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太监 (第2/2页)
杨父母看了一眼,根本没看明白,示意老杨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这是三行六字篆书官款大清雍正年制。”老杨说。 “这东西全名应该叫雍正斗彩折枝花卉纹如意耳蒜头瓶。”老杨开心的说,一边说还一边轻抚着瓶子。 “啥,啥,斗彩,还如意的了?”杨妈问。 “斗彩啊,这玩意是明朝一个叫宣德的皇上发明的,你们看到那个青色文饰了嘛,那是青花,还有绿的、红的、黄的,简单说吧就是不同的颜色在一块儿,有如争奇斗艳一样,所以叫斗彩了。如意耳呢是一种称谓,管这种象条龙一样的耳朵叫如意耳。”老杨说。 “你们看看这文饰,多棒啊,折枝花、缨络纹、缠枝莲、蕉叶纹,太棒了,太棒了啊。”老杨一边说一边赞叹,同时拿出放大镜和手电又看了半天。 “真的假的啊,反正我们不懂,这玩意能值钱?”老杨妈问。老杨点点头,没工夫理自己老娘的问题。 “你要说这是清的倒真有可能,那年是8几年吧,村东头修路,歪出一个墓,里面一堆这东西,那阵穷啊,也不懂,村长一开会合计着把东西按户数分了,所以每家都有个一两件。咱家以前也有一碗,结果让你小时候给摔了,我记得好像是有你说的这个什么款儿,不过不是这么多颜色的,就是黄色的,碗里有条龙,当时你给摔了,我还打了你一顿呢。”老杨爸说。 “可不是嘛,当时挖出来的时候还一骷髅架子呢,吓死个人,要不是当时家里穷不富裕,谁要这玩意儿啊。听村里老人说,那个墓好像是个什么清代,什么什么印太监的墓。”杨妈说。 “什么印?清代掌印太监墓?”老杨想了想说。 “对对,好像就是什么掌印太监的墓。”杨妈说。 “没可能啊,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都是明代有的,说白了一个帮着给皇上盖印,一个帮着皇上起草文件。后来因为他们掌握了这两件东西,权势太大了,电视里演那个大坏蛋魏忠贤你们知道吧,就是掌印太监。后来清朝灭了明朝,清朝皇上觉得这制度不中,所以费了这个制度,连带着把司礼监都费了,立了军机处,由一个集体帮着皇上劳心费力,而不是某个太监了。这东西明明是雍正的,不可能是掌印太监墓啊。”老杨说。 “这我们就不知道了,都是老人传下来的事儿。”杨爸说。 “爸,你说咱村里每家都有几件这个墓里出来的东西?”老杨问。 “是呢,以前咱村才多少户啊,现在人多了,以前家的基本都有。”杨爸说。 “那个,爸,你看能不能回头咱把这些东西给敛过来啊。细细。”老杨说。 “这东西真值钱?问题咱怎么敛呢。”老杨爸问。老杨爸是活分人儿,要不在村里也不会最快盖起二层楼,有钱不赚那是王八蛋。 “你们爷俩啊,真都掉钱眼里了,不过要真能赚钱也不是不能办,不行我就拿点东西挨家转转,聊聊天估计就能拿过来啊,你想啊他们都拿这些东西干吗啊,谁当个宝啊,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谁知道还有几件啊。”杨妈说。 “妈,还是你行,下午我出去去镇上买点烟酒茶的,回头你就拿东西去转悠转悠吧。哈哈。”老杨开心的说。 于是下午的时候老杨开车去了镇里。 在镇上,老杨采买了一些东西,准备用来当饵,嘻嘻。都弄好了,老杨琢磨了一下开车去了图书馆。 老杨翻开了地方志,查查到底有没有一个有名的太监埋在自己家乡这边儿。查了半天终于是让老杨查到了。 据地方志记载,埋在这儿的太监叫苏培盛,雍正藩邸近侍,深得宠信,破例获赏当铺。甚至于庄亲王、弘历、弘昼等人前颇为不敬,为乾隆帝所斥。雍正元年正月十七日时任懋勤殿首领太监,雍正五年八月廿二日记载中的官职变为副总管太监,此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直到雍正驾崩,官职都是总管太监。应是雍正亲近的得力太监。 怪不得,怪不得啊,原来是他,如果是这样整件事就解释的通了,发财喽,发财喽。 老杨兴冲冲的回了家,把东西交给老妈,然后跟他们说了一下自己查资料的结果,老杨父母也是唏嘘不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