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01章 红楼115 绞尽脑汁 二 (第2/2页)
一个象征意义!而并非要以他来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情节或根本就没想拿他来在红楼梦中“塑造”什么情节! 虽然甄宝玉这样的人在当时应该确实也有不少,但甄宝玉之“虚”,已经比红楼梦中任何一其他人都“虚”上几乎百倍! ““贾环见未与他说话,心中早不自在。”这也正是贾环!交待得挺细致, ““倒是贾兰听了这话,甚觉合意,便说道:“世叔所言,固是太谦,若论到文章经济,实在从历练中出来的,方为真才实学。在小侄年幼,虽不知文章为何物,然将读过的细味起来,那膏粱文绣,比着令闻广誉,真是不啻百倍的了!””如果说甄宝玉能在八十回起一个什么作用的话,对贾兰的影响恐怕会是其中之一,但能有多大的影响,恐怕也是未知数或说应该极其有限, 贾兰的未来,对他影响能达到“足够大”的,可能如之前所说,恐怕几乎只有从小一直在一起长大的贾环! ““甄宝玉未及答言。贾宝玉听了兰儿的话,心里越发不合,想道:“这孩子从几时也学了这一派酸论!”便说道:“弟闻得世兄也诋尽流俗,性情中另有一番见解。今日弟幸会芝范,想欲领教一番超凡入圣的道理,从此可以洗净俗肠,重开眼界。不意视弟为蠢物,所以将世路的话来酬应。”甄宝玉听说,心里晓得:“他知我少年的性情,所以疑我为假。我索性把话说明,或者与我作个知心朋友,也是好的。”便说:“世兄高论,固是真切。但弟少时也曾深恶那些旧套陈言,只是一年长似一年,家君致仕在家,懒于酬应,委弟接待。后来见过那些大人先生,尽都是显亲扬名的人;便是著书立说,无非言忠言孝,自有一番立德立言的事业,方不枉生在圣明之时,也不致负了父亲师长养育教诲之恩。所以把少时那些迂想痴情,渐渐的淘汰了些。如今尚欲访师觅友,教导愚蒙。幸会世兄,定当有以教我。适才所言,并非虚意。””甄宝玉这番话从表面上看其实也合情合理,但可惜清朝当时的现状与这些是完全相反! ““贾宝玉愈听愈不耐烦,又不好冷淡,只得将言语支吾。”这个却是再真实不过的贾宝玉!而且文字上也很象曹雪芹,虽然甄宝玉和贾兰还有贾宝玉说的那番话确实酸得牙要溶化在嘴里,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即三个人都相当礼貌, 贾宝玉就算不同意不喜欢甚至很反感甄宝玉和贾兰的观点,而且之后也直述了自己的观点,但也是以“礼”的, 而贾兰一个本来就知礼,而好不容易遇到个“合心意”的,当然更是与甄宝玉两人礼到“化境” (XX注:我怎么越听越觉得得很有些嘲讽的意思?(外人注:哈哈,礼貌是必须要有,但甄宝玉和贾兰之虚却是要分清的,尤其是甄宝玉,受当时的“虚化教育”实在是有些入膏肓的样子!就算甄宝玉是一个“好人”,但他如此“坚持”下去,再以此进入当时的“官场”,只有一肚子虚识,而没有真才实干以及坚定内心的他,恐怕要么象贾政一样假正经而碌碌无为,所谓虚此一生,要么就会象贾雨村,经过如糊涂案的“指点”“开光”后,成为人生和世界观价值观的“转折点”甚至是“彻底转折点”!恐怕比贾雨村都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白纸注:哈哈,外人说得明白,而且不妨拿甄宝玉和北静王比一比,两人似乎有相似之处,即至少都“彬彬有礼”,但北静王才是真正的“俊秀”,什么问题都能想得全面和有深度和具备领袖本质和气质,而如果拿甄宝玉和“奇英俊兰”相比,那就几乎是直接在拿“假”和“真”相比了!)))) ““幸喜里头传出话来,说:“若是外头爷们吃 了饭,请甄少爷里头去坐呢。”宝玉听了,趁势便邀甄宝玉进去。那甄宝玉依命前行,贾宝玉等陪着来见王夫人。贾宝玉见是甄太太上坐,便先请过了安。贾环贾兰也见了。甄宝玉也请了王夫人的安。两母两子,互相厮认。虽是贾宝玉是娶过亲的,那甄夫人年纪已老,又是老亲,因见贾宝玉的相貌身材与他儿子一般,不禁亲热起来。王夫人更不用说,拉着甄宝玉问长问短,觉得比自己家的宝玉老成些。回看贾兰,也是清秀超群的,虽不能象两个宝玉的形象,也还随得上,只有贾环粗夯,未免有偏爱之色。”这些都很有凑字数之意!而且甄宝玉这个时候出现,其实在红楼梦中实在是有些来得不是时候!因为红楼梦已经接近最后的结局,应该是几乎所有人和事都有结局而且矛盾冲突到了最激烈的时候!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突然来这一笔?! 于是,“大胆”推断如下! 即甄家率甄宝玉来贾府这一段可能确实有,但不是在这个时候,而是在八十回后的前面几回,因为那个时候甄家恐怕还有些“形状”,而来贾府恐怕与前八十回的被抄有关,即暂时来避一避,当然也有可能被抄后又被任用,举家来京所谓谢恩述职之类,顺便来贾府探望, 而之前的篡改者恐怕看见其中包含一些“被禁”的内容,于是索性全部删了! 但最后这位篡改者“极”需要凑字数啊,因为可以看出最后这些回目中,这位“作者”被迫删掉的原文是极大量的!而也就意味着,“作者”凑字数也是凑得相当辛苦的啊! 于是,“作者”在绞尽脑汁不知该如何凑足字数,恐怕数次要崩溃的时候,突然想到之前这些原文可以被拿来“利用”,于是,取了这个情节,并加上了自己恐怕“扩充”了至少三分之二的内容在这里,成功凑字数完成!(外人注:哈哈哈哈!可怜的作者!被大白纸说得甚至真是很可爱哩!) 且先到这。” “这位作者确实发挥到他的极限了!”小戒嘿嘿道。 “既要尽量保留原文,又要被逼删除大量原文,还要想出至少能摆上台面的同样大量的凑字数,甚至还要有可能的话便要‘不小心’地透露一些原意甚至发泄一下自己愤懑的情绪,又要十分警惕地不让幕后人发现这些蛛丝马迹,这位‘作者’恐怕也是这种‘特例’的古今第一人哪!”小猴哈哈道。 “不但绞尽脑汁,恐怕在时间和精神压力下,几近崩溃才更符合他的最现实情况。”老沙呵呵道。 “善哉善哉,辛苦辛苦了。”小唐含笑道。 “不说要学老曹吧,因为难度实在太巨大,后人要好好学学这位‘作者’吧,不要连这位‘作者’的一根汗毛都赶不上,却想学曹雪芹了!”小戒暗笑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