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04章 梦回十六 欲盖弥彰 一 (第2/2页)
老尼的一家之言,根本未加基本的逻辑分析,心中眼中只有显示自己有手段、到手的银子和老尼口中的顶级奉承话,因此,实际上作为主要推动人之一,酿成如此惨绝人寰之事! 即凤姐儿更多是被人利用,如果凤姐儿知晓真正的事情经过,恐怕至少会天平会倾向于不去做这可能会伤天害理之事,毕竟当时从“客观”来看,凤姐儿确实不怎么缺这三千两银子,因此,足见老尼这样的人危险性! ““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将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这里更多是对父母的反抗,即父母将自己致于当时的“不义”甚至所谓“不贞”之地, ““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庚辰侧批:一双美满夫妻。】”这个批还是比较准确的,这两人恐怕是父母包办的封建社会中,夫妻瞎碰中概率相当低却恰好“中”了的的性情类似的夫妻,可惜美满幸福的未来就此瞬间化为烟尘,也给两家带来极端痛苦, 而且,这里又是女子自缢男子投河,看来古时自尽之人,女子绝大多数选择自缢,男子大多选择投河, ““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如果张家也仅是觉得“没趣”,那张家作为畜生之家,绝对是将女儿当商品在养的! 反而,李家恐怕应该只是觉得“没趣”,因为他丝毫未伤! 于是,这三家的所有人的嘴脸和内心便可如此而一目了然了! ““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庚辰侧批:如何消缴?造孽者不知,自有知者。】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凤姐儿如果已经得知这后果,还所谓坐享,这就是凤姐儿对生命的甚至极端藐视! 恐怕直到最后凤姐儿生命垂危之时,凤姐儿才会恍然大悟生命之“伟大”吧! 而这里强调“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恐怕有两层意思, 其一,凤姐儿这样的事后面还做了不少,即这个作为王夫人之后要让凤姐儿背上所有黑锅的几乎是最有力证据之一! 即王夫人要让凤姐儿背上所有黑锅,也要王熙凤有相等把柄被牢牢攥住, 其二,王夫人这事虽然不知,但凤姐儿放高利贷的事应该如前所说,是王夫人默许甚至暗中指使的, 而总结其一其二,即王夫人最后为了让王熙凤背上高利贷的所有黑锅,用的却是王熙凤确实瞒着自己做的这些揽官司颠倒黑白伤天害理之事! 这样的事,在贾政看来,更是极其败坏贾家甚至祖宗名声的!因此,凤姐儿被逐出贾府几乎是必然的, 而这其中凤姐儿肯定是同时替王夫人背了如放高利贷以及贾府经济败落的所有黑锅,即在王熙凤确实是自作孽的前提下,这个是非常不能忘的! 否则,不但王熙凤成了几乎唯一的“恶人”,而且王夫人“一点事”也没有,这两种都会造成对红楼梦相当大的误读, ““【甲戌双行夹批:一段收拾过阿凤心机胆量,真与雨村是一对乱世之jianian雄。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乎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使天下痴心人同来一警,或可期共入于恬然自得之乡矣。脂砚。】”脂砚特别署名,这里恐怕更见更真正脂砚的“水准”! 即脂砚斋也许是几个人串同八十回后的篡改者和幕后者同时对红楼梦八十回后造假,或者更可能就是八十回后的篡改者们和幕后者们! 但象之前有些那种水准极低的“脂砚”实在丢人现眼,但显然有更“强”的脂砚,象这里特别署名者, 既然敢如此署名,恐怕认为自己是有两把刷子的,但恐怕露出的狐狸尾巴也会更明显! 象将凤姐儿与贾雨村视为是“一对乱世之jianian雄”!但不好意思,凤姐儿实在当不起这个名号! 与贾雨村能比翼齐飞的只有之后的宝钗儿! 那脂砚斋为什么要在这里如此高调宣称凤姐儿与贾雨村是一对jianian雄,而不是别人呢? 恐怕脂砚斋正是看过了八十回后的几乎所有原文,而且他要修改其中重要、主要甚至全部的内容而在这里如此高调将凤姐儿和贾雨村绑在了一起!即,正是为了将宝钗儿松绑! 即脂砚斋此处其实正是在为宝钗掩饰掩盖!但只要认清了脂砚斋,便会充分理解什么叫作欲盖弥彰! 因此,这里“间接”或说“直接”的“原意”竟然是:贾雨村原来与宝钗是一对jianian雄! 脂爷厉害啊,竟然透露了这么一条重要的信息!(外人注:哈哈) 而且“这位”脂爷还露得更多,竟然“忍不住”将“后文不必细写其事”也说了出来!这种急于掩盖的心思而脱口而出或急于出口的话也太明显了吧! 是啊,是不必细写了,因此原本应该比前八十回要更细的八十回后便如此“粗”了! 这也正是脂砚斋如此希望的! 因此,这句话几乎是脂砚斋在直接对曹雪芹说:“你八十回后不必细写了,写的都是些什么啊!我来给你写!” 于是,脂砚斋们就“顺便”“写”了八十回后的内容!(外人注:赞!), 不过,由于这位可能比之前那些脂爷们更“强”,也许从这一回开始,批的内容会更加有趣和更有类似这里的“参照性”了!(XX注:期待!) 且先到这。” “脂爷举牌现身,真是再好不过。”小戒笑道。 “有趣有趣,正是这样才更有趣。”小猴也笑道。 “两类人看红楼梦会有完全两极化的感受。”老沙笑道。 “阿弥陀佛,”小唐道,“善哉善哉,善之普及乃我佛一大重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