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七章在朝国的战争(上) (第1/2页)
一 唐同被崇祯皇帝罢了兵权,让皇太极安心了不少,不过唐同对他的伤害,让皇太极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唐同不但把他的国都抢空了,还把他的妃子抢走了。 男人最恨的是什么,一个有血性的男人,除了杀父之仇外,最恨的只怕就是戴绿帽子了,象皇太极这种人,杀父之仇未必会让他恨在心中,但被人戴了绿帽子,那这口气却是受不了的,只是以前唐同手握重兵,让他皇太极一时之间没办法。 现在唐同被罢了兵权,皇太极认为机会来了,发动潜伏在大明的关系,四处散布唐同想要造反的谣言,这种招术是很小儿科的,但它的作用却是屡试不爽,尽管这谣言也传到了崇祯皇帝的耳中,不过崇祯皇帝也不是很傻,在派出的官员没有彻底掌握唐同手中的那支队伍时,崇祯皇帝是不会发动对唐同的剿杀的。 熊廷弼可以杀,袁崇焕可以杀,那是因为他们手中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实力,反而是那些总兵,手中却真正的掌握着军队,不是那种手下已经被打残了的,崇祯皇帝就算是想杀那人,也是不会下手杀掉的。 这段时间,由于对这位唐大人高度的关注,锦衣卫们也终于找到了不少的情报,当崇祯皇帝从这些情报中得知唐同曾经打的皇太极大败,并且火烧了皇太极的盛京时,崇祯皇帝一方面心中更惧唐同手下的势力,另一方面对于孙承祖和祖大寿他们隐瞒这样重大的军情,并且冒领军功的事情,崇祯皇帝心中是怒不可遏,大骂这些人误国。 象唐同这样完全是私人式的军队,又有着无以伦比的战斗力,崇祯皇帝哪里敢轻举妄动,毕竟崇祯皇帝多少也是有一些头脑的,一方面他垂涎于这支军队所拥有的战斗力,一方面崇祯皇帝也知道这种事情只能徐徐图之,等自己安排的官员彻底掌握了这支军队再说。 在这种情况下,唐同的日子到是暂时的过的很安乐,没人再跳出来对付他,皇太极这个时候也因为财政紧张,不得不暂时把唐同的事放在一边,把目光对准了朝鲜国,希望能从这个国家抢到一些财物,以应付眼前的财政困难。 自从在唐同手下大败后,皇太极对于军队方面也做了地些改革,历史上由于孔有德等人的投靠,给皇太极带来了大量的工匠,从而让皇太极拥有了大量的火炮,但现在孔有德他们手中的那些工匠落在了唐同的手中,皇太极手中拥有的火炮不多。 皇太极是个有着不错军事才能的人,敏锐的感觉到火枪给战争所带来的变化,所以他也想组织一支火枪队伍,花了巨大的代价,通过山西的商人最终与高迎祥他们搭上了关系。 历史因为唐同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皇太极与高迎祥产生了关系,在名义上,高迎祥是大明的叛乱者,而皇太极也是大明的叛乱者,两个叛乱的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一拍既合,皇太极以三千匹马从高迎祥的手中换取了六千杆火枪。 这样一来,高迎祥有了一支骑兵队伍,皇太极有了一只火枪队伍,唐同卖给高迎祥的火枪价钱极低,本来的意思是支援高迎祥的,不想高迎祥这一次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利润后,起了别样的心思,派人向唐同手下的军火走私组织订购大量的火枪。 唐同在高迎祥的队伍中有大量的卧底,高迎祥与皇太极做交易事自然是瞒不了唐同,对于这件事,唐同是有些生气,便让手下提高了火枪的价格,只是唐同没有想到,皇太极组建了火枪营后,稍微训练了一番,便在蒙古草原上对着那些不听话的部落试验了一下,排枪阵的巨大威力,让皇太极彻底下定了决心,加大火枪营的人数,不惜一切代价的从高迎祥手中买枪,弄的唐同最后只能停止对高迎祥的火,转而加大对白莲教的支持力度。 白莲教在得到唐同的支援后,实力剧增之下打了几次胜仗,几乎占据了山东全境,严重的威胁到了京城的安危,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担了高迎祥的压力,让高迎祥在四川,山西,陕西三地肆虐横行,日子过的快活无比。 皇太极在草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