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474章 红楼110 悲与恶 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4章 红楼110 悲与恶 十三 (第2/2页)

利益”由于“金钱”的关系!

    ““别打量什么穿孝守灵就算了大事了,不过混过几天就是了。看见那些人张罗不开,就插个手儿,也未为不可。这也是公事,大家都该出力的。”这里也充分展现了李纨的“明”和“善”,

    ““那些素服李纨的人”,这里的“素服”,几乎在说这些人是“表面服”凤姐,“心中不服”凤姐儿,但对李纨的为人却是心服的,虽然不能就是说“以德服人”,但是想以“无德”来“服”人,那真是天方夜谭了!

    ““都答应着说:“大奶奶说的很是,我们也不敢那么着。”李纨说的话还有效果,至少可以不让凤姐儿“提前”“累死”了!

    ““只听见鸳鸯jiejie们的口话儿,好象怪琏二奶奶的似的。””这是下人们的“手法”甚至是惯用手法,即立即转嫁到别人身上,而且这里提出鸳鸯来,也正是让看官们想知道的,因为鸳鸯虽然之前埋怨甚至深深埋怨过凤姐儿,但鸳鸯儿绝非赵姨娘那样的糊涂人!而这里,正是曹雪芹要交待或说想交待鸳鸯儿的时候!即说白了,这里还是要为鸳鸯儿“正名”以及要交待鸳鸯儿的事了!这也正是曹雪芹写到后面几乎应该是信手拈来的极其自然的几乎毫不留痕迹的“交待之法”!

    ““李纨道:“就是鸳鸯,我也告诉过他。我说琏二奶奶并不是在老太太的事上不用心,只是银子钱都不在他手里,叫他巧媳妇还作的上没米的粥来吗?如今鸳鸯也知道了,所以也不怪他了。”如何?这里除了为鸳鸯儿正名,而且再次“明说”银子不在她手里,那当然只能在王夫人手里!

    而鸳鸯儿之前这一点恐怕也是明白的,她不明白的是凤姐儿为什么不能从王夫人那要到银子!

    而李纨接下来的这句话却恐怕彻底让鸳鸯儿明白了,即“叫他巧媳妇还作的上没米的粥来吗?”,即原来是王夫人不发银子!那为什么发不出银子,这不就更一目了然了吗!

    李纨虽然明,但还没有聪明到凤姐儿及鸳鸯儿的程度,鸳鸯儿听到这句话,恐怕是如“五雷轰顶”了!即鸳鸯儿如此真正心思儿敏捷的,当然就能猜出王夫人与贾母是有“仇”的!

    恐怕鸳鸯儿再仔细想,都能想出是王夫人最后害死了贾母!因为鸳鸯儿一直在贾母身边,将整个过程看得清清楚楚,之前就算有小小的怀疑,也不能往那方面去想,但现在再来想,恐怕就能够一清二楚了!

    而这对鸳鸯儿的情绪甚至精神都会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只是鸳鸯的样子竟是不象从前了,这也奇怪。”如何?!能不奇怪吗?李纨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

    ““那时候有老太太疼他,倒没有作过什么威福;如今老太太死了,没有了仗腰子的了,我看他倒有些气质不大好了。”李纨虽然能明,但做事的能力特别是看本质的能力真是远不如有大量“实践经验”的凤姐儿和鸳鸯儿!鸳鸯儿当然是为贾母在讨甚至只是起码的公道!哪里是什么“气质不大好了”呢,这正是鸳鸯儿做人非常真实非常重情的一面,即之前说的,整个贾府,真正孝顺和懂得孝顺贾母的,只有鸳鸯儿这个丫环儿一人而已!(外人注:值得深思)

    ““我先前替他愁,这会子幸喜大老爷不在家,才躲过去了;不然,他有什么法儿?”这里更是“赤裸裸”的原文!即曹雪芹的文字就是这样有力度的!绝不会错过任何甚至只是“起码”的逻辑,即贾赦如果此时在,鸳鸯儿会死得很惨!(外人注:说白了,一肯定会被贾赦强jianian,二肯定会被贾赦立马卖掉,甚至很可能会卖到所谓烟花巷!)

    而这里,李纨又一不小心说“漏”了嘴!即贾赦虽然不在了,但还有谁在?邢夫人也!

    而且尤其是邢夫人此时正是处在“虚幻”的“权力和威风”“膨胀”的时刻!因为见王夫人一再“让”她甚至“怕”她啊!

    而这个时候,连自己的“媳妇儿”凤姐儿都收拾了,那比凤姐儿更大的“仇人”鸳鸯儿当然更不能放过!

    而王夫人也恰巧对鸳鸯儿不怎么“顺眼”,甚至是越来越不顺眼,之前就见鸳鸯儿在贾母面前甚至看起来比自己还“得势”,当然早就有非常不满在心,再加上鸳鸯儿也属于类似晴雯“一流”,更是恨不能立马也赶出去,现在竟然在贾母留下的财产的事上和自己对着干,“除之而后快”恐怕正是王夫人内心的无比真实的写照!

    而“恰巧”王夫人“又”不用自己动手,这次甚至用邢夫人比对付凤姐儿还更“爽快”,王夫人甚至只要闭闭眼,养养神,邢夫人早就已经“一个箭步”冲到鸳鸯儿面前,要致其于死地!(XX注:呸!一个贱步吧!(外人注:呃,这个时候你骂也没用))

    而当然,邢夫人用不着掐死她,只要把鸳鸯儿许给一个她最不愿嫁的人,而且自己还可从中谋得利益,甚至还可以说是为鸳鸯儿施恩!而这事,肯定要和同样是鸳鸯儿“仇敌”的其嫂子来一起“运作”而完成!

    最后不过是王夫人也“不敢言语”表示“跟从”邢夫人而收场!

    但鸳鸯儿不是凤姐儿,还和王夫人有“亲戚”的“障碍”,虽然邢夫人已经是“穷凶极恶”,但鸳鸯儿恐怕当时已经看清王夫人是比邢夫人更“恶”之人!

    且先到这。”

    “是恶造成悲?”小戒道。

    “当然是重要原因之一,”小猴道,“但也看清楚当时是社会本质之恶,才有这些个形形色色的恶人,也才有相应的形形色色的甚至悲到极点的悲剧,这恐怕是老曹要表达的一个核心之一!”

    “而,”老沙慢慢道,“悲,甚至也能促进‘恶’。”

    “阿弥陀佛!”小唐高声颂道,“善哉善哉,只悲天吧,还是要悯人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