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欧洲见闻(2) (第2/2页)
场95折价格结算。兴业银行为龙头的财团在5年内提供总计25亿法郎,利率5%的巨额贷款,第一期总额为10亿法郎,在今年内到位,还贷期7年,最终以法郎结算还贷。骄傲的高卢鸡还是很相信法郎的坚挺。 看着一群脑满肠肥的资本家举杯欢庆,威廉冷笑几声,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帮家伙绝不会想到,一战的残酷性。嘿嘿,虽说是按10%的增幅提供产品出口,看似很吃亏。但不要忘了,一旦开战,所有的战略物资都会翻着跟头涨价,而财团的产业却有巨大的优势。拥有自己的原材料基地,成本很低廉,除了人力成本会升高,其他的受战争影响不大,但大幅度的盈利增幅,这些损失会上百倍的补偿回来。 重要的是,这些巨额贷款,会极大的增强财团的实力,在一战前的实力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大致算了一下,算上贬值幅度,起码有两亿美元的差价油水,又是一笔大买卖。 将消息传回财团的高管们,具体的cao作自然有这些精英们负责。法国的事算是告一段落。 考虑到一战中,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太过于恐怖,威廉打算干脆在法国的比斯开湾附近租赁一个小岛,秘密的开始囤积钢铁、粮食等战略物资。力争在1917年囤积足够的战略物资,到时候价钱提的再高,英法也会抢着要。暴力抢劫啊。 这件事自然有秘书去办,有这个严肃刻板的秘书出面,特战队的帮助,加上自己和法国还在蜜月期,个把荒岛不费什么事。由于属于私人领地,倒也避免了不少麻烦,欧洲对私人财产的保护力度要更大,因为他们的财富更为集中,所以这个荒岛也成为财团对欧洲大陆的一个前哨。 威廉拖着还留恋于法国精粹的艺术品的媳妇,踏上了去德意志的旅程。虽然他对法国的钱感兴趣,但更看重德国雄厚的科技能力。钱什么时候都可以赚,但先进的技术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研究出来的。在这方面,日耳曼人远远走在世界前面。 自1882年,德、奥、意签署了同盟条约后,德国以大哥的名义领导着这个欧洲强大的集团,但它有着巨大的先天缺陷,四周被很多敌对国家包围,海洋又是英国人的自留地,得不到殖民地财富和资源的补充,又面临着二线、甚至三线作战。是一战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加上识人不明,连意大利两面三刀的习惯性背叛,也视而不见,最终输掉了民族的气运。 威廉也算是个“德粉”,对两次大战德军显示出的强大,非常喜欢。宅男嘛,都喜欢YY,就连前世的家里还收藏者一套二战德军军服(额,当然是仿制的)。 不过他对小胡子的灭绝人性却极为厌恶,自打看了《辛德勒名单》,这种厌恶已攀升到最高。不要说什么“都是底下人干的,他不知道这些”的狗屁话,没有小胡子的首肯,谁敢杀死几百万的犹太人,他活的不耐烦了。 他这次来,有两个目的。首先:希望能获取一些钢铁、化工、军工、精密机床技术等发面能有所斩获。对克虏伯、拜耳、西门子、巴萨夫等知名企业可是垂涎三尺啊。 其次,他也想和德国的人才市场拉上关系,要知道,一战后,德国经济陷入衰退,大批失业的高端技术人才,工程师可都是巨大的财富,也是今后财团发展的助推器,绝不能放过。 威廉首先来到勒沃库森,这里是拜耳公司的总部,拜耳是世界级的制药公司,目前他的阿司匹林,被称为世纪之药。拜耳公司现在还不彰显霸气,虽有阿司匹林这个香饽饽,但受到英法的制约,规模不是很大。 不过它碰了大钉子,日耳曼人的严肃高傲,还是拒绝了威廉的合作意向,虽然他很有钱,但买不来合作机会。 无奈之下,只好另想办法。在拜耳的碰壁不是偶然的,德国现在还不是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无限商机,德皇威廉二世对国内的控制很强,这些都是难题。 在法国的那一套做法也不可取,德国更注重的是基础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再者德国现在的工业规模欧洲第一,想用些钢铁、石油就打发他们,基本算是妄想。现在还不是后世,德国对石油的欲望不是很大。 看起来,得想个什么办法来突破,让高傲的日耳曼人能认同自己。 ========= (新人新书了,大大们多多支持,给点推荐和收藏啊,谢谢亲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