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0章 红楼115 厉害的惜春 一 (第2/3页)
,却不见得,尤氏与惜春是有过节,但是尤氏做人的原则还是很有的,如果不是把她逼急而且还是逼得相当之急相当上火的话,尤氏绝对是很会做人的! 甚至就连凤姐儿借尤二姐的事大闹尤氏,甚至鼻涕眼泪都蹭到尤氏身上了,尤氏当时都没有丝毫的“反弹”, 其实,仅从尤氏能如此“忍”甚至如此“纵容”贾珍和贾蓉,便知尤氏的脾气是相当之好了! 而甚至有人说惜春前八十回与尤氏吵架暗指的那些事是尤氏养小叔子,于是,这里不妨将这段前八十回的原文拿出来看看,因为比这些伪文要有价值得多, 原文如下:“(惜春)更又说道:“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闻得多少议论,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尤氏道:“谁敢议论什么?又有什么可议论的?姑娘是谁?我们是谁?姑娘既听见人议论我们,就该问着他才是。”惜春冷笑道:“你这话问着我倒好!我一个姑娘家,只好躲是非的,我反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况且古人说的,‘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以后你们有事好歹别累我。”尤氏听了,又气又好笑,因向地下众人道:“怪道人都说四姑娘年轻糊涂,我只不信。你们听这些话,无原无故,又没轻重,真真的叫人寒心。”众人都劝说道:“姑娘年轻,奶奶自然该吃些亏的。”惜春冷笑道:“我虽年轻,这话却不年轻。你们不看书,不识字,所以都是呆子,倒说我糊涂。”尤氏道:“你是状元,第一个才子!我们糊涂人,不如你明白。”惜春道:“据你这话就不明白。状元难道没有糊涂的?可知你们这些人都是世俗之见,那里眼里识的出真假、心里分的出好歹来?你们要看真人,总在最初一步的心上看起,才能明白呢。”尤氏笑道:“好,好,才是才子,这会子又做大和尚,讲起参悟来了。”惜春道:“我也不是什么参悟。我看如今人一概也都是入画一般,没有什么大说头儿。”尤氏道:“可知你真是个心冷嘴冷的人。”惜春道:“怎么我不冷!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叫你们带累坏了?”尤氏心内原有病,怕说这些话,听说有人议论,已是心中羞恼,只是今日惜春分中不好发作,忍耐了大半天。今见惜春又说这话,因按捺不住,便问道:“怎么就带累了你?你的丫头的不是,无故说我;我倒忍了这半日,你倒越发得了意,只管说这些话。你是千金小姐,我们以后就不亲近你,仔细带累了小姐的美名儿!即刻就叫人将入画带了过去。”说着,便赌气起身去了。惜春道:“你这一去了,若果然不来,倒也省了口舌是非,大家倒还干净。”尤氏听了,越发生气,但终究他是姑娘,任凭怎么样也不好和他认真的拌起嘴来,只得索性忍了这口气。便也不答言,一径往前边去了。” 这段对话真是精彩之极!再次见证了什么叫真正的原文! 而仅从以上这段话来看,其实是看不出惜春说的是尤氏养小叔子的,请注意几个关键句: 其一,惜春说的“况且近日闻得多少议论,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这个议论当然是指从焦大口中醉爆出的“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而这只是焦大醉后大声说出的,但这些事恐怕早已经在下人群中传开,而仅从这句话,尤氏仍然是在“养小叔子”的“嫌疑”之内的, 其二,“尤氏道:“谁敢议论什么?又有什么可议论的?姑娘是谁?我们是谁?姑娘既听见人议论我们,就该问着他才是。””这句话尤氏敢如此“顶问”惜春,可见这事与尤氏本身有直接关系的可能性便减小很多! 其三,惜春道:“惜春冷笑道:“你这话问着我倒好!我一个姑娘家,只好躲是非的,我反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况且古人说的,‘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以后你们有事好歹别累我。”这里首先有一句话很突兀,即“‘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其中的“父子”几乎是直指贾珍和贾蓉!而之后的“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将自己和尤氏“并列”,其实也是在暗指自己和尤氏都是“受害者”,但尤氏因为直接是贾珍的妻子,贾蓉的母亲(虽然不是亲的),因此,已经被此“议论”直接“拉”了进去,即尤氏已经是没保住或说保不住自己了,因此惜春才说出“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 而尤氏之后的表现,都证明自己没有做贼心虚,而只是因为惜春揭了自己丈夫贾珍的短而恼羞成怒, 而且从惜春说的这一段话来看,惜春逻辑比想象的要强得惊人!而且惜春在这事上的“坚定”更是堪称之前所说贾府第一人! 因此,直接映证八十回后懦弱和没什么主意的惜春包括这里的文字几乎全部为假! 而既然说到这了,不妨看看有人说的贾瑞和尤氏是“养小叔子”关系的另一证据,即贾瑞的出场, 原文可参见“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yin心”, 其中,贾瑞和尤氏的不可能如下: 其一,当天是宁府贾敬的寿辰,宁府大筵宾客,因此,贾瑞也应该在其中要么办事要么同时当然也在被筵之内,而在这种日子,尤氏是绝不可能和贾瑞会有什么“幽会”的, 其二,而贾瑞能从后花园里钻出来也是因为宴请宾客,因此,无论是家人还是宾客都能比以往更自由地在一些“公共场所”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