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红楼108 捉迷藏 十二 (第2/2页)
说:“也有名儿了,这叫‘刘阮入天台’。”李纹便接着说了个“二士入桃源”。下手儿便是李纨,说道:“‘寻得桃花好避秦’。”大家又喝了一口。”这里又是山啊,又是天啊,又是花丛啊,又是桃源啊,好一副老了要成仙的模样!但是!真的是且“稍安勿躁”,否则,也许真是“小看”了与曹雪芹同时代的某些人,甚至是这里的“蠢才们”!(外人注:怎么了?虽然我也觉得哪里不太对,却又不知道到底不对在哪?)且,容我“细细”想来,细细道来吧!当然,之前确实是蠢才们所做,而且内容也只有蠢才们才能写得出,本来以为这个“行令”也会是蠢才们的延续!甚至开头如宝玉和鸳鸯,鸳鸯和贾母的“捉迷藏”也可以算是蠢才们的蠢才延续,本来以为这行令也是,甚至开头也觉得与红楼梦内容毫无干系而只是东施效颦前八十回的行令儿,但看到中间却突然觉得这其中也许很有甚至是大有深意!(外人注:哦?),首先,这令的词虽然与红楼梦人物即与红楼梦内容无关,但其中的表述,特别是连续好几个“令”的表述都“整齐”甚至“飘逸”甚至蛮有“厚度”,便令人不得不有些诧异甚至称奇了!所以其次,也许写令的这个人是蠢才们特地“请”来的专门做这个令的,因为以蠢才们之小儿兼小人之“才”,这个“令”恐怕也会是死xue,于是不得不请人来写这个令,而这个人就是令人感到奇异甚至非常奇异的人!因为他“恰巧”也许不是和蠢才们一路甚至与蠢才们截然相反的人!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蠢才们无才,但却是某些权势之人的狗腿子,这令做不出,他们便可以借这权势“请”或者是直接“让”当朝的真正的文士来做,虽然这些文士没有曹雪芹之才,也不一定就崇拜曹雪芹和红楼梦,但将曹雪芹和这些蠢才们做一下简单的“对比”他们还是能对比出来哪个是真正有才甚至是伟大而哪个更龌龊猥琐的,更说不定这个或这几个真正的文士,也许对曹雪芹对红楼梦或看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后,对曹雪芹和红楼梦非常钦佩和拜服!所以接下来,且把这些令单独拿出来“看看”!(外人注:妙啊!被这些蠢才们可憋坏了!不过这样说可要有些实据),“商山四皓”,秦始皇的四博士,汉高祖刘邦时期著名的隐士!这是不是在隐示被“请”或被强拖过来做这个令的人的身份和才学呢?所以做这个令的也许不止一人,当然也许可能只有一人,而以“商山四皓”自比,是不是又隐含以秦来比当时的清朝呢?至少,他们如此“暴力”和无耻地篡改糟塌红楼梦和曹雪芹,仅此一点,所谓大有秦风!而其中的隐士也暗含做此令的人在此环境在这些小人佞臣昏君下恨不能去做如商山四皓般的隐士!好!既然第一句就定下此基调,且看下面的各令,接着就是“临老入花丛”,这“临老”便可以是指做令之人年纪颇大,而“入花丛”,是没有想到这个时候能进入红楼梦这个“花丛”!也就是说他们(大白纸自注:权且以为做令或“参与”做令的人不止一人,而称为“他们”吧),他们临老甚至以为来日不多时,还能看到这样的象进入了“花丛”让他们耳目一新备感享受的红楼梦,因为,也许这些人因为这个原因才看到了红楼梦甚至是包括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完本的!而如果这一点成立,则他们是肯定极其欣赏钦佩甚至拜服红楼梦和曹雪芹的!而这个临老入花丛的另一个意思即是临老了在红楼梦中还能见到如此多美妙真实有才有性情的年轻女子,所谓真有枯木逢春的感觉!也足见红楼梦在当时真正的文人中的内心震憾是到了何种程度!(外人注:鼓掌!),而接下来的令是“将谓偷闲学少年”,正是顺接之前的“临老入花丛”,他们在当时的环境当时的制度下几乎僵死的内心和头脑在红楼梦中忍不住发出“将谓偷闲学少年”的感叹!犹如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这样看来,他们对红楼梦的夸赞赞颂仅凭这几句话便已经知其是何等发自肺腑!(外人注:再次鼓掌!)而接下来掷骰掷了“两个四,两个二”,却很可能是六个“二”或者两个“二”,夸赞惊叹红楼梦的同时,必然包含着对这些篡改红楼梦的人不屑甚至痛恨!于是,这里的“二”也可能是篡改红楼梦的蠢才们的人数,而且更可能是两个人或四个人,即两个“二”,还有两个“四”,是说还有两个是该“死”,或者说这两人既“二”又该“死”(外人注:奇妙啊!不过那时就有“二”的说法了吗?),而接下来的“刘阮入天台”更是惊世骇俗!刘阮原文是指刘晨、阮肇入山遇仙,也是和之前的类似“仙令”一脉相承,仅从这“一脉相承”的酒令就看出做令之人的不是一般地有才,而这在与红楼梦和曹雪芹的关系上似乎毫无关系毫无“破绽”,但刘姓和阮姓却和曹雪芹的关系是如此“扎眼”!阮籍的“狂”和刘伶的好酒,几乎是与曹雪芹“一脉相承”的!所以这句话竟然惊世骇俗或说骇人听闻地包含着“曹雪芹”三个字!而再回过头看前面的几个令:“商山四皓”、“临老入花丛”、“将谓偷闲学少年”在隐射自己的同时竟然也在“隐射”曹雪芹!即类似没想到当时还有曹雪芹这样的堪比商山四皓的“隐士”的意思,当然,而竟“射”得如此之准,后面这句“刘阮入天台”更是几乎将曹雪芹画出!堪称曹雪芹之知音甚至知己!绝非偶然!(外人注:赞啊赞!),接下来是“二士入桃源”,也许仍然在“描述”看红楼梦犹如“入桃源”!而二士之“二”,也许并无所指,当然不是指那个“二”,但也许是说做此令的人也许是两个人,因为前面的四个人似乎有些多,但当然也许不是实指数量,但做此令或知道做此令过程的友人却应该不止一人,接下来又是“寻得桃花好避秦”,这秦仍然可做当时的残害红楼梦之解,而寻得桃花来“避秦”,则可解释为虽然被逼来做此“伪令”,但且拿能看到红楼梦,能进入红楼梦如此之美妙的境界来回避一下来暂时忘掉一下这“暴秦”吧!下面还有令,且先到这吧!” 小戒愣了老半天,突然道:“到底谁在捉谁的迷藏?” “妙啊妙啊,”小猴连连摇头笑叹道,“繁花似锦如还能繁花似妙,则真是妙不可言哪!” “果然妙!八十回后难得的回味余香四溢!”老沙也连连叹道! “菩提花开之妙,在于以心灵浇灌而开!”小唐说着眼中湿润而道!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