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资本家_第九八章大凌河之役(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八章大凌河之役(上) (第2/2页)

州告急,这些消息唐同却不知道,不过唐同知道历史上的大凌河之役是以大明惨败为结局的,为此孙承宗也被打入了大牢。

    唐同这时候手下已经没有了多少海上的战船,大多只是一些强征来的商船,这些商船不太适合在海上航行,但在河流之中却是很合适,这一次唐同主要的任务就是给大凌河城送粮食去,历史上祖大寿他们投降,主要的原因就是后来没有了粮食。

    这些粮食是唐同自己筹备的,现在唐同手下吃饭的人也多,唐同手中的粮食也很紧张,所以唐同这一次才会带这么多的倭人和朝鲜人,目的就是打算在辽东半岛上抢粮食的。

    要说起来,唐同与祖大寿是有仇的,吴三桂死在唐同的手中,而吴三桂是祖大寿的外甥,若是其它时候两人见了面,指不定就会打起来,只是现在大凌河城被围,城中的大明军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时刻,坚持了这么久也没有一路援军到来,猛然间看到一支大明的援军到达,祖大寿这个时候也只能把双方的仇恨暂时放在一边了。

    大凌河城建在离河不远的地方,三面被皇太极的军队围困住了,只有靠河的一面因为离河不远,军队展不开才没有围住,历史上,大明的北方水军在这个时候不是在叛乱就是已经投靠了建奴,所以得不到大明水军的支援,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型的战船到了不了这里,唐同用的只是一些可在河中行走的商船。

    唐同他们还没有到达大凌河城时,皇太极就已经得到了情报,曾经派出军队想对唐同进行拦截,只不过他们的弓箭没有唐同手中的后膛枪射程远,损失了一些人马之后,也只能无奈的看着唐同一行人到达了大凌河城下。

    张一横看着在岸上列阵等待的建奴军队,很鄙视的撇了撇嘴道:“他吗的,你们有马就了不起了,咱今天就让你们知道大明人的厉害,大人,你看,咱们是不是给他们来一家伙。”

    “将船靠岸,你让兄弟们都准备好,不过,我们得注意他们有没有炮,嗯,还是先把船队散来再说吧。”唐同正要让手下集队,忽然想到这个时候的建奴已经有不少的火炮了,在数量上比大明北方的军队手中的火炮还多,当下改口让众人把船散开来,免得被人家集中火炮把自己一锅端了。

    张一横用手拍了下自己脑门,心想自己怎么把建奴已经有火炮的事给忘了,这一次前来,船上总共也就二十来门小铜炮,可不是那种红衣大炮的对手:“大人说的是,看咱这脑瓜子,差点儿就忘了那建奴手中的红衣大炮了。”

    张一横赶忙把唐同的命令传了下去,一众人等将船队在大凌河上拉成一条长长的队伍,不过好在那些红衣大炮重达几千斤,移动不容易,那皇太极确实是想用大炮在岸边轰唐同一家伙,只是唐同一行人来的太快,这时那些大炮还在半路上,没有到达大凌河边。

    这一随着唐同来的倭人协从军是新兵,以前的老兵不是战死了,就是去南洋,这些新的倭人协从军是第一次打仗,看到岸上那些森然的骑兵队伍,心头都有些害怕,他们虽然听前辈们说过唐大人的手下是如何的厉害,但终究是没有见过,反而从小就听人说过骑兵是如何的厉害,在倭国这个时代,战马是很少的,有战马的人在倭国都是无比强大的存在,所以这些倭人的心中自然是有些害怕的。

    更不济事的是那些朝鲜劳工,眼见得要打大仗了,一个个吓得趴在船板上不敢起身,不过唐同这次的手下二千士兵中有一千是最早的老兵,看到朝鲜劳工的熊样,一个个蔑视的呸了一声,要知道他们这些人跟着唐同以来,一直打的都是胜仗,而且每一次战斗下来,损伤都很小,自然是一个个心中不把建奴放在眼中的了。

    这些士兵在接到战斗的命令后,在船上各自做了准备,那些倭人协从军见大明军队的士兵镇定自若,心中也就安定了不少,大着胆子把船靠到了岸边,一些士兵在船上举枪掩护,另一部分士兵则下船,这些下了船的士兵则又列队布好阵式,掩护其他的士兵下船。

    皇太极看到这一队士兵有条不紊的下了船,那列出的阵容整齐划一,如此的军威,是他第一次见到,心中也不由的对这支军队的将领起了一丝好奇之心,要知道,他皇太极也是一个知兵之人,手下的军队也是训练有素的,比起大明的军队来,在阵容上那是强太多了,可眼下这一支大明的军队,其阵容却比他皇太极的还要齐整。

    不过皇太极也没有太在意,他相信自己手下军队的战斗力,眼下的这支只有二千来人的军队,皇太极相信,自己的手下只要有五牛碌的人一个冲击,就可以冲垮这支队伍。

    想到这里,皇太极微笑着举起了手中的刀,指向了唐同在大凌河岸边的手下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