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93章 红楼112 反反其道 四 (第3/3页)
此,总结一下的话,可能的确有人出于对惜春平日的“看不惯”,这里莫须有地责怪惜春看家不力,则惜春在激愤之下恐怕会说出相当惊人的“秘密”,而这个“秘密”甚至“大秘密”恐怕对宝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更是几乎彻底与贾府如尤氏甚至王夫人等产生裂断,而惜春的出家便更顺理成章了!(外人注:这个情节相当逻辑,这个理由相当充分!) 而邢夫人不理惜春也是莫名其妙,恐怕作者一时写得头晕脑胀,错把惜春当迎春了!(外人注:极有可能!作者能坚持到现在没犯什么“大错”已经难得,这里犯犯小错确实“情有可原”) 而尤氏选择这个时候来报复小小的惜春,这不是尤氏,这已经是赵姨娘了!(外人注:极是!让年纪最小的惜春承担如此多她难以承担的,实在非常滴不人道!(XX注:嗯,要尊老爱幼(外人注:…我老了吗?!(XX注:啊?我没说你啊,我主要说是要爱幼(外人注:…说清楚点!(XX汗注:...)))))) ““宝钗将尤氏一拉,使了个眼色,尤氏等各自归房去了。”这里又恰当地凸显一下宝钗的“仁厚”,所以才说“作者”对宝钗和袭人从内心上来说恐怕是有“特殊照顾”的,想让作者的心思完全等同于曹雪芹,当然是绝不可能的! ““贾政略略的看了一看,叹了口气,并不言语。到书房席地坐下,叫了贾琏、贾蓉、贾芸吩咐了几句话。”这里却“贸然”突然出来贾蓉,而且特别放在贾芸之前,“作者”的深意恐怕再次突出! 即,这里很明显是少了贾蔷,即贾蔷应该取代贾芸的名字,因为贾芸的地位在贾府其实是蛮低的,贾蔷的在贾家的地位更远非贾芸能相比, 而作者又故意将贾蓉和贾芸放在一起,然后之后就只有五六次完全是“象征性”地显一显“贾蓉”的名字了,也几乎是在暗示,之后贾蓉的事全由贾芸“顶”了!(外人注:这位“作者”思维确实灵犀!) ““宝玉要在书房来陪贾政,贾政道:“不必。”兰儿仍跟他母亲。一宿无话。”这也象是原文,因为是很写实的清淡之笔,似乎可有可无,但加了后能有一缕淡淡的清香飘出, ““次日,林之孝一早进书房跪着,贾政将前后被盗的事问了一遍,并将周瑞供了出来,又说:“衙门拿住了鲍二,身边搜出了失单上的东西,现在夹讯,要在他身上要这一伙贼呢。”贾政听了,大怒道:“家奴负恩,引贼偷窃家主,真是反了!””这里又扯出鲍二来!却极可能是“作者”疏漏之笔!是不是故意不得而知,但极有可能不是什么虚拟的何三,而是鲍二与贼里外私通,然后包勇打伤拿住的是鲍二! 因为鲍二这个人物出现的频率在“微小人物”中算是相当多了!而且鲍二为人不但龌龊,绝对唯利是图!这样的人,如果不“安排”他与盗贼狠狈为jianian,那这个人简直都白写了!(外人注:额,不能怪曹雪芹,只能怪鲍二自己(大白纸注:哈哈,是的)) 因此,此处算是意外点睛之笔,再次佐证了之前的何三的虚拟性,甚至“惜春 妙玉 包勇 盗贼”的“凑字数性”! ““立刻叫人到城外将周瑞捆了,送到衙门审问。”这也奇异!即这里又不提何三了!即真是很有可能是周瑞与鲍二共同作案! 而为什么这里会“选中周瑞”,只要看看前八十回“周瑞家的”如何帮凤姐儿,便有可能的线索! 