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545章 梦回五 太虚之极实 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5章 梦回五 太虚之极实 二 (第1/6页)

    ““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甲戌侧批: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惟批书人知之。】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甲戌侧批:一篇《蓬莱赋》。】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甲戌侧批:一句忙里点出小儿心性。】”宝玉却没想到,最后他确实在“另一处”“另”如此“失了家”过了一生!

    ““正胡思之间,忽听山后有人作歌曰:春梦随云散,【甲戌双行夹批:开口拿"春"字,最紧要!】飞花逐水流。【甲夹批:二句比也。】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甲夹批:将通部人一喝。】宝玉听了是女子的声音。【甲戌侧批:写出终日与女儿厮混最熟。】歌声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一个人来,蹁跹袅娜,端的与人不同。有赋为证: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甲戌眉批:按此书凡例本无赞赋闲文,前有宝玉二词,今复见此一赋,何也?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不得不用此套。前词却是作者别有深意,故见其妙。此赋则不见长,然亦不可无者也。】”这段文字已足见曹雪芹的文字诗词以及意境功底!

    ““宝玉见是一个仙姑,喜的忙来作揖问道:"神仙jiejie,【甲戌侧批:千古未闻之奇称,写来竟成千古未闻之奇语。故是千古未有之奇文。】不知从那里来,如今要往那里去?也不知这是何处,望乞携带携带。"那仙姑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甲戌侧批:与首回中甄士隐梦景一照。】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因近来风流冤孽,【甲戌侧批:四字可畏。】缠绵于此处,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今忽与尔相逢,亦非偶然。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甲戌侧批:点题。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仙曲十二支,试随吾一游否?"宝玉听说,便忘了秦氏在何处,【甲戌侧批:细极。】”这句确实细,

    ““竟随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甲戌侧批:士隐曾见此匾对,而僧道不能领入,留此回警幻邀宝玉后文。】乃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正是全文点题之处!前文已经详述,此处略过,

    “【甲戌双行夹批:正恐观者忘却首回,故特将甄士隐梦景重一滃染。】”此批不如不批,即以小学生意境和文笔来批红楼梦,不是离题万里,而是离批万里,离题大概至少亿里!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这里也说明了红楼梦核心之一当然写情,写各种情!而尤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为核心中的核心!

    ““宝玉看了,【甲戌眉批:菩萨天尊皆因僧道而有,以点俗人,独不许幻造太虚幻境以警情者乎?观者恶其荒唐,余则喜其新鲜。有修庙造塔祈福者,余今意欲起太虚幻境以较修七十二司更有功德。】心下自思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略领略。"宝玉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这里直接道是“邪魔招入膏肓”,其实不如说是以宝玉之慧和真善美的本质,是他了解这副联所说的内容的起初!

    ““【甲戌侧批:奇极妙文。】当下随了仙姑进入二层门内,至两边配殿,皆有匾额对联,一时看不尽许多,惟见有几处写的是:"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甲戌侧批:虚陪六个。】看了,”这里“虚陪六个”也象是曹批,

    ““因向仙姑道:"敢烦仙姑引我到那各司中游玩游玩,不知可使得?"仙姑道:"此各司中皆贮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尔凡眼尘躯,未便先知的。"宝玉听了,那里肯依,复央之再四。仙姑无奈,说:"也罢,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喜罢了。"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甲戌侧批:正文。】三字,”红楼梦的女子都是“薄命司”,也为红楼梦的结局奠定了几乎是决定性的基调!

    ““两边对联写的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这里“自惹”要从更深更广的范围去看,便知人间悲剧全是人为!包括整个封建社会制定的对当时女子的种种约束和毒害,

    ““而“为谁妍”其实也是对当时的整个社会环境对女子的轻蔑以及地位低下的映照,

    ““宝玉看了,便知【甲戌侧批:"便知"二字是字法,最为紧要之至。】感叹。”这个宝玉当然自然能看得懂,

    ““进入门来,只见有十数个大橱,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条上,皆是各省的地名。宝玉一心只拣自己的家乡封条看,遂无心看别省的了。只见那边橱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甲戌侧批:正文题。】”此“正文题”也是类似曹批,

    ““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甲戌侧批:"常听"二字,神理极妙。】”不知这“常听”二字让脂爷如何会发出“神理极妙”的感慨来!(外人注:恰好符合其小学生水平,其余都看不懂,所以脂爷有此感慨(XX注:哈哈))

    ““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甲戌侧批:贵公子口声。】”也请注意这里的“几百女孩子”,这是实写,即大大小小丫环姐妹等等,在贾府当时竟有几百!

    一个当然足见贾府之开销,另一个也可见成为贾府大丫环的相当不容易!这也是丫环中象袭人要尽力往上爬,金钏被驱赶后即投井自尽的另一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