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8章 梦回七 用心良苦 一 (第1/3页)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这里其实可以有一个小问题“探讨”,即回目是怎么来的?是先有回目,再有原文,还是写好了原文才有回目?恐怕这两种情况都有,但大部分情况恐怕是后者,而且边写原文边“出来”回目的情况会更多,当然,这一切几乎是在总大纲总架构最后定型最后确定主要内容后,回目名的出现和决定才是有意义的, ““【蒙:苦尽甘来递转,正强忽弱谁明?惺惺自古惜惺惺,时运文章cao劲。无缝机关难见,多少笔墨偏精。有情情处特无情,何是人人不醒?】”这也许是另外一位蒙批,因为很明显看出其作词的水平还是不错的,而且似乎有些做“上瘾”,但内容和意境实在很有些差强人意,均脱靶可以说相当之远, ““【靖:他小说中一笔作两三笔者、一事启两事者均曾见之。岂有似"送花"一回间三带四攒花簇锦之文哉?】”哈哈,这个批有些达意,但实在有些“小气”,曹雪芹的文中,一笔何止以作两三笔?几乎平均一笔能作五六笔!一事经常能至少启四五事! 但这里将“送花”“启动”的事文用“三带四攒花簇锦之文”却是形容得相当不错和到位的! ““【题曰: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这里秦家的“秦”很明显是取“情”字,其余恐怕没太多深意,而秦可卿“理解”为如“情可亲”、“情可倾”、“情可侵”都可以,秦钟自然是“情种”最恰当, ““话说周瑞家的送了刘姥姥去后,便上来回王夫人话。【甲戌侧批:不回凤姐,却回王夫人,不交代处,正交代得清楚。】”周瑞家的绝不能“浪费”,曹雪芹以周瑞家的立即就“带出”以下情节,这可以归为“趁热打铁”,也可以归为“一线接一线”、“一线带数线”! ““谁知王夫人不在上房,问丫鬟们时,方知往薛姨妈那边闲话去了。【甲戌侧批:文章只是随笔写来,便有流离生动之妙。】”哈哈,此里虽说是“闲话”,但显然绝非“闲话”,此批甚至极象曹批! 首先当然是在“义务教文”,即看起来“随笔写来”的而其实具备“深意”的文字才是真正的“流离生动之妙”, 其次,曹雪芹如果此处来个“有意”的似乎“加重”批,则当然是在“提醒”有心有意的看官们,此处绝非“闲话”!而薛姨妈和王夫人说了些什么“非闲话”,自然都在之后的情节和文字中“暗暗”铺开! ““周瑞家的听说,便转出东角门至东院,往梨香院来。刚至院门前,只见王夫人的丫鬟名金钏儿【甲戌侧批:金钏、宝钗互相映射。妙!】者,”这里又借周瑞家的带出金钏儿来,而此批的又叫妙者的脂爷这次叫的竟然是“金钏”和“宝钗”“互相映射”,真是匪夷所思的弱到极点的思维!(XX注:如果他说的是之后宝钗说金钏儿“不足惜”的话呢(外人注:你觉得他可能是这个意思吗?莫非二战前有人说了一句“第二世界”的话来,他就是在“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和一个才留了头的小女孩儿【甲戌侧批:莲卿别来无恙否?】”此批能看出这小女孩儿是英莲也算是好批,但这“别来无恙”想“说明”什么呢?此批者恐怕来红楼梦是“认人”的(外人注:哈哈,以后注意一下以“卿”字称呼人的批,虽然不是什么恶批,但其自认为蛮“熟悉”红楼梦中的人的心思和态度却有些有趣) ““站在台阶坡上顽。见周瑞家的来了,便知有话回,因向内努嘴儿。【甲戌侧批:画。】周瑞家的轻轻掀帘进去,只见王夫人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等语。”这里的文字却恐怕足显曹雪芹之“深沉”! 即王夫人和薛姨妈如果是说“家务人情”也罢了,如何会说些“长篇大套”的?甚至连“闲话”都不是了! 因此恐怕这里隐含的更深的意思是王夫人和薛姨妈已经知道周瑞家的来了,因为怕听了她俩的谈话内容,于是“改为”“长篇大套”了! 而金钏儿“努嘴儿”的意思也更“隐晦”了!即金钏儿甚至也不敢出声打扰王薛二人的对话,其实在“显露”二人谈话的私密性, ““周瑞家的不敢惊动,遂进里间来。【甲戌双行夹批:总用双歧岔路之笔,令人估料不到之文。】”如果只是闲话或“套话”,有何不敢惊动? ““只见薛宝钗【甲戌侧批:自入梨香院,至此方写。】穿着家常衣服,【甲戌双行夹批:好!写一人换一副笔墨,另出一花样。甲戌眉批:"家常爱着旧衣裳"是也。】头上只散挽着□儿,坐在炕里边,伏在小炕桌上同丫鬟莺儿正描花样子呢。”这里恐怕“暗示”的意味更足了!即王夫人能如此“随意”和“轻意”地来与薛姨妈说如此“长篇”,那与薛宝钗说些什么甚至也说个“长篇”也是绝对可以存在的! 而王夫人要将宝钗儿嫁给宝玉的心思恐怕是红楼梦一开头就显然的! 那宝钗之后做的几乎很多事的幕后人是谁就非常清楚了! 当然,宝钗作为王夫人的亲外甥女兼“弟子”,以薛宝钗要超过甚至远超王夫人的智商和情商,甚至宝钗儿日后的冷和狠不但是内心甚至连表面也不象王夫人有所掩饰,则之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便是“顺理成章”了! ““【甲戌侧批:一幅《绣窗仕女图》,亏想得周到。】见他进来,宝钗才放下笔,转过身来,满面堆笑让:"周jiejie坐。"”这个“满面堆笑”窃以为曹雪芹此处用得有些“早”或者不太“当”,因为“虚伪性”有些明显,因为此时宝钗儿年纪还甚小,因此,这里可以改一个词,甚至就叫“满面笑容”都可以, ““周瑞家的也忙陪笑问:"姑娘好?"”周瑞家的“忙陪笑”显然是没想到宝钗如此“客气”, ““一面炕沿上坐了,因说:"这有两三天也没见姑娘到那边逛逛去,只怕是你宝兄弟冲撞了你不成?"【甲戌侧批:一人不漏,一笔不板。】”这里的“用意”其实有些过于“明显”,即连周瑞家的都知道可能是“宝玉冲撞了宝钗”,虽然当然不一定是宝玉冲撞了宝钗,但恐怕宝钗在宝玉那是“碰了壁”的,这“碰壁”并非宝玉对宝钗怎样,而是宝钗发现宝玉和黛玉的情感其实是发展“迅速”的!恐怕超过甚至远远超过整个王氏集团的想象! 因此,宝钗两三天没去,而这里王夫人又和薛姨妈在“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