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531章 梦回二 真话 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31章 梦回二 真话 一 (第2/2页)

雪芹显然是以此在进行掩饰,

    ““曾与女婿旧日相交。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见娇杏【甲戌侧批:侥幸也。托言当日丫头回顾,故有今日,亦不过偶然侥幸耳,非真实得尘中英杰也。非近日小说中满纸红拂紫烟之可比。”这里又紧批当时文风,是急批的特征,

    ““甲戌眉批:余批重出。余阅此书,偶有所得,即笔录之。非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者,故偶有复处。且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界;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乐处。后每一阅,亦必有一语半言,重加批评于侧,故又有于前后照应之说等批。】”这里又是脂砚斋装模作样,重点自然是再次突出“脂砚斋”三字,恐怕这姓脂的(外人注:哈哈)看了之前别人的作的批,再对比一下自己的,自己都觉得有些寒碜,于是这里竟然出此“奇怪”之语!

    ““那丫头买线,所以他只当女婿移住于此。”这个“侥幸”更大了!恐怕这才是娇杏谐音侥幸的最大原因!

    ““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这“伤感叹息”其实可看出贾雨村之假,而贾雨村名贾化,其实是在指贾雨村说的假话是相当之多的!(外人注:大白纸说不说假话?(大白纸注:不说!尤其是重要的话,尤其是对自己重要或十分重要或最重要的人!(外人注:嘻嘻,我代别人问的(大白纸注:哈哈,其实不如亲自来问我哦,会知道一切都是真的!(外人注:嘿嘿,人家胆小嘛(大白纸注:…这个,我先抓耳挠腮一番吧(外人注:哈哈,急了?)))))))

    ““【甲戌侧批:细。】”这个“细”恐怕是在说曹雪芹写得“细”,而不是贾雨村心细,因为贾雨村之后便有类似“恩将仇报”对英莲的判葫芦案!相当于间接将英莲送进了薛蟠和夏金桂这虎口之中!

    ““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甲戌侧批:为葫芦案伏线。】”这个伏线算是较大的伏线,即贾雨村这里明说“必探访回来”,但之后判葫芦案时,真正知道是英莲后,仍然选择了不作为,可见贾雨村不愧叫“贾化”!

    ““说了一回话,临走倒送了我二两银子。"”二两银子,其实正反映贾雨村之吝啬,而贾雨村如此庆吝啬,几乎也意味着贾雨村之后成为贪官之贪的相当不“吝啬”!

    ““甄家娘子听了,不免心中伤感。【甲戌侧批:所谓"旧事凄凉不可闻"也。】一宿无话。”这里也是小小地透露出封肃只顾自己“欢天喜地”,却将让自己女儿伤心的事全提了出来!也可小小地再次见证一下封肃是怎样一个人,

    ““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这里还是可见贾雨村如果心中有唯一一个真正尊敬的人,这人非甄士隐莫属了!

    ““【甲戌侧批:雨村已是下流人物,看此,今之如雨村者亦未有矣。】”这也具备很强的“急批”特征,即此急批也是很可能看过甚至八十回后的甚至原文的,所以这里才如此早早地道雨村是“下流人物”!而且又将当时的人用“连贾雨村这样的知恩能有所报的人都没有了”来形容!(外人注:哈哈,这位急批对当时的社会的不好的风气和所谓“风俗”可谓是深恶痛绝啊,恐怕还深受其害(XX注:表示同情,如果他将前面讲的所有遭遇都经历过,那可真是够惨的!))

    ““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这恐怕是比要“报恩”甄士隐更要紧或者说就是贾雨村几乎是唯一要做的事,即要不是因为娇杏,如果贾雨村知道甄士隐在此处,还不一定会如此来感谢,

    ““【甲戌侧批:谢礼却为此。险哉,人之心也!】”哈哈,这是标准的急批!急批还是蛮可爱的,因为他既无私利私名也无阴谋也无污蔑也无诽谤,只是一颗赤诚火热的心便对当时的各种不平予以甚至最直接的批评乃至批判,虽然有的有些些过,但还是让人微笑欣赏甚至喜欢的,

    ““封肃喜的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儿前一力撺掇成了,”这里也尽显曹雪芹对封肃这样的人看法,“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一力撺掇”,已经描刻到封肃的骨子里!

    ““【甲戌侧批:一语道尽。】”哈哈,这四个字批得精妙!几乎就是大家批,或者曹批,因为曹雪芹看到自己写的这里,恐怕也是相当满意的,

    ““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去了。雨村欢喜,自不必说,乃封百金赠封肃,”哈哈,这里贾雨村能封百金,显然比之前的两封银子要贵重得多,也就是可以说,甄士隐的恩情还没有甚至远没有娇杏在他心中重!因为之前封银子给封氏,恐怕也包含娇杏这层意思在内!

    ““外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访女儿下落。”物事自然与百金和银子不能相比,而且这里又强调英莲,便几乎可以对贾雨村之后判糊涂案作四个字定论,即“以怨报恩”!

    ““【甲戌侧批:找前伏后。士隐家一段小枯荣至此结住,所谓"真不去,假焉来"也。】”这几乎是极其标准的曹雪芹的创作笔记!尤其是“士隐家一段小枯荣”中的“小枯荣”三字几乎是标准的创作者的笔法的感觉!

    而“真不去,假焉来”的双关也是极其有趣的!即甄不去,贾如何来?而且也甚至隐含了红楼梦的一个重大宗旨之一,即整个封建社会的本质之一便是这样逐渐去真存假的!(外人注:这才是真正的极妙妙极!)

    ““封肃回家无话。”即甄家封家都到此“结住”,且先到这。”

    “嘻嘻,当然是真话!”小戒笑道。

    “人只有一个人生,”小猴笑道,“说真话还来不及,珍惜还来不及呢。”

    “呵呵,那是自然,那是必然。”老沙笑道。

    “阿弥陀佛,”小唐笑道,“有情人终要成眷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