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30章 梦回一 彻悟 八 (第3/3页)
芹的“创作笔记”,但曹雪芹的“创作笔记”如果简单粗劣到如此程度,那曹雪芹恐怕已经如同在写小学生作文了! ““【甲戌侧批:语虽旧句,用于此妥极是极。苟能如此,便能了得。甲戌眉批: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其说得痛切处,又非一味俗语可到。蒙双行夹批:谁不解得世事如此,有龙象力者方能放得下。】”前一批类似曹批或大家批,因为包含深意, 第二批仍然离题万里,只靠“妙极”来“撑场面”,几乎是脂批无疑, 蒙批仍然显其爱好者程度,而且透露的另一个迹象是这蒙批恐怕有些“涉世不太深”,因为直道“谁不知道是这样,只是要真正都放下必须要龙象之力”,这里并非要你发如此感慨,而是你能否体会到甄士隐为什么能“彻悟”,(外人注:哈哈!大白纸你对蒙批的要求也稍微有些高了(大白纸注:嘿嘿,评红楼梦,不得不如此))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笑一声"走罢!"”“走罢”两字力敌千钧! ““【甲戌侧批:如闻如见。甲戌眉批:"走罢"二字真悬崖撒手,若个能行?蒙侧批:一转念间登彼岸。靖眉批:"走罢"二字,如见如闻,真悬崖撒手。非过来人,若个能行?】”这里“悬崖撒手”一定要正确理解,即并非悬崖撒手去跳崖了(外人注:哈哈),而是说对红尘中的一切,要有如悬崖撒手的绝决!而并非要人去死(XX注:哈哈), 因此,第一批很可能为曹批, 蒙批仍然轻描淡写,前面才说要“龙象之力”,这里就能“悟”到“一转念间登彼岸”,仍然尽显“年轻”, 而出来个“靖批”,显然是有时间顺序的,即靖批明显是看了第一批即曹批而再批的,因此加了一句“非过来人”,而且“"走罢"二字,如见如闻,”足见此“靖批”的“道行”至少要高过蒙批十数倍的! ““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哈哈,比道人还悟得快和深啊, ““当下烘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封氏闻得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无奈何,少不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伏侍,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发卖,帮着父亲用度。那封肃虽然日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这封肃害人,最终还是害了自己女儿!以及害了自己,当然害自己女儿要大过害他自己几千几万倍的! ““这日,那甄家大丫鬟在门前买线,忽听得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丫鬟于是隐在门内看时,只见军牢快手,一对一对的过去,俄而大轿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过去。【甲戌侧批:雨村别来无恙否?可贺可贺。甲戌眉批: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是也。】”,前批如果暗含嘲讽倒是好批,如果真是“可贺可贺”,那非脂批莫属, 后批则得红之深意,只是这句评得有些早,因为现在还没有到真正“乱哄哄”的程度,此批很象那“更好批”即“急批”, ““鬟倒发了个怔,自思这官好面善,倒象在那里见过的。于是进入房中,也就丢过不在心上。”足见娇杏之前对贾雨村根本就无意或没那些想法, ““【甲戌侧批:是无儿女之情,故有夫人之分。蒙侧批:起初到底有心乎?无心乎?】”前批逻辑够乱,当然,如果这里暗示的是封建社会是没爱情没恋爱甚至没情感就成夫人,那就是好批,甚至是曹批, 而后批又尽显“幼稚”口吻, ““至晚间,正待歇息之时,忽听一片声打的门响,许多人乱嚷,说:"本府太爷差人来传人问话。"【蒙侧批:不忘情的先写出头一位来了。】封肃听了,唬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祸事。”这便是封肃,如热锅上的蚂蚱,乱蹦乱跳,先害女婿,后害女儿,这里又恐别人来害自己(外人注:哈哈,评得切!) ““【蒙:出口神奇,幻中不幻。文势跳跃,情里生情。借幻说法,而幻中更自多情,因情捉笔,而情里偏成痴幻。试问君家识得否,色空空色两无干。】”这句总评有相当的水准,但不太象是曹雪芹所评,因为这里几乎没有一个“实”字,也当然没有明说到本回的实质, 但这总评对曹雪芹的笔法却拿捏得挺准,象“文势跳跃”、“因情捉笔”, 而且对实也有一定的肯定,即“幻中不幻”,这是与恶脂的咬住幻就不松是几乎完全相反的! 而“借幻说法”更是几乎看出了曹雪芹的用意,只是可惜他没有说出这“法”是什么,到底有哪些法, 而最后一句“试问君家识得否,色空空色两无干”恐怕更具参考性!即恐怕有人会得出红楼梦在写“色空”的结论之一,因为曹雪芹不是说以几个奇女子为核心吗?那既然第一回有不少如“幻”“悟”“慧”等等,那不是色空是什么?! 但之前早就说过,曹雪芹绝对不是写“幻”,更不是宣扬什么“色空”这等“初级理论”(XX注:色空是初级理论?我怎么觉得色空很深很难呢(外人注:是啊,色空了就空了,色不空就不空啊(XX注:…))), 这里直接道是“两无干”就几乎明着告诉众人红楼梦不是宣扬“色空”的!而且还特地用了一句“试问君家识得否”!更是相当直接“提醒”看官们要看红楼梦的实质,要看红楼梦的真正的本质! 因此,这也有一定可能如至少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可能性是曹雪芹所写,尤其是最后这句话,几乎将这种可能性猛提到至少百分之五十! 因为除了文字很象曹雪芹外,而且曹雪芹恐怕也是有“保留”地做此总评,而留给看官们更多的思想空间(外人注:我比较赞同这个(大白纸注:嘿嘿,看之后的吧,一切自有分晓)) “此彻悟理解为对红楼梦的彻悟恐怕更恰当。”小戒叹道。 “当然是这样,”小猴笑道,“虽然现在当然还没有达到能完全彻悟的程度。” “曹施主实在越来越远非想象,”老沙笑道,“我们只能尽量看能否跟得上曹施主的真实。” “阿弥陀佛,”小唐道,“曹施主的真实,确实远非想象能想象得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