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13章 红楼117 极限悲剧 二 (第1/2页)
““宝玉也不答言,往里就跑。走到自己院内,见宝钗袭人等都到王夫人那里去了,忙向自己床边取了那玉,便走出来。迎面碰见了袭人,撞了一个满怀,把袭人唬了一跳,说道:“太太说你陪着和尚坐着很好。太太在那里打算送他些银两,你又回来做什么?”宝玉道:“你快去回太太说:有用张罗银子了,我把这玉还了他就是了。”袭人听说,即忙拉住宝玉,道:“这断使不得的!那玉就是你的命,若是他拿了去,你又要病着了。”宝玉道:“如今再不病的了。我已经有了心了,要那玉何用?”摔脱袭人,便想要走。袭人急的赶着嚷道:“你回来,我告诉你一句话。”宝玉回过头来道:“没有什么说的了。””这一段看起来仍然是宝玉的“痴傻”状态,但且看下文如何, ““袭人顾不得什么,一面赶着跑,一面嚷道:“一回丢了玉,几乎没有把我的命要了。刚刚儿的有了,他拿了去,你也活不成,我也活不成了!你要还他,除非是叫我死了!”说着,赶上一把拉住。”袭人这句话倒说得比较“有力”, ““宝玉急了,道:“你死也要还,你不死也要还。”狠命的把袭人一推,抽身要走。怎奈袭人两只手绕着宝玉的带子不放,哭着喊着坐在地下。里面的丫头听见,连忙赶来,瞧见他两个人的神情不好。只听见袭人哭道:“快告诉太太去!宝二爷要把那玉还和尚呢!”丫头赶忙飞报王夫人。那宝玉更加生气,用手来掰开了袭人的手。幸亏袭人忍痛不放。紫鹃在屋里听见宝玉要把玉给人,这一急比别人更甚,把素日冷淡宝玉的主意忘在九霄云外了,连忙跑出来,帮着抱住宝玉。那宝玉虽是男人,用力摔打,怎奈两个人死命的抱住不放,也难脱身,叹口气道:“为一块玉,这样死命的不放!若是我一个人走了,你们又怎么样?”袭人紫鹃听了这话,不禁嚎啕大哭起来。”这一段堪称精彩! 因此,这一段也几乎是原文,而且恐怕包含重要意义! 而且当然也一定要将这一段和之前和尚还玉以及长梦的文字,同样要放在宝玉娶宝钗而昏死后,才能让这意义显现出来! 即,宝玉的精神和心智其实说到底,是和这块玉没有什么关系的! 曹雪芹隐晦但十分巧妙地说明了这一点! 即经和尚几句“哪里来哪里去”的点拨,宝玉恐怕已经经历了第一个甚至是极重大的转折点!即恐怕是“成熟”的转折点! 即恐怕和尚让宝玉具备了相当独立的性格和思维! 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之后宝玉如何彻底知晓贾府的种种内幕,以及与卫若兰交往知晓这个社会的种种内幕埋下了极坚实的基础!(外人注:极妙啊!不但茅塞顿开,更是柳暗花明!,而且最重要的是一条伏骨已经显现!即八十回后的宝玉,这才刚刚开始!) 而这块玉从这个时候开始已经只是一个象征,宝玉这个时候开始恐怕才是真正的黛玉逝后的八十回后的宝玉! 而经过这样一时空挪移,宝玉等于刚“开始”便要“结束”了! 在不得不佩服“作者”挪移之“妙”时,也为如此决然地“扼杀”几乎红楼梦整个八十回后而说什么骂什么都不过分! 当然,作者冒着极大风险几乎倾尽自己全智和全力留下这许多相当难得相当珍贵的原文,这一点作者已经是立下大功甚至奇功一件! ““正在难分难解,王夫人宝钗急忙赶来。见是这样形景,王夫人便哭着喝道:“宝玉!你又疯了!””这句话要反过来理解,即宝玉这个时候才是真正“没疯”! ““玉见王夫人来了,明知不能脱身,只得陪笑道:“这当什么,又叫太太着急,他们总是这样大惊小怪。我说那和尚不近人情,他必要一万银子,少一个不能。我生气进来,拿了这玉还他,就说是假的,要这玉干什么?他见我们不希罕那玉,便随意给他些,就过去了。””这句话更是对刚说过的宝玉不但已经完全清醒,而且已经完全“成人”的一个标志,因为他知道他必须要听******话(XX注:哈哈),说明他内心相当明白,而他说的这番话更是证明宝玉已经不再是那个只知道“乖乖听话”的宝玉! 至少,他将自己要还玉的原因归为“我说那和尚不近人情,他必要一万银子”,证明宝玉已经具备了至少能和他妈“斗一斗”的水准! 因为如果宝玉之后仍然一味地听从王夫人,宝玉不但只有死路一条,而且永远也别想得知几乎一丝真相! ““王夫人道:“我打量真要还他!这也罢了。为什么不告诉明白他们?叫他们哭哭喊喊的象什么?””如何?!这就是宝玉“成熟”“成人”“真正长大”后的效果! ““宝钗道:“这么说呢,倒还使得。要是真拿那玉给他,那和尚有些古怪,倘或一给了他又闹到家口不宁,岂不是不成事了么?至于银钱呢,就把我的头面折变了,也还够了呢。””这句话有两点很重要! 一个是这里的宝钗已经明显“高于”王夫人!即宝钗其实是不太信宝玉说的那些借口的! 二个是宝钗说“至于银钱呢,就把我的头面折变了,也还够了呢”,这几乎就是宝钗刚嫁进来的样子,即宝钗的嫁妆还是“全”的,因此,所谓折变了,竟然还能有一万两银子!这几乎绝对是抄家前的模样! ““王夫人听了,道:“也罢了,且就这么办罢。””这里却不得不说,王夫人虽然狠毒,但却真讲信用,即和尚说要一万两,既然之前说过,却也是肯给的,虽然是仿佛“题外话”,但古人的许多做人的“原则”却是让许多现代人望其项背的! ““宝玉也不回答。只见宝钗走上来,在宝玉手里拿了这玉,说道:“你也不用出去,我合太太给他钱就是了。”宝玉道:“玉不还他也使得,只是我还得当面见他一见才好。””宝钗还想“哄”宝玉,但宝玉这话又再次证明了其“独立性”, ““袭人等仍不肯放手。到底宝钗明决,说:“放了手,由他去就是了。”袭人只得放手。”这是宝钗儿,即宝钗深知“因势利导”,因此宝钗儿的“收放自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用得相当成功的!只是宝玉之后或说这个时候已经坚定脱离尘世,宝钗儿再怎么收放自如,恐怕也难以“成功”了! 因此,宝钗儿在宝玉离去后的重心,当用在与王夫人的“对抗”上! 即宝玉离家出走后,应该至少还有一两回甚至两三回专门写宝钗和王夫人以及宝钗的结尾的!然后最后一回,便可能现在这后四十回的即宝玉和贾政的再次见面, ““宝玉笑道:“你们这些人,原来重玉不重人哪。你们既放了我,我便跟着他走了,看你们就守着那块玉怎么样?””宝玉这话相当有水准和标志性相当明显!即这句话不但表明宝玉的“独立”和“成熟”,也表明了宝玉的战斗性!即宝玉不再是黛玉之逝前的那个“乖”宝玉了!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