即周瑞家的在凤姐儿面前不但是得意风光人物,而且极是八面玲珑,但凤姐儿一倒霉,周瑞家的恐怕也会跟着倒霉,周瑞家的一倒霉,周瑞恐怕就想最后捞一笔,然后与同样想捞钱的鲍二恐怕结成内应, 而以“周瑞家的”之“灵活”,恐怕周瑞家的还起了通风报信提供重要信息的作用! 因为之后,再没有出现过周瑞家的半个字!(外人注:重要信息!重要信息就是藏在这些那些里面的!) 因此,整个盗贼事件,恐怕来龙去脉可以是这样: 贾蓉失势无钱,于是寻机会投靠了忠顺王,忠顺王想抢妙玉,要贾蓉作内应,贾蓉如此灵活之人哪里会亲自去惹火,于是,贾蓉就象之前怂恿贾琏纳尤二姐一样,怂恿了周瑞,周瑞和其老婆周瑞家的商量后认为可行,但觉得内应不够,又拉上了此时同样潦倒恐怕因为尤二姐的事还被凤姐等报复的鲍二,而盗贼当然由忠顺王“组织”人“假冒”,于是也自然“省去了”那些几个毛贼就能从京城带妙玉“一路狂奔”到南海的荒诞不堪的等等情节! 而周瑞和周瑞家的只是提供线索,并未亲自参与,恐怕只是约定日后分赃,但鲍二亲自参与了,因为这样他能亲自抢财,而且想随盗贼一起跑,但他哪有这些忠顺王府中的“盗贼”“训练有素”,于是被包勇打个拿个正着! 鲍二为了减罪,自然将周瑞一家供了出来, 盗贼的整个事就如此而已!(外人注:这个要有内容有份量得多!) ““林之孝只管跪着,不敢起来。贾政道:“你还跪着做什么?”林之孝道:“奴才该死,求老爷开恩。”正说着,赖大等一干办事家人上来请了安,呈上丧事账簿。贾政道:“交给琏二爷算明了来回。”吆喝着林之孝起来出去了。”这也很具备“写实”风格,几乎一句废话没有,极象原文, ““贾琏一腿跪着,在贾政身边说了一句话。贾政把眼一瞪道:“胡说!老太太的事,银两被贼偷去,难道就该罚奴才拿出来么?””这句话其实有些突兀,因为似乎凸现了贾政之“正”,但贾琏恐怕也不会有如此之“歪”,仍然很有些脱离写实,有“故意如此写”的嫌疑,因此,这里恐怕仍然是杜撰之文,目的自然是为了“抬高”一下贾政,这恐怕也是幕后人的“附带要求”,因为贾政这样的人恐怕是幕后人愿意看到的(外人注:仔细!赞!(XX暗注:又拍马屁)), ““贾琏红了脸,不敢言语,站起来也不敢动。”借贬贾琏来扬贾政,却不知之前贾赦要纳鸳鸯为妾时,贾琏却恰好是内心不赞成而且表现出来而且被贾赦当头一顿痛骂的! ““贾政道:“你媳妇怎么样了?”贾琏又跪下,说:“看来是不中用了。””这里贾琏跪的频率实在过高,恐怕唯一原因仍是为了一“扬”贾政的“威严”! ““贾政叹口气道:“我不料家运衰败,一至如此!况且环哥儿他妈尚在庙中病着,也不知是什么症候。你们知道不知道?”贾琏也不敢言语。贾政道:“传出话去,叫人带了大夫瞧瞧去。”贾琏即忙答应着出来,叫人带了大夫到铁槛寺去瞧赵姨娘。”这些都是没话找话,恐怕是幕后人吩咐“作者”,要扬一扬贾政,于是,贾政的“大人派头”可谓尽显!(外人注:哈哈), ““未知死活,下回分解。”这话也包含“作者”的一丝无奈之意在内,恐怕正是让幕后人吩咐要对贾政如此处理的感慨,且先到这。” “真是乱成一团麻,不反反其道,几乎无法整理!”小戒边抹额上的汗边笑道。 “出口就在前方,看不到到不了,看到了难到达,所以要看怎么到。”小猴笑道。 “果然道有千万条。”老沙呵呵道。 “善哉善哉,”小唐双手合什道,“我佛慈悲,指点迷津。” “说得容易!”小戒暗暗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