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九回 血战汴水(中) (第2/2页)
虽然家中略有些资财,但如何能成就大事呢?倒是那袁绍,袁本初,孟德与他,自幼相识,袁家乃是累世功勋,其人极富才学,又能善待士民,如今也被推为盟主,要说成大业者,在下相信,本初兄才是第一人。” 鲍信笑道:“孟德何必自谦?要说袁家的确是四世五公(四代人里,出了五个都当上了三公级别的官员),可袁绍不过是庶出之子,要论血统,又如何能比得过其从兄袁遗,以及其弟袁术呢?” 曹cao点了点头,袁绍虽然颇为英伟不俗,但最遗憾的就是庶出的身份,因此,甚至连其弟弟袁术,只因为是嫡出的儿子,常对袁绍出言不逊,甚至还公然说出过袁绍不过是他的“奴仆”之类的话,使得兄弟关系甚为不睦。 但曹cao依旧故作糊涂,打破沙锅问到底: “既然如此,鲍将军如何看待?” 鲍信欣然笑道:“袁遗此人虽然好学勤问,但为人过于迂直,不通变化,此人难成大器;袁术倒是颇有雄才,然其性好奢逸,又极为看重家世门第,也不是变通之才;袁绍宏雅有度,能够折节下问,但其实性格多忌,能用人不能尽信,即使能盛极一时,也无法维系,最终将自取灭亡。只有孟德,在下认为,你才是能够总领天下英雄,拨乱反正的那个人。” 曹cao听了,乐得心花怒放,即使他掩饰得再深,这一次也忍不住露出了喜悦的神色。他在马背上躬身朝鲍信行了一礼,激动的说道: “鲍将军实在太过赞誉了,孟德实在是受宠若惊。” “孟德多礼了。” 两人之间的距离又拉近了一步。 卫兹一直在听着曹cao与鲍信的谈话,对于鲍信的评价,卫兹深以为然,他赞许的说道: “鲍将军所言非虚,即使是在下,也是一早便认同孟德兄乃是天纵奇才。如今,孟德兄能够纵观全局,趁着董贼主力南下之际西取敖仓,这真是出妙招。只可惜张孟卓(张邈)兵力有限,只能让在下带领三千人马助阵。” 曹cao在马上亲热的拍了拍卫兹的肩膀: “兵力的问题,子许又何须挂怀?那乔瑁、刘岱等人都各自有所打算,孟卓这一次总共也只征募了不过万余的兵力,一次便派遣三千多人跟随我,这也是他才能做得到。更何况,孟卓也必须守在酸枣,若非有他,咱们的后方还能安心的交给谁呢?” 卫兹点了点头,鲍信却叹了口气,略带遗憾的说道: “如今董卓暴虐无道,正是天下英豪共同诛杀此贼的紧要关头。但真正能为朝廷、为国家舍生忘死的,又有多少人呢?” 曹cao和卫兹听了,也都沉默了:在酸枣会师的诸侯中,除了他们以外,又有几个人是真心为了讨贼而来呢?甚至就连那公认的朝廷忠臣,世之良将的乌程侯孙坚,不也是杀了王睿、张咨等人,将别人的兵马纳入自己的阵营之中,为的不过是壮大其自身罢了。余下的刘岱、乔瑁、袁遗等人,更是各自有着各自的算盘。也正因为如此,董卓虽然倒行逆施,惹得天人共怒,却至今也没有一支兵马能够威胁到远在京师的董卓。 已经到了二更天了,此时大队人马的疲劳已经到了极限,这些士兵大都只是临时应征入伍的,十余天的急行军令他们身心都疲累不堪,很多人实在走不动,干脆就倒在地上呼呼的睡了起来,即使军校打骂他们也没用。 曹cao深知,这些招募不久的士兵不堪重用,如今也只能就地休息了,今天一日之间曲曲折折的行进了超过百里的路程,也是应该休息几个时辰了,于是命令大队人马原地休整,待到天明之时,继续行军。 卫兹看了看前方,在行进数十里的路程,越过汴渠,便是荥阳的中牟了,如今若是能早一步挺进中牟,便能早一步占据有利地势,届时,就算董卓军促然而至,也可以不慌不忙的应对,于是,卫兹对曹cao和鲍信说道: “在下愿意领军先一步进入荥阳,等明日再同鲍将军、孟德在中牟相聚。” 曹cao劝道:“子许何必急于一时呢?不若你也随着大军在此休整一夜,再行进兵。” “迟则生变,董贼军虽然其主力远在梁县,但在下担心局势有所变化,所以打算星夜进占中牟,与中牟令杨原接头。” 鲍信认为卫兹所言甚是,况且,卫兹带来的这三千人,与鲍信自己,还有曹cao招募的士兵不同,他们原本便是职业的军人,可以连夜行军,便对曹cao说道: “孟德,以在下看,子许所言甚是合理。” 曹cao也认为的确应该避免夜长梦多,遂点头称是。 鲍信两万多人的队伍之中,有两千余人原本便是精卒,这些人还可以继续行路,因此鲍信命令其弟鲍韬带领这两千余人,跟着卫兹一起出发。 于是,兖州联军分成了两队,一路由卫兹、鲍韬带领着合计五千余人的精锐,连夜往中牟赶去,而鲍信、曹cao等人则率领剩余的三万人马,暂且在原地歇息,待日出以后,进军中牟,与卫兹的前军会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