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9章 梦回一 天机泄露 七 (第2/3页)
因此,曹雪芹想通过红楼梦来传诗的想法实在是足够幼稚的!最多只能说通过诗来传意, 更何况这里的贾雨村的诗,恐怕连“意”都不会有多少了!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这里显然是如之下所说,是贾雨村苦闷之诗,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这里“搔首”二字几乎已经表明贾雨村这“诗”的价值,但请注意这里突然有“对天长叹”四个字! ““复高吟一联曰:”以及这里“高吟”二字!几乎是曹雪芹在借之前那首“诗”来引出下面的“联”!即曹雪芹不露痕迹的先用那首“诗”,然后突然加重语气,用了“对天长叹”和“高吟”这样“深刻”的字词,是有意强调下面的联才是最重点!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正是此句!而且几乎紧接在娇杏之后!这个伏笔就比之前更清晰了!虽然这种清晰度必须看到红楼梦八十回后才能知道是伏笔, 即,此时,方见之前“大家批”中最重要级的一句批的真实和精确性! 即“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 也就是上面从娇杏开始的这段文字有之前所说的那个“暗渡陈仓”的“很隐藏很隐晦的伏笔”!(外人注:确实…相当之神了!因为,如果不把整部红楼梦看成一个极其整体极其严谨的架构,要想看出和得出这样的结论,恐怕会是相当艰深的!而这里,也足见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深厚功底实在远非常人所想象!(大白纸注:呃,其实我也是看到这评到这,突发灵感而“捉”住这一灵感的) ““【甲戌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这句话几乎就要泄露天机!即就差一句“宝钗就是待时飞(贾雨村)”了!即此批之人几乎肯定是知道整部红楼梦的几乎相当多深层架构!那这人几乎非曹雪芹莫属!因此,曹雪芹这里的批当然自然就“隐藏”了之后的类似“宝钗就是待时飞(贾雨村)”!(外人注:很险但最后几乎很完美的论证!) ““甲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这里明显有些“混淆”这两句联的意思,二玉也许指宝玉和黛玉,二宝也许指宝玉和宝钗,即这句话的意思也许是说:之前是宝玉和黛玉,之后是宝玉和宝钗,但几乎相当于没批任何实质性的东西,更当不了什么“书中正眼”! ““蒙侧批:偏有些脂气。】”这又是“蒙批”的一贯风格,“蒙”着眼睛一顿瞎批!(外人注:哈哈!这句形容得好!) ““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其实甄士隐是有些看走眼的,这里的“抱负”其实应该是“野心”的,但是甄士隐是一双极善的眼,一颗极善的心,便会将此“野心”看成了“抱负”(外人注:当然有,不要将野心看成了抱负,也不要将抱负看成了野心,而且也许,抱负和野心是可以互相包含甚至互相转换的,就看之后的经历和环境如何了(大白纸注:外人说得很好))) ““雨村忙笑道:"不过偶吟前人之句,何敢狂诞至此。"”此前人之句恐怕也是在为这句话中比较明显的“玉”和“钗”进行掩饰,这也是曹雪芹的小技巧之一,即在个别实在比较“明显”的“伏笔”的地方,会适当做一些但也是很自然的掩饰, ““因问:"老先生何兴至此?"士隐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雨村听了,并不推辞,【蒙侧批:"不推辞"语便不入□矣。】”“不推辞”并没有太多“深意”,这蒙批还是在盲人摸象, ““便笑道:"既蒙厚爱,何敢拂此盛情。"【甲戌侧批:写雨村豁达,气象不俗。】说着,便同士隐复过这边书院中来。”这里的批却也是比较中肯的,即贾雨村这个时候其实是“抱负”居多的,因为他的“性格”还没有“拓展”甚至“全力发挥”,一旦他之后在当时官场那样的环境中能“识时务”而甚至“尽情发挥”,其“抱负”恐怕也就成了之后竟然从依赖贾家发达,到最后会靠出卖贾家来自保和飞腾的真正的“野心”了! ““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这里“美酒佳肴”其实也“暗含”曹雪芹可能在晚年贫困时与敦氏兄弟喝酒聚会时的一丝“感觉”在内,当然,这个并不重要, ““二人归坐,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嘿嘿,这里恐怕也有曹雪芹与知己们喝酒时的些许状态在内,虽然这仍不重要,因为很显然,曹雪芹当然不是贾雨村, ““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时逢三五便团圆,【甲戌侧批:是将发之机。】满把晴光护玉栏。【甲戌侧批:jianian雄心事,不觉露出。】”这里恐怕也是“更好”批或应该更确切地说是“急批”之批,因为“jianian雄”二字实在有些大,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甲戌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这个却几乎非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