才有这“正无主意”,而且曹雪芹也是为了“引出”甄士隐后一句话来,

    ““那道人道:“请尊官速登彼岸,见面有期,迟则风浪顿起。果蒙不弃,贫道他日尚在渡头候教。”说毕,仍合眼打坐。”这个伏笔却大!当然不是为了对红楼梦的情节有大的帮助,而是红楼梦由贾雨村甄士隐而起,自然最好也能由贾雨村甄士隐而终,所谓“假语村言假语村言”的贾雨村,“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的甄士隐,贾雨村和甄士隐作为红楼梦开头,而且作为整部红楼梦的一些核心喻意,然后再在以他们结尾,恐怕这正合曹雪芹的原意或说正合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心意,即最后所谓归为“举重若轻”,将红楼梦上百回用前所未有将来也未必有的力量举起来,最后再轻轻放下,哪怕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雨村无奈,只得辞了道人出庙。正要过渡,只见一人飞奔而来。未知何人,下回分解。”这“飞奔一人”也是非常吸引人的“下回分解”,而且此时,整部红楼梦恐怕也正是如这里,飞奔向其结局!”

    “要豁然开朗还真是很难啊!”小戒看完由衷地道,“说是说豁然开朗,但恐怕只是说红楼梦豁然开朗,而所有看的人想豁然开朗恐怕还有不少难度!”

    “是啊,豁不出去啊!”小猴哈哈道!

    “小猴又在狂妄了!”小戒暗笑道。

    “不豁然,那就开朗吧,”老沙呵呵笑道,“也算没白看。”

    “善哉,善哉,”小唐也笑道,“我佛慈悲,普渡众生!”

    “嘿嘿,”小戒窃笑道,“小唐开朗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