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611章 梦回十六 一脉相承 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1章 梦回十六 一脉相承 八 (第2/3页)

一笔不能写到,不过一时喧阗热闹非常而已”正是曹雪芹判断哪些是“值得”写,哪些是“不值得”写的,因此,将所有不值得写的这里用此一句概括,

    也反过来证明曹雪芹只要写的文字肯定有其含义、用处乃至深意了!

    ““且说宝玉近因家中有这等大事,贾政不来问他的书,【庚辰侧批:一笔不漏。】心中是件畅事;”足见宝玉天性,

    ““无奈秦钟之病日重一日,也着实悬心,不能乐业。【甲戌侧批:"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世上人个个如此,又非此情钟意切。甲戌眉批:偏于极热闹处写出大不得意之文,却无丝毫牵强,且有许多令人笑不了、哭不了、叹不了、悔不了,唯以大白酬我作者。壬午季春。畸笏。】”这里批为“偏于极热闹处写出大不得意之文”,虽然当然准确,但这并不是曹雪芹写这些的目的,只是事情发展实录下来是如此,

    而“唯以大白酬我作者”却还有些靠谱,即至少知道曹雪芹是比较好酒的,而曹雪芹好酒当然绝非酒徒,以酒助兴,畅所欲言,灵感飞溅,恐怕才是曹雪芹真正好酒的原因,

    ““这日一早起来才梳洗毕,意欲回了贾母去望候秦钟,忽见茗烟在二门照壁前探头缩脑,宝玉忙出来问他:"作什么?"茗烟道:"秦相公不中用了!"【甲戌侧批:从茗烟口中写出,省却多少闲文。】”这里以茗烟的“探头缩脑”到一句“秦相公不中用了”即道出秦钟现状,也足见曹雪芹行文的尽量不重复尽量不落俗套和尽量要灵动的内心指导,

    如果曹雪芹能随意达到以上程度,就达到了行文的某种境界或说某种化境了,当然,这当然绝非曹雪芹行文的最高境界,

    因为最高境界是由心之境界决定的,而不只是大脑思维,更不是手中的笔,

    ““宝玉听说,吓了一跳,忙问道:"我昨儿才瞧了他来,【庚辰侧批:点常去。】还明明白白,怎么就不中用了?"茗烟道:"我也不知道,才刚是他家的老头子来特告诉我的。"宝玉听了,忙转身回明贾母。贾母吩咐:"好生派妥当人跟去,到那里尽一尽同窗之情就回来,不许多耽搁了。"”这里也足见贾母的态度,即贾母当然更关心的是宝玉,但也不阻止宝玉去“好生探望”,只是不要过了,

    这里却不是贾母冷漠,这是有好几十年人生经历,甚至是见过许多生死的贾母的正常的态度,因为贾母在说这话时,也许心中已在叹气,而且贾母那番嘱咐也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宝玉听了,忙忙的更衣出来,车犹未备,【甲戌侧批:顿一笔方不板。】急的满厅乱转。一时催促的车到,忙上了车,李贵、茗烟等跟随。”这“急的满厅乱转”已经足矣,

    ““来至秦钟门首,悄无一人,【甲戌侧批:目睹萧条景况。】”这“悄无一人”足显凄凉,与秦可卿相比也充分证明绝非秦家受贾家照顾,实在是秦可卿一人得宠得势,

    ““遂蜂拥至内室,唬的秦钟的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弟兄都藏之不迭。【甲戌侧批:妙!这婶母兄弟是特来等分绝户家私的,不表可知。】”“蜂拥至”与之前的“急的满厅乱转”自然一脉相承,

    而这里的“这婶母兄弟是特来等分绝户家私的,不表可知”是否也有些武断,而且现在最重要的仍是秦钟,

    ““此时秦钟已发过两三次昏了,移床易箦多时矣。【甲戌侧批:余亦欲哭。】宝玉一见,便不禁失声。李贵忙劝道:"不可不可,秦相公是弱症,未免炕上挺扛的骨头不受用,【庚辰侧批:李贵亦能道此等语。】所以暂且挪下来松散些。哥儿如此,岂不反添了他的病。"”“失声”二字,也是曹雪芹在这个特别场景特别为宝玉“准备”的词,

    ““宝玉听了,方忍住近前,见秦钟面如白蜡,合目呼吸于枕上。宝玉忙叫道:"鲸兄!宝玉来了。"连叫两三声,秦钟不睬。宝玉又道:"宝玉来了。"”这“宝玉来了”四字,却是秦钟在梦中闻见,

    ““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余气在胸,正见许多鬼判持牌提索来捉他。【甲戌侧批:看至此一句令人失望,再看至后面数语,方知作者故意借世俗愚谈愚论设譬,喝醒天下迷人,翻成千古未见之奇文奇笔。庚辰眉批:《石头记》一部中皆是近情近理必有之事,必有之言。又如此等荒唐不经之谈,间亦有之,是作者故意游戏之笔,聊以破色取笑,非如别书认真说鬼话也。】”这也是曹雪芹红楼梦中少见的超艺术化处理,而前十几回较多,后面的如晴雯等尤二姐等较少,也许曹雪芹写到之后越来越倾向于“纯粹”的实录,

    但八十回后此类事越来越多越来越“重量级”,也许八十回后又会出现这种超艺术化甚至更超艺术化的处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黛玉等的心灵情感等更加升华,

    ““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甲戌侧批:扯淡之极,令人发一大笑。余请诸公莫笑,且请再思。】”这批之前道“余亦欲哭”,这里竟然又道“扯淡之极,令人发一大笑”,显然,最后一句“余请诸公莫笑,且请再思”才是与之前的“余亦欲哭”更象是同一批者,而“余请诸公莫笑,且请再思。”则是对“扯淡之极,令人发一大笑。”的“再批”,也可以足见这些批的人数杂乱,批的内容也会显得有些凌乱,

    而且这批与原文内容又实在不太相干,更是添加混乱(外人注:哈哈,热闹!不但原文热闹,文外的凑热闹也似乎不甘落后)

    ““又记挂着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甲戌双行夹批:更属可笑,更可痛哭。】又记挂着智能尚无下落,【甲戌双行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