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迷踪_第九章 董卓治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董卓治晋 (第1/2页)

    段煨这名字一听就是怕火、阳亢的人。他鼻尖一团被阳亢的火气熏得一片鲜红,俗称酒糟鼻子,此时还未开腔,就因为激动,那一团红色却更加抢眼了。

    “经勘验,死者董起生前系晋阳郡府厨师。”段煨正襟危坐,一字一板的用司法语言介绍案情:“他买通凶犯,以五十两纹银雇伍伯山凶杀主家夫人。伍犯杀人之后讨债,而董犯事成后却赖账不还,被伍犯追讨,两人争吵时,因当街厮杀而毙命。”

    董卓听完段煨的陈述,沉思一会儿,问曲攸先生:“这董起是我从凉州带来的厨师,跟着我已经有二十年了,怎么会突然行凶弑杀主母呢,这事委实让人费解。”

    曲攸先生说:“确实,我也觉得董起的行为使人费解,而且此案还有诸多疑点。”

    段煨一听郡守似有不同意见,这一急,鼻尖更显鲜红,如同滴血:“大人,这董起即便跟随大人多年,也难免因新近仇怨雇凶杀人,或者是主母最近发现了死者的隐私,或者是死者早年定下的复仇日期,这些事例在凶案中并非鲜见。再说,这当事人二者之间的事,局外人谁又能说得清呢。”

    在凶杀案中,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确实是太多了,董卓点头:“段大人所言也有道理,知人隐私被杀者确也常见。”

    曲攸先生却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说:“只是,以我浅见,董起身为厨师,要杀主母,哪里没有机会,以他工作之便投放毒药,这是轻而易举的事,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这正是董起的高明之处,”段煨是很会寻找借口的:“大人们想想,董起尽管在府中有诸多机会,但若将主母害死在后堂,他难免暴露,所以迟迟没有动手。而雇凶杀人,他躲在暗处,主母在外地遇害,谁也不会怀疑到他身上,若非凶犯寻上门讨债,这案子很难大白于天下。”

    情况的确如此,董卓对段煨的分析表示认可:“段大人是越来越精明了。”

    段煨望着顶头上司,谨慎地问:“这案子可以结案了吧?”

    “城隍庙疑案当然可以结案了,”董卓起身送客,临别时追加一句:“只是对杀害董起的凶手伍犯还得时刻追捕,也不能让董起就这么白白地死了。”

    案件虽说已了结,但董卓对段煨任一方知县很不感冒,小小一个案件,长期未破,却只靠巧言令色推脱责任,岂能再让他任首县之长,得放他去远远的县城,首县应有一个能吏治理才是。

    就这样,因董起的冤死,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隍庙疑案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脑海。

    一晃一年过去,董卓尽管每天和新夫人辛勤耕耘,晋淑仍是腹中无物。表面不露声色的郡守大人,内心却暗暗地憔急起来。

    这天,太原郡守董卓正阅读宫中流传出的新书史记,这是刚从洛阳送来的抄片,董卓彻夜阅读,爱不释手。

    弟弟董旻和幕僚曲攸先生神色沉重地走了过来,董旻虽是董卓的亲弟弟,却信守儒家教仪,平时很少直趋长兄书房。董卓见状,忙卷起长篇《史记》,起身迎迓,问道:“曲先生,你二人神色为何如此沉重?”

    曲攸先生恭手站立几案边,说:“郡守岂不闻近日坊间童谣‘发如韭,剪复发,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这是乱民蛊惑百姓的谣言,我也早有耳闻。只是本郡治晋以来,世道清平,郡内也还算是太平,并无暴民劫州掠府之事发生。”董卓一笑了之,似乎早已成竹在胸。

    董旻是个急性子,高声嚷叫起来:“暴民啸聚山林,难道没有劫州掠县就能听之任之?晋阳府附近西边龙山,有草寇李豹,北边二娥山,有暴民孙通落草为寇,如今势力不大,还不敢公然劫州掠县。我担心杀害董起一案,就是此二人所为。”

    曲攸先生进一步解释说:“今年各地暴民乱政,事出有因,皆因民生多艰,百姓无法生存使然。去年前年连续两年洪水泛滥,庄稼颗粒无收,两年欠产。今年,蝗灾如卷,所过之处,稼檣几成光秃,民众无法生存,不得已啸聚山林,落草为寇,已有多处草寇打出了反汉为王的旗号,朝廷震怒,来函问责了。”

    董卓站起身,沉重地说:“我虽然还未见到朝廷问责扫寇的公函,这几天来也正在为李豹、孙通这些暴民乱党的事谋虑对策。杀害我夫人、儿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