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迷踪_第三十六章 逢王而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逢王而兴 (第1/2页)

    袁绍又一次去信,要求并州刺史董卓率兵前往洛阳救驾。董卓见信大喜,手抚浓须,急火火大吼说:

    “我董卓岂是偏安一隅之人,今日入主中原,且看老夫的手段。我要首先宰了张温、孙坚,而后提取皇甫嵩的脑袋。”

    董卓是以杀人为目的,可见一开始就没安好心。出兵洛阳的另一个目的,不是为了救驾,而是为垄断朝政。

    杀气腾腾急于报仇的董卓,当即提点并州刺史府所有军兵校勇准备出发。然而,可怜得很,手下听他指挥的子弟兵不过三千多人马,这是去“救驾”,可不是去逛庙会,这也太显得势单力薄了,会很让人瞧不起的。

    董卓一看不行,就听从李儒的建议,吩咐军中多多备办旌旗军杖,扮作鲜衣亮服,军纪森严的样子。经过这样一番乔装打扮,董卓率领兵马,过祁县,经上党,直赴洛阳。

    董卓的部队赶到洛阳北邙山下时,正是卢植斩杀了宦官张让的时候。

    董卓骑马在前,李儒、董旻紧随其后,旌旗蔽日,尘土飞扬,风风火火地追赶山间逃窜的一群人。这群人众见后面军队追来,已无处可逃,便站在路边,等候来者。

    董卓趋马向前,见路前互相搀扶,站着两个衣衫烂褛的小孩,一个十四五岁的样子,一个才八九岁,董卓并不认识这两个小孩就是汉少帝刘辨、陈留王刘协。用马鞭指着二人:

    “你两个娃娃不在家避祸,也跟着四处乱跑,快闪道让路,我找你们大人问话。”

    少帝刘辨虽说已十四岁,但生性懦弱,自逃出宫外,慌不择路,只为逃命,此时惊魂未定,见此人一脸凶相,说话凶狠,吓得哇哇大哭,不敢答话。

    二孩童身后闪出一人,说:“我是河南尹王允,来者何人,皇上在此,军马停行回避。”

    董卓一听此人是河南尹王允,想起当年龙盛寺了悟禅师曾经告诉自己说“逢王而兴”的话,不禁心花怒放,这是他冒充并州刺史以来遇到的首个王氏宗人,莫非吉兆就应在此人身上。

    董卓上下打量这个河南尹,见此人身材颀长,面如朗月,温文尔雅,认定此人举止不凡,今后,今后必然还有多多倚重的地方。

    董卓此时只想到王允姓王,没想到身边另外有“王”,此人即陈留王。他不知了悟禅师所说的“逢王”二字的深意。古语中“逢”是指“逢迎”,有拥立之意,王者,乃陈留王也,而非王允。“遇”是路遇,是指其后遇王允而终了的故事。两个王字,写法相同,却分明寓意各异,这是董卓至死才明白的隐语。

    北邙山下的一幕,正应了了悟禅师“逢王”“遇王”的宿命。董卓枭雄一生,不知生前身后事,岂能不闹出很荒唐的悲喜剧。

    董卓一听来者是河南尹王允,遂跳下马来,把自己装扮成读书人的样子,彬彬有礼地向王允施礼说:“皇上何在,我是并州牧董卓。”

    “既是并州刺史,皇上诏令,退兵!”随行官吏闵贡大声说。

    董卓歪着脑袋瞪了闵贡一眼,看见此人身上的官服,晓得这家伙的官不大,心里来了气。我们大人间说话,你一个小小的“吏”在这里多嘴多舌的干什么,就恨恨地说:

    “我董卓此次奉命南下,昼夜兼程千里,历经千辛万苦才赶到洛阳,名为救驾护主,如今连个皇帝的面都没见着,就叫回避退兵,真真是岂有此理。你们这些朝廷的命官,真正是‘要人就要人,不要人就屙尿淋’的家伙,招手即来,挥手即去,我董卓可不是那种任人使唤的猪狗,你们把我惹毛了,老子手中的刀子可是不认人的!连你这一干人众,统统杀个鸡犬不留。”

    陈留王刘协此时虽然只是一个九岁的娃娃,但到底是封王之人,自小在深宫呼奴使婢,养成了颐指气使的生活习惯,自有一种王者的气派和大度,见不得这个村野武夫凶叉叉的样子,上前一步质问董卓:

    “动不动就杀鸡杀犬的,你究竟是来保驾的还是劫驾的?”

    董卓虽不认识陈留王,但见那个大些的娃娃(少帝刘辩)吓得大哭,此小儿却如此气度不凡,一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也不再在众官僚面前撒野,大声回答:“特来保护皇上!”

    河南尹王允指着陈留王刘协和少帝刘辩向董卓介绍说:“这是陈留王,这是皇上在此,你既是前来保驾的,还不快快下马朝拜!”

    董卓听说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