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4章 梦回五 掩耳盗铃 一 (第2/3页)
的宝玉要完成的最主要内容! 而从这两回开始的所有批的内容中,脂批恐怕几乎囊括了其中一大半的内容! ““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甲戌侧批:如此反谓"愚痴",正从世人意中写也。】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甲戌侧批:八字定评,有趣。不独黛玉、宝玉二人,亦可为古今天下亲密人当头一喝。甲戌眉批:八字为二玉一生文字之纲。】”这“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深见曹雪芹对人性的了解!其实这几句就是等价于四个字,即“爱情初期”!尤其是“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即说白了,如果我不爱你,我哪里会在意你这么多呢,正是因为我爱你,我才会在这个时期或说初期总是不满足总是不满意总是怀疑这总是质问那! 当然,这是初期,慢慢磨合后,以及慢慢成熟后,尤其是宝玉和黛玉之后不断的相互心心相证后,一些伤人伤已的“求全之毁,不虞之隙。”便会渐渐平和,而以爱为多,而以理解以关心为更多了! 这些曹雪芹也在之后给予了极其写实的内容! ““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甲戌侧批:"又"字妙极!补出近日无限垂泪之事矣,此仍淡淡写来,使后文来得不突然。】气的独在房中垂泪,”说实话,黛玉此时确实不太成熟,但最重点是宝玉更不懂事, ““宝玉又【甲戌侧批:"又"字妙极!凡用二"又"字,如双峰对峙,总补二玉正文。】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如何,宝玉都知道是自己“言语冒撞”,而当然,如果宝玉此时已经到了能知道“言语冒撞”的程度,离“懂事”更“懂事”也就不远了! 因为试想一想,黛玉来贾府之前,贾宝玉可是几乎几秒之内就能立即“决定”摔玉而且大哭的主!几乎是真正的顽劣任性之公子爷儿! 而自从黛玉来之后,宝玉因此而自身的如性格、如懂得关心人、如懂得道歉等等等等的改变恐怕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也不为过了! ““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甲戌侧批:元春消息动矣。】”这里批“元春消息动”显然有些过, ““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是日先携了贾蓉之妻,二人来面请。贾母等于早饭后过来,就在会芳园【甲戌侧批:随笔带出,妙!字意可思。】游顽,先茶后酒,不过皆是宁荣二府女眷家宴小集,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甲戌侧批:这是第一家宴,偏如此草草写。此如晋人倒食甘蔗,渐入佳境一样。】”这个批也有些不得要领,这里几乎是为了先“淡出”尤氏,尤其是“贾蓉之妻”秦可卿!一个什么贾府的家宴有什么好专门来写的!红楼梦主要还是写人写事以及写各种情的! ““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哄着,歇一回再来。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又向宝玉的奶娘丫鬟等道:"嬷嬷jiejie们,请宝叔随我这里来。"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甲戌侧批:借贾母心中定评。】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甲戌侧批:又夹写出秦氏来。】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如何,正是为引出秦氏,以及更引出之后迄今为止恐怕最重量级的宝玉的游太虚幻境! ““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甲戌眉批:如此画联,焉能入梦?】”神仙劝人苦读当时的纯为了科举之书的画,宝玉自然不快, ““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甲戌双行夹批:看此联极俗,用于此则极妙。盖作者正因古今王孙公子,劈头先下金针。】”这副对联其实本意是不错的,关键要看在什么环境!如果是在当时的处处虚伪、时时阴险的环境,这副对联达到的“效果”恐怕绝大多数下只能是“世事洞明皆虚伪,人情练达即阴险”(外人注:哈哈,有趣),而如果是在相反的环境下,不但能获得真学问,好文章,还能使心悦甚至豁然开朗,自然会是好联! ““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哈哈,这便足见宝玉“坚定”的一面,即宝玉内心中的“真善美”几乎是不可动摇的! ““秦氏听了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秦氏这话已然隐约透露出宝玉绝非第一个来她屋的“外边的男子”! ““宝玉点头微笑。”极喜女儿气的宝玉自然点头微笑,却不知秦氏之屋绝非一般之屋!也才会有游太虚幻境后能与秦氏“云雨”之梦(XX注:好地方啊(外人注:…)), ““有一个嬷嬷说道:"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房里睡觉的理?"”这句话却与之后焦大的“养小叔子”所谓“相映成趣”, ““秦氏笑道:"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呢,就忌讳这些个!上月你没看见我那个兄弟来了,【甲戌眉批:伏下秦钟,妙!】虽然与宝叔同年,两个人若站在一处,只怕那个还高些呢。"【甲戌侧批:又伏下一人,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