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16章 红楼118 赤子之心 二 (第3/3页)
““这里王夫人想到烦闷,一阵心痛,叫丫头扶着,勉强回到自己房中躺下,不叫宝玉宝钗过来,说睡睡就好的。自己却也烦闷。”这是在美化王夫人, ““听见说李婶娘来了,也不及接待。只见贾兰进来请了安,回道:“今早爷爷那里打发人带了一封书子来,外头小子们传进来的,我母亲接了,正要过来,因我老娘来了,叫我先呈给太太瞧,回来我母亲就过来来回太太,还说我老娘要过来呢。”说着,一面把书子呈上。王夫人一面接书,一面问道:“你老娘来作什么?”贾兰道:“我也不知道。我听见我老娘说:我三姨儿的婆婆家有什么信儿来了。”王夫人听了,想起来还是前次给甄宝玉说了李绮,后来放定下茶,想来此时甄家要娶过门,所以李婶娘来商量这件事情,便点点头,一面拆开书信,见上面写着道:近因沿途俱系海疆凯旋船只,不能迅速前行。闻探姐随翁婿来都,不知曾有信否?前接到琏侄手禀,知大老爷身体欠安,亦不知已有确信否?宝玉兰儿场期已近,务须实心用功,不可怠惰。老太太灵柩抵家,尚需日时。我身体平善,不必挂念,此谕宝玉等知道。月日手书。蓉儿另禀。”这纯属伪文,即探春在八十回后嫁了后,不能说绝对没有消息,但有消息也绝对很少,而且绝对是悲剧!只要想想,历史上嫁外蕃的,恐怕绝大多数都是悲剧! ““王夫人看了,仍旧递给贾兰,说:“你拿去给你二叔叔瞧瞧,还交给母亲罢。”正说着,李纨同李婶娘过来,请安问好毕,王夫人让了坐。李婶娘便将甄家要娶李绮的话说了一遍。大家商议了一会子。李纨因问王夫人道:“老爷的书子,太太看过了么?”王夫人道:“看过了。”贾兰便拿着给他母亲瞧。李纨看了道:“我本是心痛,看见探丫头要回来了,心里略好些,只是不知几时才到?”李婶娘便问了贾政在路好。李纨因向贾兰道:“哥儿瞧见了?场期近了,你爷爷惦记的什么似的。你快拿了去给二叔叔瞧去罢。”李婶娘道:“他们爷儿两个以没进过学,怎么能下场呢?”王夫人道:“他爷爷做粮道的起身时,给他们爷儿两个援了例监了。”李婶娘点头,贾兰一面拿着书子出来,来找宝玉。”这也是伪情节生出来的伪文字, ““却说宝玉送了王夫人去后,正拿着《秋水》一篇在那里细玩。宝钗从里间走出,见他看的得意忘言,便走过来一看。见是这个,心里着实烦闷,细想:“他只顾把这世出离群的话当作一件正经事,终久不妥!”看人这种光景:料劝不过来,便坐在宝玉傍边,怔怔的瞅着,”这里的意思也很“简明”,即全是宝玉自己走火入魔,宝钗虽然知道,劝不住,与原文原意可谓背道而驰! ““宝玉见他这般,便道:“你这又是为什么?”宝钗道:“我想你我既为夫妇,你便是我终身的倚靠,却不在****之私。论起荣华富贵,原不过是过眼烟云;但是古圣贤,以人品根柢为重--””这些其实都是废话,但宝钗嫁给宝玉后,有没有就这事比婚前更“深”更“多”的讨论甚至辩论,却不得而知,因为前八十回,就这些“经济政治”,宝玉和黛玉还有宝钗等是说过很不少的!但会不会是这里的内容,却不得而知,因为宝玉和宝钗如果在婚后再讨论再争论,恐怕会直接触及到当时的封建社会,因此就算有这内容而且有一大段这样的内容,恐怕也会是被改得面目全非的! 象这里的“古圣贤,以人品根为重”从字面上当然是对的!即人品如果不行,做什么事几乎都是在添乱,给自己添乱,给别人添乱,给社会添乱,但是这里的人品如果是指封建社会的虚伪,那就罢了!而如果指做人甚至只是一些基本的做人,当然是对的! ““宝玉也没听完,把那本书搁在旁边,微微的笑道:“据你说‘人品根柢’,又是什么‘古圣贤’,你可古圣贤说过,‘不失其赤子之心’?那赤子有什么好处?不过是无知无识无贪无忌。我们生赤已陷溺在贪嗔痴爱中,犹如污泥一般,怎么能跳出这般法尘网?如今才晓得‘聚散浮生’四字,古人说了,不曾提醒一个。既要讲到人品根柢,谁是么那太初一步地位的?””这句话却很有曹雪芹的“意思”!即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个核心之一就是要说明:封建社会利用古之圣贤,将其中可利用部分转化为虚伪的成份,而有意“忽略”或“无视”其余部分! 象宝玉这里便是很明显的将封建社会认为的人品中的虚伪成份进行了简单但直接的小抨击,即圣人也说过“不失其赤子之心”啊! 即失去赤子之心的人品便极可能会成为会是虚伪的“人品”! 我们当然不能象街头上的混混,公众中的泼男,那是干脆没有人品的!更谈不上什么真实的真正的赤子和赤子之心! 但我们也不能象没有“赤子之心”的所谓“人品”,那便极可能会是虚伪的!这便是宝玉这段话要说明的意思! 因此,很有可能曹雪芹在八十回后会大段更直白而且更深入的宝玉与宝钗等的对话,当然还包括宝玉和卫若兰等的交往,都会是相当实质,相当赤子,相当本质的! ““宝钗道:“你既说‘赤子之心’,古圣贤原以忠孝为赤子之心,并不是遁世离群、无关无系为赤子之心。”如何,连赤子之心也被封建社会利用来成为“忠孝”了,这忠孝也没错,是人类最为崇高的两种品德之一,但封建社会显然只是为了“忠”于皇帝一人!“孝”也是必须要听老子的话!此等忠孝,本身的赤子还剩几分?恐怕只剩千分之一吧! ““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没错,“救民济世”是最崇高理想,他们如果和传说中一样,当称得上“赤子”二字!就算和传说中有出入,但他们所做的事,也完全当得了“赤子”二字!但这里只是少数几个人,离赤子的真正广泛的概念恐怕还差不少吧! ““所谓赤子之心,原不过是‘不忍’二字。:”这句话也是有相当的水准的!即如果能做到事事都有“不忍”的成分,这就是内心的“赤子之心”在再起作用! ““若你方才所说的忍于抛弃天伦,还成什么道理?””但这句话便有将“不忍”狭隘化为前面的封建之“孝”上了! 如果是这样,倒便可以问问宝钗儿,金钏如此冤死,她怎么“忍”心说金钏儿死不足惜?宝钗儿在前八十回甚至“忍”的地方挺不少,尤其是黛玉之死,她是很能“忍”的啊! 且先到这。” “赤子之心,令人感动。”小戒叹道。 “能承受得起压力和委屈和甚至污蔑的赤子之心更让人感动!”小猴笑道。 “呵呵,辛苦了。”老沙笑道。 “阿弥陀佛,”小唐笑道,“我心若水,波澜不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