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577章 梦回十 妙! 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77章 梦回十 妙! 五 (第3/3页)

出秦可卿“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其实当然不是通过看脉而得出,而只能是通过冯紫英对其恐怕几乎是“和盘托出”那些内幕而得出的结论!

    ““这婆子答道:"可不是,从没有缩过,或是长两日三日,以至十日都长过。"先生听了道:"妙啊!这就是病源了。从前若能够以养心调经之药服之,何至于此。这如今明显出一个水亏木旺的症候来。待用药看看。"”这里张友士都叫出“妙”来,而且张友士能如此判断准确,恐怕是根据冯紫英所描述而进行的自己的推断,而果然推断成功!因此才忍不住叫“妙”!(XX注:据我所知,经期行****会直接导致经期延长,而且会引发炎症,而炎症也会延长经期(外人注:…你比张友士还张友士啊!))

    这里也足见曹雪芹这样聪明和兴趣涉猎之广的人对医学也是有相当知晓的,

    ““于是写了方子,递与贾蓉,上写的是: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土炒云苓三钱,熟地四钱,归身二钱,酒洗白芍二钱炒,川芎钱半,黄芪三钱,香附米二钱制,醋柴胡八分,怀山药二钱炒真阿胶二钱蛤粉炒,延胡索钱半酒炒,炙甘草八分,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这其中的药性是否有用于打胎的先不说,而且是否就是最终药方不说,因为张友士是完全有可能而且几乎必会将真正的药方背后再给贾珍的!

    而仅从这许多药名的药方上透出的“文字信息”便几乎可断定曹雪芹是再次在暗示秦可卿是有喜!

    之前已经说过,这里不妨再重复一下,

    象其中的“人参(生人,以及人参的胎形)”、“怀山(怀上)”、“土炒(扒灰)”、以及“人参”“归身”“莲子”“红枣”的暗含“早生贵子”,即本来是要“祝”秦可卿“早生贵子”的!

    甚至最后的红枣二枚都可以认为是张友士在暗示怀的双生子!正合冯紫英之后“无意”中道出的“头胎养了双生子”!(外人注:这个却真是相当奇妙了!而且这个药方的“二”字相当多!(大白纸注:极是极是!这个更明显了!(XX注:“二”?(外人注:嗯,你这个“二”说得够“二”的(XX注:额…))))))

    ““贾蓉看了,说:"高明的很。还要请教先生,这病与性命终久有妨无妨?"”这句话看似有些奇怪,但请看“联合推断”,即联合贾蓉的意思和曹雪芹的意思!

    贾蓉之所以这样说当然是关心秦可卿的身体,即贾珍和贾蓉绝不会想到要害死秦可卿的,因为秦可卿实在是个当时几乎极其难得的尤物!而且秦可卿的能力也几乎是贾府仅有的!

    从贾珍之后那番毫不掩饰的大哭“痛惜”便可知秦可卿在他们在贾府的地位和“份量”!

    而从曹雪芹的角度出发,贾蓉和贾珍既然没有要害死秦可卿的意思,曹雪芹为什么要特别写这番文字呢?

    曹雪芹的意思恐怕最可能就是秦可卿最后是自己结束自己生命的!即秦可卿是完全可以恢复身体的!从张友士的几乎相当轻松的表情和话语中也能看得出!

    即张友士的表面轻松除了当然要掩饰他们是在干着瞒着秦可卿和其余人在给秦可卿打胎的罪恶外,另一层意思也是说明秦可卿是完全可以恢复的!

    ““先生笑道:"大爷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这话说得相当明白,身体是无碍的!

    ““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这里也比较隐晦,“细问”自然包括胎是否真能打下来,“聪明”就聪明在这,

    ““于是贾蓉送了先生去了,方将这药方子并脉案都给贾珍看了,说的话也都回了贾珍并尤氏了。尤氏向贾珍说道:"从来大夫不象他说的这么痛快,想必用的药也不错。"贾珍道:"人家原不是混饭吃久惯行医的人。因为冯紫英我们好,他好容易求了他来了。既有这个人,媳妇的病或者就能好了。他那方子上有人参,就用前日买的那一斤好的罢。"”冯紫英恐怕也是花了不少力气去专门找了能打胎的这类大夫,贾珍的话中大概是这个意思,

    ““贾蓉听毕话,方出来叫人打药去煎给秦氏吃。不知秦氏服了此药病势如何,下回分解。”这药中是否加了其他药或者另外有其他药自然不必再细写,

    ““【蒙:欲速可卿之死,故先有恶奴之凶顽,而后及以秦钟来告,层层克入,点露其用心过当,种种文章逼之。虽贫女得居富室,诸凡遂心,终有不能不夭亡之道。我不知作者于着笔时何等妙心绣口,能道此无碍法语,令人不禁眼花撩乱。】”这所谓的“总批”便是等于这回没看,还在看前几回,竟然将秦可卿之逝怪在如焦大如茗烟如秦钟身上!而且道什么“贫女居富室”等等,离意可谓亿万之亿万次方里!

    (XX注:呃,他也说眼花缭乱了!(外人注:不过这批者恐怕真是花了乱了,根本就没看出哪怕一丁点一丁点这回写的是什么嘛!难怪大白纸连亿万次方都出来了!要清楚就要懂得曹雪芹的心哦)))

    “妙不可言,看来妙也是可言的!”小戒惊叹道。

    “更妙的在没言之处。”小猴笑道。

    “呵呵,”老沙道,“这样的妙才是真妙。”

    “阿弥陀佛,”小唐双手合什道,“能得妙能解味更要能体会曹施主之辛酸泪。”

    “小唐说得是!”三人忙看着小唐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